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赋效应和损失厌恶

当你拥有一样东西之后,你对这样东西的评价会高于你没有拥有它时。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理查德塞勒教授的“禀赋效应”理论
拥有时的快乐,和失去它的痛苦,哪一个更大?
“怕麻烦”是一种什么心态?
为什么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这几个看似风马牛不及的问题,其实背后都隐藏着同一种心理效应————禀赋效应。这个理论就是刚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查德塞勒教授(Richard Thaler)率先提出的。
想要理解今天介绍的“禀赋效应”,先得了解“行为经济学”中,另一个更基本的概念——“损失厌恶”。
假如你工作非常努力,天天晚上加班,为了鼓励你,领导特意打报告,为你争取加薪。
然而到了年终,辛苦了一年的你,却一无所获。
你一定非常失望。
事实上,你什么都没有失去什么啊!努力工作却得不加薪的大有人在,为什么别人没有你那么失望呢?为什么经过一场想像中的“得而复失”后,你的心情比什么都没有发生时还要糟糕呢?
上面的例子证明了“投资决策心理”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损失厌恶”:
得到一样东西的快乐,通常小于失去一样东西的痛苦,所以我们不喜欢冒险,宁愿放弃得到的快乐去维持现状,也不愿承受失去的痛苦。

理查德塞勒教授说,这就是“禀赋效应”:当你拥有一样东西之后,你对这样东西的评价会高于你没有拥有它时。
“禀赋效应”是“损失厌恶”心理造成的,因为“失去这1000元薪水”的痛苦,大于“得到1000元”(等同于五天年假)的开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禀赋效应和损失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