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9 从0到1,线上品牌读书会的定位、规划与操盘】

【Day29 从0到1,线上品牌读书会的定位、规划与操盘】

听完课第一感觉就是,读书会还真的是之前所提到的产品合集。又是感到心满意足的一课。

特别是“后院读书会”其实挺符合我的想法的。不过那三个所需优势还是把我吓住了,毕竟除了技能勉强算是多一些,我几乎啥都不具备呢……

不过目前,还是应该从产品打造开始。毕竟点线面,没有多个点,怎么连成线,遑论组成面了。而读书会应该算是属于面这一块的内容了吧?

【我的读书会】

试作1:

读书会名:有“心”人读书会

Slogan:透视心理,正视心灵,超越自我。

精神:心理学有多种流派,而其中,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目的在于助人实现自我。但实则上对于普通人而言,任何一个心理学流派都具有其协助成长、实现自我的功能与效果。因此,不拘泥于流派,全面学习,再各取所需,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真正意义。

解释:
咨询心理学和(超)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目前最流行的心理学应用。前者在于为人辨别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获得个人成长;后者在于个人需求的实现,特别是高层次需求,自我超越的实现。

咨询心理学为了适应每一类人,实则上本身就兼容并包,将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精华全部收纳其中,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由于咨询关系,必须强调咨询的技巧性和“助人自助”的“不亲自作为”性质。结果是导致很多咨询师的分寸把握得其实并不好,会变成过度地“宠”来访者,任由其放飞自我,浪费时间和金钱,而无法达到高效率帮助其自助的过程。

人本主义则受到超人本主义的影响,大多逃不开“灵修”“顿悟”之类玄之又玄的内容,还时不时会搭上占星学说等民俗心理学的内容。虽说非常有趣,能吸引人通过这种方法去认识和提升自我,但一般人学到后来往往会对导师产生一种类似对“宗教”或“迷信”的依赖性,这其实也违反了人本主义的初衷。

《少有人走的路》中有一句很精彩的对话,来访者问咨询师:“我什么时候能完成心理治疗呢?”咨询师说:“当你能成为不错的心理医生时。 ”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解决心中的问题,光靠他人引导,始终是会陷入依赖或移情的困境之中。一旦咨询师离开了,我们也许就会失去继续前行的动力。但如果我们自己成为了咨询师,我们就能以真正理解心理规律的方式去理解自己的问题,并全天候地为自己提出合理的建议。而前面我们也提了,为了应对

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亲自、全面地学习心理学的原因。

我们将首先从不同心理学流派的角度去为参与者解读心理学是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并从而推出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展示和讨论不同流派对于人的成长相关内容的研究,为每一位参与者找到适合自己去钻研的方向。最后,我们和找到方向的钻研者一起钻研,找到属于这一方向自我的最佳方向,让我们一起快速成长,最终实现、乃至超越自我。


试作2:

读书会名:“一”读书会

Slogan:“一”之道,即万事万物之道。

精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若要在万事万物中通行无阻,则应倒回其初始,看清其唯一本质,便可得始终。

解释:

哲学家与科学家们都坚信,万物的规律虽然看起来成千上万,但最终都是由同一条最基本的法则根据不同的场景推演而成。因此,只要找到这一本质,就能解释世间的一切谜题。

而为人处世,也需要遵循的重要唯一法则,即是本心的所在。

读书会将会深入阅读早期的哲学名篇,乃至人类认识世界所依赖的公理,深入其逻辑本质,再将其引申到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看透所有复杂事物最简单的本质,帮助我们简单、轻松地应对生活种种,解决问题,卸下负担,逍遥人生。

(越写越觉得眼高手低……改了好多个版本……最后还是感觉水平所限,“实在是编不下去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29 从0到1,线上品牌读书会的定位、规划与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