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丁小平: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概念》一文有感

为什么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不包括劳动对象?

人类要对决定结果的原因不断提纯,这就像屠呦呦研究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一样,只有更加精确把握认知对象才能使人类更好实现趋利避害的目的。劳动对象只能改变生产的工序,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意义的生产力既然是决定斯大林意义的生产关系的原因,因此,不参与决定生产关系的劳动对象则不属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同样道理,不参与决定上层建筑的生产协作关系也不属于经济基础的构成要素。

尽管人们也继承前人的劳动对象,但并不是因为他是劳动对象才继承,而是因为人们所继承的耕地、矿石、钢铁等劳动对象凝结了前人的智力、体力、财富。这就好像恩格斯无私帮助马克思虽然得到了美名,他之所以帮助马克思是因为俩人共同的政治理念,是因为马克思的德与才令恩格斯钦佩,尽管恩格斯因帮助马克思而令人敬仰,但这并不是他帮助马克思的动因。

认为生产力构成要素包含劳动对象是生产能力说造成的误解,因为劳动对象会影响生产能力的强弱,而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生产力绝不是能力。

为什么说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意义的生产力不可能是能力?

不包含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不可能表现为能力,要想表现为能力必须结成特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生产中上下游协作关系,然而,当生产力包含生产关系之时,又怎么可以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呢?

生产力如果是现实的能力,它的构成就不是两要素或三要素,而应是多要素,因为不同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关系、生产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等都会影响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能力。一句话,但凡对生产能力构成影响的要素都应包括进去,这不仅将陷马克思于尴尬的地位,因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意义的生产力构成要素只有两要素的表述,没有多要素的表述。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会授人以柄,使修正主义分子拿着他们错解了的“马克思主义”攻击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得出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不如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超前了,超前的生产关系会从左的方面破坏生产力的错误结论。

即使忽略上述逻辑上的矛盾,单纯的生产能力的大小也并不能决定生产关系,恰恰相反,是生产关系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生产能力的大小。现实世界中生产能力处于同一水平而生产关系迥异或同一生产关系但生产能力强弱不同的现象比比皆是。社会主义时期的苏联生产能力与美国某一个时期生产能力相当,但是两个国度却是完全不同的生产关系。美国和墨西哥毗邻,两国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但是两国的生产能力却差别巨大。

如果生产力是能力,就会使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陷入破产境地,因为,规律是不能被找出反例的。上述例子告诉生产力如果是能力的话,它和生产关系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造成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适用上困难的原因正是生产力概念错误传承的结果。从考茨基、尼·苏汉诺夫:“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没有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到“中国超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因而要补资本主义的课”,都源于对生产力的错误解读。遗憾的是错误的东西却被打着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旗号畅行其事,而正确的思想却无人问津。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意义生产力概念的错解首先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人们开始怀疑苏联和中国等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认为这种实践背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从而严重的危害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所以毛泽东主席谆谆告诫全党:“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什么叫认真学习呢?用孔老师概括毛主席的学习方法说就是:水磨工夫(细研文本)、擒贼擒王(紧扣主旨)、四面打通(融会贯通)。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倒旗易帜的历史,也从反面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决定了社会发展的上限,理论的准确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论传承不准确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原文链接:丁小平: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概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丁小平: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概念》一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