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正是读书天 | 《俾斯麦》

阴雨冬日,只能呆在开着空调的房间,读会书,打发时间。

我一直期待可以做系列阅读,围绕某一主题,看几本相关的书,能短时间内对某一段历史、某位人物、某个事件有些许了解。

花了整天时间,用来了解俾斯麦,这位德国铁血宰相,威廉一世的忠臣。

翻的是《俾斯麦》、《从俾斯麦到希特勒》,由于自身的历史知识十分有限,我没有能力讲人物、事件放在历史长河、当时政局中进行考量与比较,只能将阅读中得到一些知识和理解碎片式的记录,不少还是拾人牙慧。

(但不因为自己不具备这样的知识,而不做阅读。正因为阅读,让人能认清自己的渺小与局限)


1. 帝国主义国家与民族主义国家

很长时间,我也没搞明白这两个词的区别。帝国主义国家,具有扩张性,侵略周边,输出文化。民族主义国家,是以某一民族为主导,互相尊重主权。

人类的几千年历史,波斯帝国、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而民族主义觉醒也一两百年的事,法国大革命以后,没有了国王,那国家不属于国王(某个个人/家族),那属于所有人。尤其是我们同一族人、有共同文化传承、生活在同一片土地,因而觉得此处是我们的国家。

当时英国、俄国、神圣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主要的军事力量是来自于贵族,百姓交税,不上战场。有了民族主义,国家是全体百姓的,那战争动员能力甩开别人一条街,每个人拿个锄头也去保家卫国了。所以拿破仑一方面胜在军事才能,另一方面也胜在强大的动员能力。(我天朝也是这样,大清完了,现在动员好几亿的人,国家和土地是你们的了,打谁不能赢哇)

之前看尤瓦尔·赫拉利的书,说国家是虚构的,的确,土地、历史、人民、文化不能代表某个国家,你不能说我丢了个小山头,死去了几个人民,这个国家不存在了。国家是土地、历史、人民、文化还有更多的总和。四处乱跑,常常会觉得对天朝的感情更深了,更明白为什么有人依恋故土,有人舍身忘死的。

虽然讲不清楚国家是什么,但能更明白自己爱什么,好像也不错。


2. 我会如何去了解一段历史?

需要一张地图,能够对应当时国家、民族的分布。当谈到巴尔干半岛,我知道它在何处,当谈到日德兰海战时,我要知道德国舰队是如何呗封锁在英吉利海峡之内;当谈到施丽芬计划,德军要穿过比利时全境时,要知道比利时卡在德国与法国之间什么位置……拿着地图,才会知道盟友与对手、利益与损害是如何分布的。

要向前,学习事情如何演变至那个历史时刻的。

讲起盛唐是奔放豪迈,怎么就一下奔放起来,怎么一下胡姬胡酒胡旋舞涌到长安来了?

李唐皇室本来有鲜卑血脉,李唐王朝并非是我们从影视剧里看到汉家天下的模样。突厥、回鹘、沙陀人构成唐军的骑兵主力,吸纳吐蕃、高句丽的步兵,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这些名将原本也不是汉人。因此形成了多民族融合、奔放自由的盛唐气象。

这个版图是不是跟你想的不一样?

怎么一下安史之乱了?

安氏一族,是粟特人,善于长途贸易,是商人也是武人,丝绸之路(网)是由他们开拓的,粟特语是当时亚欧大陆国际通商的官方语言。魏蜀吴三国对峙时,凉州已经有许多胡侯割据,安氏一族从北魏到隋朝末年一直担任凉州萨宝(类似胡人领袖),安修仁还任隋朝武官,建德二年,还是安氏一族将河西之地献给唐朝的。

安史之乱也不是像戏曲里那样一朝天子听信奸臣,导致国家陷入危亡。而是另一个民族积蓄数百年力量的爆发。

历史书上只有短短两三行,便说完一场战役、一个民族的兴起。一个国家的兴亡,不仅仅是几句亲贤臣、远小人的教诲,而是多方力量斡旋与平衡,最终得到的结果。

(为神马不举欧洲历史来当栗子呀?因为我不知道呗,哈哈哈)


3. “桥梁式”人物

历史上出现过那么多强人,怎么偏挑中俾斯麦?

因为他很独特,他出生于容克贵族家庭,母亲来自富裕的市政公务员家庭,他是次子,不必继承家业,去读了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充满了自由派和进步人士,马克思比他低三级。他来自保守派家庭,又接受自由派的教育,是桥梁性的人物。

他洞悉两派的思想,为两派所容忍,同时两派也认为他能为我所用。

类似近代史的李鸿章,他即是翰林出生,又是洋务运动的实权派,也是一位能够沟通、调和两方势力的人。

为何有些人只需为人引进,将两方请到一张桌子上来,便可以获得不菲的酬劳?因为他正是“桥梁式”人物,联结到越多方利益,腾挪的空间越大,他越难呗取代,得到的利益越多。

咦,思考下,怎么让自己也“桥梁”一下?


4. 利益捆绑/结构性变化/平衡

普奥战争之前,普鲁士与周边小邦缔结了关税同盟,成员间免征关税,36个邦中28个的利益与普鲁士紧密相关。关税同盟还带动了煤炭、钢铁的产量和工业发展,使普鲁士面对奥地利时压倒性胜利。

之前看《速激5》,说毒枭如何让贫民窟百姓为其提供掩护。他说,给他们学校、医院、自来水、治安官,一旦贫民窟的百姓习惯了这种生活,会从憎恶检举毒枭,而变成为毒枭提供掩护与劳力,这样才不会失去现有的生活。

一个无可失去的人最难控制。中国人说,光脚不怕穿鞋的。你给他一双鞋穿,说还能提供衣服裤子,那他便会为你干活了。

当有100个没鞋子的人自告奋勇为你干活,而你只需要50个,原本雇佣关系打破,由你重新制定规则。像贫民窟的人从惧怕毒枭到依赖毒枭,这是一种结构性的变化。

同时,与他人利益捆绑,不能独占好处(每次占得最多),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局部博弈中不必利益最大化,而要争取全局利益最大。

(我认为,甚至应该局部最大利益让给他人,比如两个部门撕逼,因为他的利益更大,他比你还上心,他与人争得面红耳赤得到3K奖金,你跟在背后不费吹灰之力得到2K?)


5. 强者的危险?

我们一般觉得,国家越强大越好,落后要挨打。但是俾斯麦更看重强大带来的危机,强者会遭人嫉妒,还会不得已卷入争斗。

一只老虎面对五只狼,狼都打不过老虎,但是可以合伙先干掉老虎,剩下的再论英雄。

两只狼打架,没有分出胜负,非要找老虎评评理。

两只老虎对峙,边上还有一只狼,狼帮谁,谁便能赢。这样两只老虎都得听狼的。

(原谅我的脑洞怎么想出这么奇怪的栗子,我明明读的是人物传记~)

看到自己的强大很容易,但预见到强大会带来风险并且化解它,才是真正的智慧。


 6. 社会管理成本

德国在社会政策这方面一直领先其他国家。19世纪80年代—国社会保险政策的滥觞:1883年推出了健康保险、1884年推出了事故保险、1889年推出了伤残保险。那在当时是一种极其大胆和创新的政策。除了德国之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度拥有类似的事物,俾斯麦因此被誉为现代德意志社会福利国之父。

人民会应该会很感激俾斯麦吧。

回头来看看俾斯麦自己怎么说的:我认为盼望退休金的人,比较容易受到我们的指使,例如一半公务员。因为他们有右后的退休金,所以顺从我们而安分工作。没有退休制度的个人与社会,恐怕没有那么容易。所以,我认为,为了满足劳工大众,即使花再多代价也是值得的。这是一种为了避免革命所做出的的投资。

俾斯麦眼中,社会福利是保持稳定的投资,同时也是他用于打击社会民主党的一种手段。

当长工吃着馒头时,不必那么感激地主给他一口饭吃,如果长工都饿死了,那没有人种地,连地主也要饿死了。

雇主与员工之间,基础是利益关系、契约关系,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当然好,但实际上是千里马足够好,才有人肯发现。你所得,是你应得。


好吧!以上,这是一篇零碎的读书笔记,想到什么写到什么。

一天的阅读,领略了下历史的丰富与厚重,政客的平衡智慧。

其实还读了另一本书,讲得矿工生活。人与人之间、不同生活之间、纵横捭阖的权谋和艰难谋生的隐忍,阅读像是一次次时空旅行,让你看见不同人眼中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天正是读书天 | 《俾斯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