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寻路:一个农村落榜生的幻象

1837年,广州城府试放榜,一个来自于山区农村的年轻人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他已经是第三次来到省城广州,参加秀才一级的考试了。虽然在本县的选拔中名列前茅,可在省城榜单中依然没有他的名字。这是一个考生科举生涯的第一步,而他未曾料想,这一步迈得如此艰难。


按照清代科举选拔的规定,最初级的秀才需要经过三次考试,第一次是县试,第二次是府试,第三次是院试。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院试合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然后分别分往府、州、县学学习。获得秀才的资格才能去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去博取举人的功名。有了举人的功名,才能与天下士子一起到京城去参加会试、殿试,去畅想金榜题名的快意。

但这些对他来说有些遥远,三次科举考试都没能过院试这一关,连个秀才的名分都没有。在读书人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

可是,像无数农村知识青年一样,他在自己家乡背负着盛名,家族的期望,整个村庄人的期待。也正如无数农村青年一年,在泥塘农田边、喂牛间隙,自学《四书》《五经》,毕竟比不上苏州、杭州深宅大院里名儒点拨的学生。那些教育资源发达的家族往往父子兄弟同朝为官,代代科举留名。


在清代,一个无权无势又无家学渊源的乡村子弟要想挤过科举的独木舟,不会比今天更简单。已经是第三次科举落地的他,大概已经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认清了自己。少年时期在同村人口中的“聪慧”,恰恰暴露了乡人的无知;农村里的放牛娃,要想与省城官宦之间竞争科考,不过是痴心妄想。更何况教育的不平等早已不止是学子之间能力的竞争,“贿赂”“冒名”“请托”“闱姓”(赌科举名次)成为社会科举的潜规则。考场内的竞争,被考场外的利益竟逐绑架,而他无论在场内还是场外都没什么什么胜算可言。

在这个农村的考生眼前,寄托他一生希望的科举大门,被一些蟒蛇巨兽围绕着。明明在他眼前,他却被钉在原地,无法迈前一步。他的眼睛里满是这些张牙舞爪的妖魔。终于,他怀着膨胀的愤怒与无助病倒在床。四十多天的病榻折磨,这个落魄的农村知识青年被各种鬼怪纠缠,口吐狂言。

他梦见一个坐在宝座上的老人,老人给了他一把宝剑,叫他去铲除鬼怪,但不要乱杀兄弟姐妹。又给了他印绶一个,让他去治服邪神。

他梦见一个中年人,他叫这个中年人“长兄”,主任教他如何去动作,并带他遨游远方去追杀邪神。

病中的他在卧房里走动跳跃,像个士兵一样战斗呼叫,“铲除妖孽!铲除妖孽!铲除妖孽!这里有一只,那里还有一只,没有一只可以逃过我的宝剑。”


家人觉得这个年轻人魔障了,而他却在自己世界斩妖除魔的幻想中渐渐好了起来。大病之后的他有了明显的变化,他做事更加谨慎了,身材变得魁梧,步伐也稳健了,他从一个激愤的年轻人一下子成熟了起来。

六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大家都以为这个以私塾先生为业的年轻人,会像这个村庄其他人读书人一样,接受命运的安排,平凡地渡过一生。1843年的一天,突然有个好友归还一本书给名为《劝世良言》的书给他。他貌似已经忘了有这本书,接过书,随手翻了翻。结果,五雷轰顶,巨斧劈山,他突然发现6年前出现在自己梦里的那些奇人、妖孽竟然都在这本书里一一对应。

这个被科举逼上末路的农村知识青年,突然明白了自己的人生意义。明白了自己来到人间的使命,明白了自己要斩杀的妖孽是谁,自己要保护的兄弟姐妹是谁。他觉得自己凤凰涅槃一般,知道了天机,获得了重生。

他在一片落日的暗红中踏上了自己的道路。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叶浮萍,任凭末世的风雨蹂躏,他化身为一颗榕树,他要将根系扎进潮湿腥臭的泥土里,疯狂地长出自己庇护的森林。


在科举的历史上,这个农村青年四次落第,名字不值一提。

在中国的历史上,这个农村青年被称为“天王”,他的名字叫洪秀全。


参考文献:

1、罗尔纲:《天平天国史纲》

2、杨玉荣:《洪秀全的科举情结析》,《鄂州大学学报》,2004年4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末世寻路:一个农村落榜生的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