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亭:人品画品皆高 经商丹青兼善

王一亭(1867——1938),名震,子一亭,号白龙山人,浙江吴兴人,生于上海。他12岁入钱庄当学徒,业余学外语,次年到上海笺纸店怡春堂当学徒,后经人介绍到恒泰钱庄做事,1885年进日清轮船公司,1900年任日商大阪轮船公司买办。1907至1931年间成为上海滩三大洋行买办之一。

王一亭

1911年,王一亭加入同盟会,11月参与上海起义攻克江南制造局之役,后又资助讨袁运动,1912年当选上海商会协理,1923年第二次被选为上海总商会主席。1922年11月13日爱因斯坦途经上海,王一亭设家宴招待爱因斯坦夫妇,表现出对这位著名科学家的特别关注。

爱因斯坦在上海梓园(王一亭之家)

王一亭笃信佛教,热心公益。1909年与画家钱慧安、倪墨耕、高邕发起组织“豫园书画善会”,1919年豫、鄂、皖、苏、浙五省发水灾,作流民图印发各地募捐赈济;1922年当选中国佛教会会长;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大地震,他募集物资运往日本,并以中国佛教会会长的名义铸幽冥钟赠东京灾区。

这段时期,他的主要身份是买办、民族资本家,商界、政界巨子,民国开国功臣,书画只是业余活动。他非常爱国,虽然常与日本人生意往来、书画相赠,但始终坚持民族大义。“九一八”事变后,他与钱瘦铁等倡议书画救国,通过义卖资助东北义勇军。1937年日军侵华并占领上海,他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举家离沪赴港。1938年病重返沪并去世。

由于特殊的身份和地位,王一亭加盟艺坛对书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从16岁起就拜师学画,后又师从任伯年,1913年邀吴昌硕从苏州到上海发展,行弟子礼,并全力支持老师的生活。1914年吴昌硕定居上海,他与老师的关系更加密切。几乎每天到吴家,师事如父,笃师敬老之情,至耄耋而不衰。

王一亭与吴昌硕

1932年吴昌硕80大寿,王一亭特地画了《饮中八仙图》为其祝寿。他们时时在一起切磋艺术,经常合作,王一亭画了得意之作,总喜欢请吴昌硕题款。王画吴题,时人视他们为“海上双璧”。1927年吴昌硕逝世,为纪念老师,王一亭发起创办昌明艺术专科学校,自任校长。

可以说,吴昌硕成名于上海、日本,皆得益于王一亭之力。但终一亭之一生,未尝以是为德色,昌硕也亦处之若素,未尝以此而有下于一亭。两人之亲密无间令人羡慕。他们既是师徒,又是密友,相互提携,互相延誉,且王一亭实际上还以自己在商界、政界、书画界的特有身份担负起吴昌硕艺术的经营、策划工作,显然这对吴昌硕来说非常重要。

王一亭是“海上题襟馆”、“豫园书画善会”、“海上书画联合会”等社团的组织者和活动的参与者,也参加过1930年徐悲鸿在法国组织的中国现代名家绘画作品展。1931年,他还率张大千、钱瘦铁、王个簃等访日。他也多次应邀东渡办画展,推动中日美术交流。可以说,他不仅是艺术家,还是积极的美术活动家。自民国以来,王一亭饮誉沪上近三十年不衰。

就其书画而言,前期画风有“甜俗”之感,后期则转向粗放凝重、浑穆庄严,与老师吴昌硕风格十分相似。但也有其独到之处,相比较而言,吴昌硕的书画以生辣取胜,王一亭则以流畅见长。王一亭作画,尤其好学黄慎、闵贞的人物,笔大如椽,作丈八罗汉、达摩渡江,无不气势磅礴,张之寺院,十丈外观之,皆欲离纸而出。

桃花飞燕
达摩像

吴昌硕在《白龙山人传》中写道:其画“山水花木郁勃有奇气”,赞其佛像“信笔庄严,即呈和蔼之状,写十六应真种种故实,乃释迦成道出山诸相慈悲六道神而明之,虽吾家道子在世亦当合十赞叹”。事实上,王一亭精研佛学,确能以画笔赋予众佛像以鲜明的个性。他还尝试以油画作《达摩像》,颇具特色。

达摩像 油画

纵观王一亭的人生可以发现,他之所以能够在上海滩取得不俗的政、商、画界地位,被称为“海上奇人”,皆因其开明的思想、明确和艺术宗旨和社会责任感。王一亭帮助吴昌硕取得成功,却并没有形成以往幕主与清客之间的尊卑关系,在亦师亦友的相处之道中,两人发展了融金石书画为一体的大写意画法,扭转了画坛旧习,树立了一代新风。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一亭:人品画品皆高 经商丹青兼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