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炸与核利用

自从爱因斯坦弄出来个质能方程,人类的生存能力变得更强了。

为什么呢?

有人问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爱因斯坦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咋样,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是什么样的——拿着石头棍棒战斗。

确实,核能的威力太大了,如二战后期,美国就在日本丢了两颗原子弹。还有后来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露事件,也包括日本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

但是,核能既然作为一种更高效能的能源,如果善加利用,却可以为人类所用——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按你心中的想法去做。这是一种泄压手段——放下思想包袱,把自己平时训练的水平慢慢发挥出来,就已经不错了。

对比一下核能与个人发挥的相同的地方,你就会发现,二者有共同点。

原子弹爆炸是在短时间内把能量释放了出来,而核电站却是把能量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把能量释放出来,还变成了服务千家万户的电能。

其中的差异就是——缓冲剂!

人本身就是一个能量体,想要做成什么事,只要想到那里了,一百头牛都拦不住的!

比如当年的飞将军李广——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可是当他再次拿弓箭去射石头的时候,怎么也射不进去。

人在危急关头,瞬间爆发出来的能量,是相当惊人的。

再比如,司马迁在写“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时候,自己深受宫刑之辱,他没有瞬间爆发自己的小宇宙,而是静下心来,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史记》。

假设文王、司马迁等在情绪难以控制的时候,象原子弹一样会爆炸——会忽略所有的其他事情,只顾着让自己的情绪核武器尽情宣泄。这个时候,只能是灾难,什么成果也不会留下,更多的是毁灭。

一个人既然有这么大的能量,如果有个缓冲机制,是不是就能把“核爆炸”变成“核能利用”了呢?

完全可以的!

“冲动是魔鬼”,就是没有“缓冲剂”,而是瞬间释放了能量。

人的“缓冲剂”在哪里找呢?

——在行动前,犹豫一下。所谓“三思而后行”!

这个缓冲剂,就是要启动大脑中的系统2——似乎效率不高,但在关键的时候很管用,只要你想用!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其名著《思考,快与慢》中,专门就讲了人类大脑中的机制,即系统1(直觉)和系统2(理性)。

系统1,是基于人类已经有的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对于类似的情况,几乎是“不思而应”,很快得出自己认为“合理”的结论,然后马上采取决策。

而系统2就会很懒、较慢,当人慌不择路、饥不择食的时候,系统2只能被动地跟着系统1的节奏,所谓的“大脑一片空白”!

系统1和系统2是卡尼曼人为地进行了分类,实际上二者就是一个整体,不管什么想法、决策或者行动,都在起作用,只不过哪一个会临时当家罢了。

就像现代教育认为地把学科分为文理科,甚至文史地哲、数理化生等一样!实际上,在你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一定不会象考试那样——这个问题是数学题,那个问题是历史题一样。

所以,系统1和系统2,是一个合作关系,毕竟系统1是人类在长期的进化当中充当主角惯了,否则就难以生存。很多过往经验和事实,都已证明(大家看得到的最终结果)系统1是不可或缺的。

自从人类的大脑进化出了大脑皮层后,即系统2慢慢在起更大的作用——通过更多的思考,慢慢把认识到的有效的道理交给系统1,这样对于人的决策、行动带来更多的益处。

人类的发展历程也证实了这一点。比如人类在采集狩猎时代,偶然发现了有些植物的种子可以再长出果实来,有些动物可以饲养,这就让人类逐步进入了农业和畜牧业时代,减少了食物短缺的问题,也因此人类繁殖生存也逐步加大,并慢慢从各类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这就是系统1和系统2的合作带来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古希腊神庙上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是困难的。你能一下子看出别人的毛病,但对于自己的毛病,你就是看不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要想学会认识你自己,古今中外的先贤也给出了几个方案:

吾日三省吾身;

佛家的坐禅。如练习瑜伽。

上述的方法,主要通过内省,来达到认识自己的认知的。

还有一种方法需要通过外部视角,即倾听别人的话。

可是,“核爆了”之后该咋办呢?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那就想日本福岛核泄漏一样,慢慢去消除隐患,毕竟,事情出了,虽然承担代价的可能也是无辜的。

因此,控制好人的情绪,是很难的事情,但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核爆炸与核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