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柳烟波驻春饶——读钟韫竹枝词

/沙月

清代地方性竹枝词的繁荣昌盛,与明末竹枝词创作的热闹壮观是分不开的。明末清初,在《西湖竹枝词》感召下,全国竹枝词时代翩然到来,出现了至少有56种地方性竹枝词诗集和多种与节气、节日、劳动、职业、街市为题材的竹枝词诗集。如今回眸这段历史,禁不住心潮澎湃。

那时候,全国上下兴起了一场以主体意识的张扬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思潮,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早期启蒙思想家为代表人物,呼吁打破礼教及传统的束缚,回归人性的自然。一些文化世家最先开始开始注重对家族女性的教育,并利用文本和舆论标榜女性的诗文之才,特别在江南一带,那里科甲鼎盛,人文荟萃,拥有名祖、名爹、名夫、名子的女子,就有了更多受到良好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才名四扬的机遇。于是,全国性的竹枝词创作热潮中也就少不了她们美丽的身影。

位列清初六大家的查慎行,有一个了不得的母亲,叫钟韫。钟韫是山河变色的时世造就的母师女宗,她以体贴夫婿、鞠育子女的妇德和自身的文学成就被族人奉为典型和模范。在她的垂范引领下,查氏闺阁诗群崛起,并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易代之际、承平时期、家难之时及“天上人间”的落差之后,代代传承,以诗笔的抒述和表达为世家文化的荣光添色增彩。

钟韫,字眉令,博陆人。“有才德,称宗党”,“熟精文选,工诗古文词”。工诗及长短句。其兰心蕙质,才思俊瞻。嫁入查家,为黄宗羲的好友查逸远崧继妻。夫妇夫唱妇随,陶写溪山,吟咏风月,有百卷唱和。其在查家为女师母宗级。疾亟时,自以为风雅流传,非女士所尚,悉焚弃之。其子查慎行(金庸之先祖)追录六十馀首,题曰《梅花园存稿》,计二卷。其中,有作于甲申年(1644) 《西湖竹枝词》一首。

西湖竹枝词

湖外春云映晚潮,湖头箫鼓入春饶。

风光朝暮知多少,弱柳烟波十二桥。

这首竹枝词是作者对少小生活和故乡风物的一个记录。因为生卒年不详,所以只能根据作品年代推断,这一首诗当是作者出嫁后怀念家乡时写下的。作者出嫁后的婆家在太湖流域,是太湖流域最富盛名的文化世家查家。而在她出嫁前。是住在西湖边上一个叫博陆的地方。在博陆,她的娘家是豪门大户,底子,是她的祖父打下的。那里,就是到了如今,提起她的祖父钟化民,人们还是津津乐道。西湖跨虹桥畔有祠专祀。钟化民, 幼即好学,经济、天文、地理、韬略之书,无不通谙。著有《读易钞》14卷、《体仁图说》、《日省录》、《励学篇》、《经济日钞》、《应变录》、《亲民类编》、《阅视类编》、《求生录》等。杭郡建“钟忠惠祠”于西湖跨虹桥左侧以祀。万历八年进士,授惠安知县,清廉公正,不畏豪权,被百姓誉为“钟青天” 。逝世前官至太常少卿,任右佥都御史。其子钟名臣,有三个女儿,钟筠、钟韫、钟青都是著名诗人。钟韫在诗中赞美娘家道:“才名终世态,学业有家传。”

博陆,雅称博溪,是杭嘉湖的“纽扣”,可称“金三角”。明朝人吴之鲸的《武林梵志》里就说:“武林襟带之水,至博陆而与槜李(嘉兴古称)代,回环盘礴,郁秀之气若聚。”

她的家,在双桥村钟家里(现名梁树湾)。钟韫有一次回娘家,写下《经博溪故居,不无零落之感,口占二绝》诗,其一曰:“迷漫荒草晚浦烟,花鸟无人亦可怜。罗绮楼台今在否,沈吟犹记十年前。”其二曰:“南楼岁月尽繁华,姊妹年年约看花。谁道桑田成转盻,晓风斜月叫寒鸦。”旧地重返,颇有黍离之悲在。钟韫婆家查氏一族,书香世家,在甲申沧桑巨变之际,家族中不少男人奔波于复明大业。前明的美好富庶,尽在山水锦绣之中。诗人叹惜眼前荒草寒鸦,零落凋敝,与家族男人们的立场有戚戚焉。其时,她浩然大气,克己复礼,支持夫婿坚守远志,成就英名。这两首绝句,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旗帜鲜明地政治表态。据此,可以大胆推断一下,这一首《西湖竹枝词》就是从娘家回了婆家以后才写下的。

女诗人回顾了20多年前的西湖,那时,湖好美,人,好闹,桥,好多。

首句“湖外春云映晚潮”写西湖潮。作者用仰视的角度,不去直接写湖,而是借天上“春云”来写,说黄昏,坐在客船扁舟上,半湖瑟瑟半湖红,春光跳跃,粼粼生金,心下欢喜,眺望天边,只觉得湖上金波潋滟,尽在春天的晚霞中,美不胜收。此刻,天水一色,霞柳烟篁,本色璀璨。描绘出如此美景,该是灌注了多少挚爱之情,而这情,又是如此纯净明畅。兰心蕙质的女诗人,如此巧妙出笔,真是让人无比期待,下面会为读者展示什么?

次句“湖头箫鼓入春饶”写西湖声。作者以听代看,听音体乐。这时候,西湖的百姓,是太平欢乐的,是平和愉悦的。坐在湖上,远处传来奏乐的喜庆声,是作春社么?喧腾的乐奏,使得这湖上春光更盛了。“箫鼓”,乐奏。刘彻有“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谢朓有“铙音巴渝曲,箫鼓盛唐歌”,李白有“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不胜枚举,大多表达欢乐鼓舞。“饶”,多,丰收,盛大。陆机有“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上山采琼蕊,穹谷饶芳兰”,鲍照有“海岱饶壮士,蒙泗多宿儒”,范云有“岱山饶灵异,沂水富英奇”。作者写“春饶”,将“饶”这个形容词化作名词,来写西湖春盛,春美,美得无以复加。作者大胆遣词,既不失女性诗作的灵趣,又清新雅丽。

时人评论,钟韫才情富赡,极擅白描。所谓白描,本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引申到诗词创作技法中,指抓住人、物、景、事等的对象特征,客观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体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白描,用语朴素,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钟韫下笔,从来不做“买珠觅翠”的修饰,入深出浅,但是,又绝对不是白话平铺,味同嚼蜡,其诗构思秀巧,机杼别出。譬如这前两句。第一句写所见,第二句写所闻,而所见所闻,都是在写湖。湖上晚霞,故乡美景;湖上鼓吹,故乡风俗。“湖外”“湖头”又是在点明观察点:湖上。作者当年泛舟湖上的欣悦,兴奋,与故乡血脉相融的那份亲切,那份和谐,在细节化的真实体验中,曲达而条畅,绝妙动人。作者把自己感兴意象与情绪体验,巧妙地构成了竹枝词的直观意境。据说,她的这一手白描技法,被她的儿子查慎行传习,并发挥到极致,卓然而成白描大家。

结句“风光朝暮知多少,弱柳烟波十二桥”写西湖桥。被她的前两句引得入迷,有人便问,西湖这么美,那你“风光朝暮知多少”?是呀,一首竹枝词,就一个七言四句,再有美景,你如何能够写得下呢?作者拟人一问,迅速作答:“弱柳烟波十二桥”!一座旖旎画卷般的浮雕,凝聚起来,又忽地展开在读者面前,还有西湖许多桥。怎么美?“弱柳烟波”,弱柳烟波中,若隐若现,远远近近的,有好多座桥。“十二”,与“三”“九”一样,言其多。前两句是实写,这两句,是典型的虚写。荡舟湖上,你一眼可见到桥十二座么?显然不行。所以是虚写。同时又虚则实之,暗含实写,我一一去过,我一一数过。西湖有三堤,分白堤、苏堤和杨公堤。白堤上有桥三座:断桥、锦带桥、西泠桥。苏堤有桥六座: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杨公堤有桥六座:环璧桥、流金桥、卧龙桥、隐秀桥、景行桥、浚源桥。另外,还有一座长桥。依附于一个更大的具有限定意义的人文空间环境,作者用浮雕凝聚型意象煞尾,一下子使得这首竹枝词的想象空间无比阔大了起来。由此可见作者的胸抱格局,确乎超乎于寻常才女,俨然为宗师雅范。

结句中“弱柳烟波”的春情,都朦胧在西湖“朝暮”“风光里”。这迷蒙得抒情诗一样的景致,是江南独有的,养眼养心,大家气象。青青的柳丝儿摇曳着春风骀荡,湖上烟光倒影喷薄弥漫,晃漾着,湖的盛宴,光的盛宴,春的盛宴,令读者眼前似乎出现了吴冠中的江南墨线写意。实写若画,虚写亦如画,而无论实写虚写,皆为写实,竹枝词真宗师也。

钟韫的竹枝词,所记叙的,想必该是她少女时代最为美好的日子吧。那样的无忧无虑,那样温暖的过往,那样如意的父老。正是靠着这样的温暖滋养,她在夫家进退得体,直面家国忧患,直面猝然而至的致命变故,她都能够大义不渝,守护好自己的家和后人。

永远不要忘记,后来种种,都与前面种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且行且珍惜哦。

一首优秀的竹枝词作品,能够给予人的,有这么多,或许,还有更多。为了能够创作出优秀的竹枝词,亲爱的竹友们,加油!

沙月诗云:

桥外舟头春意饶,竹家千载仰风标。

白云落处红尘起,好趁西湖望海潮。



你可能感兴趣的:(弱柳烟波驻春饶——读钟韫竹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