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知识付费,还是被割韭菜?

今天谈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知识付费

2020年应该是各大平台和IP流量迅速崛起的一年,一时间各种网课层出不穷,朋友圈也是各类海报满天飞。有人通过知识付费拿到结果,有人却大骂自己被割韭菜,究竟是知识付费还是割韭菜,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取决于我们自己。

认为被割韭菜,先看你是否把自己放在韭菜位置,让别人收割

上面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觉得自己被割韭菜的学员一般有两种情况:

筛选课程有问题(课程筛选能力)

学习没有结果(个人努力程度)

一、 课程筛选能力

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信息和知识。尤其是互联网的大数据,更是精准的围绕我们每个人的需求进行1V1的私人定制推送,如何选择一门自己真正需要或者相对靠谱的课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看营销

所有隔着屏幕给你极力画饼,甚至无下限承诺的课程,让它们要多远走多远

举例:0人脉,教你打造个人品牌,每月躺赚10万;又或0基础教你打造300万抖音粉丝。包括各种网上铺天盖地的理财课程,请你下单的时候,劝自己“醒一醒”。

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都是白日梦,你想做白日梦,被收割韭菜是迟早的事。

2. 有信任背书

自媒体时代,所有的信息几近透明。对于一些大额课程的学习(付费金额>5000元),建议你动动手指搜索或者咨询下。要么是你接触过的社群领教或者IP,要么是有网络背书。

3. 看课表

结合自己的需求,对照课表结构以及海报中宣传的课程内容,有针对性的筛选,不要因为课程便宜就屯课。

 4. 看结果

既然学课,就要跟有结果的人学习。要么是带教的老师有从0到1的成长背书,能够有我们可以复制借鉴的成长路径。要么有过往他所带过的学员背书,以资参考。

 二、个人的努力程度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无论是网课,还是线下大课,甚至是我们从小的九年义务教育。老师和学生的身份,就像球员和守门员的状态,老师尽力投,学生用心接,彼此配合才能完成一场精彩比赛,否则课程教的再好,你不学,甘当韭菜谁也没辙。

所有付费课程的学习,只要是用心负责任的老师,他们都希望你能够通过学习拿到结果,因为你的结果就是他课程以及带教能力强有力的背书,同时也会给后续课程升级带来更多的信心。

在这里,作为带过好多期学员的领教有以下问题特别提出跟大家探讨:

1. 喜欢屯课

知识焦虑,看到便宜课就想报名。也因为便宜,屯了一堆课,没时间学。

2. 寄希望给课程 自身不花时间学习

报课一时爽,报了课却又不花时间学习,社群里永远是被天天被各种被催作业的角色,还有些人干脆怎么都找不到人或者不回复,结果等到课程结束又跑来质问为什么不督促他学习,What?谁给你的自信和勇气??

3. 社群隐身

社群不互动、不参与、不提问、不写作业。只停留在自我被动的“学”,而没有有结果的“习”,这也是很多来上课的小伙伴大部分出现的问题。

知识付费的重点,不在付费,而在知识。最终的付费结果也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息息相关,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个人原因,而把问题归咎在别人身上,这种“付费就是大爷”的思想可能还没受过社会主义的“洗礼”。

想要不当韭菜:

用心筛选,每次只报一个或者最多两个课

做好时间分配和精力管理

对时间负责,对自己和结果负责

好好学习,不做奔跑在路上那颗“努力”的韭菜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知识付费,还是被割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