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基建,历史告诉我们基建的重要性

穿越时空的基建 -- 黄河铁牛,这是央视纪录频道《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对黄河铁牛的精结。

黄河铁牛是古代黄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历史上著名的蒲津桥和唐开元铁牛也位于此处。后因黄河东移,开元铁牛等没入水中,悄然消失。

1988年,永济县博物馆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查访勘探,于次年8月发现并出土了唐开元铁牛、铁人,这项硬核基建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唐开元12年,一项横跨黄河的浮桥作为国家战略上马,黄河铁牛用掉了当年整个国家铁产量的五分之四,约1100吨,他就是蒲津渡浮桥的桥桩。

唐开元年间,随着蒲州一带经济的发展,蒲州城升为全国六大雄城之一,蒲津渡的交通地位显得更加重要,在当时他是全国的运输命脉,河东的盐、山西的铁、关中的粮、拱卫京畿的部队都会在此集结,蒲津铁索桥第一次将黄河天堑变成通衢大道,可见其经济社会意义非凡。

而这项穿越时空的基建,体现出哪些惊世骇俗的设计呢?

根据当今国际通行的建筑标准,桥梁寿命因不少于75-100年,而由黄河铁牛拉起的蒲津渡浮桥安全使用了500年。

从唐开元十二年到元朝初年桥被烧毁的500年间,蒲津桥一直是铁牛系铁索、铁索连舟船。桥被毁后蒲津渡一度荒废,但铁牛仍存。到了明朝,蒲津关发展成进出中原的重要关口,明代皇帝又先后四次利用铁牛建桥,历经百余年,直至清代因黄河逐渐向西改道,蒲津渡彻底废弃。

究竟是什么让他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之上屹立不倒呢?

虽然黄河铁牛只是一块生铁,但是,古人将它赋予了牛的形状,自然,也就不再是一块普通的生铁,有了牛的灵性。有了灵性的黄河铁牛,不仅可以拉住浮桥,甚至可以镇住汹涌的黄河水,不让它泛滥成灾。这些都是后人的诚服与赞美。

事实的真像是,我们看到的,根本不是黄河铁牛的全部。就在每尊铁牛的底部,就在人们平常永远看不到的地底下,竟然还有足足6根,每根粗0.4米,长足有4米的铁柱子。

这些铁柱子如同钉子一般,牢牢地扎在地里。重要的是,每根铁柱子上还铸有倒刺,让你想拔出来都难。更重要的是,古人还故意将铁柱子铸成一定的倾斜角度。如此一来,根据力学的原理,在铁牛产生的重力,和浮桥产生的拉力共同作用下,自然会产生一个更大的合力。而且,河水对浮桥的拉力越大,这种固定作用的合力就越大,固定效果就越好。

另外,为了让铁锚柱越陷越深,其周围掺杂了大量石头块,锚柱下陷石头块就会抬升,依然紧紧包裹锚柱,让整个工程可以在合理范围内活动,不会被黄河的瞬发力量摧毁。

这四尊庞大铁牛都是用来栓铁索之用,铁索又连舟组成黄河上最早、最长、最大的黄河大浮桥,是沟通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重要纽带。尽管四尊大铁牛固守的地方虽已远离河道,但他们都是唐代国力强盛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历史见证。

回看这座优于现代标准13倍的——穿越时空基建,我们能切身体会到基建,对推进文化融合、促进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伟大的基建需要广大能人巧匠的亲身参与,而伟大基建撑起的则是一项又一项利民生态的创新与民族信心,伟大基建也造就了盛世大唐。

本文参考: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3季》

百度百科

你可能感兴趣的:(穿越时空的基建,历史告诉我们基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