今天我自洽了

趁着假期,把心理学课程又再听了一遍,没想到听着听着竟然会感到治愈,而且脑袋突然想被开了光,想法也变得通透起来。

人本主义把人比作一颗橡树种子,只要给它土壤阳光合适的雨水,它就自然而然得去生长,去长成一颗健康的树。人有自我实现的本能和倾向,促进性的环境很重要。所以咨询师最重要的是内外一如得真诚、共情、无条件接纳,改变的悖论就是当你越能接纳自己,改变越有可能发生。

存在主义认为人与世界的关系构成了人的存在,人是被抛的存在,需要认识存在的限定,那么自己可能也会更加豁达。人的存在无法被定义,存在先于本质,在你下定义的那一刻,你其实已经超越了原来的那个你。人是一种追寻意义的生物。《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也是存在主义心理流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可以在事业、爱情、苦难中找到生命的意义。事业最重要的是能给你带来价值感,让人感到自己并非机械空心。而苦难是可以被转化的,比如这次疫情可能也是给我们一个机会来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意义疗法几个王牌技术也很不错:苏格拉底式问话、矛盾意向法、去反思(不要一直关注自己,而是把注意力放到谈话的对象和内容上),存在主义最震撼的观点是你能否欣然接受自己的存在,不附加任何外在的条件,仅仅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件事而惊异而敬畏。

格式塔疗法非常强调此时此地,强调对于当下的觉察,以及对自己情绪的体验。人在某一时间只能只能觉察到最迫切的那个需求。而一个需求得到满足了,下一个需求又会自然升起,生生不息。

后现代治疗的理论确实非常先锋,认为人的生命由故事组成,人的生命故事线越多,故事内容越丰厚,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人也不是问题,问题大部分是被社会文化所建构出来的,主要是让人更驯服容易管理。人可以直接解决问题,也可以不服从问题。人没有实体化封闭性的自我,人的自我是关系性的,情境性的,流动性的。

以上都是一些比较触动我的观点吧。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把自己不停得带入,近期的纠结拧巴突然就豁然开朗了。

比如,我觉得现在的自己更加自我了,以前总是有讨好型人格的部分吧,现在这部分目前越来越被切割出去了。当然无论是对朋友还是我自己,可能看起来就没那么nice了,有的时候甚至会耐撕。这个转变的过程其实最不能接受的是我自己,最近时不时就会想我是不是对朋友们变冷漠了?我是不是变得更加自私了?其实比起别人,我现在是更加在意和关注自己的感受了!只不过原本对他人也比较caring的部分不要完全失去吧,人的精力总归是有限的,自己去平衡就好吧。

延伸开来一些的主题是最近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有的时候我就想摆摆烂。真的做不到老罗那样铁娘子,这本身不是问题,毕竟我和她不一样。但是我还是希望自己能更加独立,不要有依赖强者的心理惯性,更多得去担当,去作为,独当一面自觉去做A角,慢慢来,相信我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了,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对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有召唤,不气馁,能作战。

然后是关于运动和饮食。比较高兴的是现在的体重几乎恢复到了两年前的水平,这阵子确实瘦了不少。疫情在家对我来说创造了一个绝佳的客观环境,自然阻挡了很多诱惑。不过在此之外也能明显感到自己的焦虑,以及有些过度自律而产生的压抑苦闷,其实我还是非常热爱美食的,这段时间竟然还主动管理饮食减少摄入了。长期来看还是调整饮食结构吧,食物是身体获取能量的途径,不能走上节食的邪门歪道,运动的强度也可以控制在自己舒服一些的节奏。其实到现在还不算完全搞得懂自己对瘦的执着究竟是为什么?如果说是被社会观念所形塑,但是我是发自内心觉得轻盈的身体状态是更加让自己满意的,如果配上有力量感的线条,就会看起来健康又有活力,是自己理想的喜欢的样子。但过度得想要理想化的自己,是不是也是对当下的自己接纳得还不够?

另外关于买3个包的小目标最近又蠢蠢欲动。这个想法也困扰了我很久,为什么要这么频繁的买大牌包包,过去这么多年我对包的需求一直都还好,当然也是希望有品质好的东西陪伴自己长久使用,但如此高频强烈的欲望是否是虚荣心的表现?不过今天听课的时候突然就悟到了,其实我是把自己的价值与附属品的价值挂钩了起来。前面不无赘言描述了很多,现在的我确实非常在乎关注自己的需求,确实整体的自尊自信水平都在大大提高,包包其实不过是对于自身价值的外显确认罢了。说到底,所有种种都是在爱自己而已。但是回到存在主义,我能否对自己的存在无条件接纳,不附加任何外在的条件,如果仅仅存在的本身就足够有价值而不通过其它方式去证明,才是真正得在爱自己吧。(目前其实还做不到,但起码看到了方向了)

最后,如果我就是自己的故事的创造者,我希望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目前的答案是一个优秀的普通人,对自己真实,对他人善良,对世界好奇,剩下的时间就是慢慢创造属于我自己的小宇宙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天我自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