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生死和家庭—观影《来处是归途》

人性、生死和家庭—观影《来处是归途》

1月14日,应好友邀约,有幸观看了电影《来处是归途》全国首映仪式。这部长达97分钟的电影全部采景于山西,并通过山西方言来表达。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山西人,看到山西元素能够走上荧幕,感觉亲切之余更充满自豪感。但是,影片中所展示的生活细节和极具现实主义的表达手法,却让我稍感沉重。

《来处是归途》以当代养老问题为主线,演绎了普通家庭照顾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病人的心路历程。

父亲夏建国,是一名企业退休职工,罹患阿尔兹海默症,从生病到自杀经过三次住院后,病情越来越严重。本是家里顶梁柱的他,因病生活无法自理,只能靠着妻子和女儿的照顾艰难地活着。电影中多次出现夏父大小便失禁时,用嘶哑的声音嚎啕大哭的片段。夏父哭诉着向妻子道歉,并试图拿起剪刀自杀。在疾病面前,一个男人的自尊显得如此“无奈”和“卑微”。

母亲李文秀,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尽管有无数次独自哭泣和精神濒临崩溃边缘的抱怨,但是依然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着丈夫起居,支撑着整个家庭。她的一举一动,折射出了女性在面对困难时,在家庭中的重要位置和坚强力量。

女儿夏天,从外地调回本地工作后,一直帮助母亲照顾父亲。父亲走失、生病住院如果没有她在身边,年迈的母亲可能遭受更多。在夏天照顾下,患病的父亲慢慢学习走路,去公园跳舞。

这部电影虽不是鸿篇巨制,但极具现实主义。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三灾八难。对于一个普通家庭,家人生病无异于一场巨大的灾难……

影片中,长期的病痛和生死考验足以让父亲夏建国忍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经济压力和照顾病人所必须的细心和忍耐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打击到支离破碎。沉重的故事主题和真实的情节设计,使我第一次开始同时思考“人性”、“生死”和“家庭”的意义。

人性

尼采说,人是一根绳索,驾于超人于禽兽之间。某种程度上,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为人性。但是,足够的爱和善良可以将人性的自私转化为无私。

夜幕中,父亲的病痛和婚姻的现实,让夏天近乎窒息,她开始在窗帘中挣扎。面对躺在病床上插着氧气管的父亲,她的犹豫和选择将人性的考验赤裸裸地摆在观众面前。我无法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夏天,毕竟我没有感同身受的经历。但是,无论怎么样,我相信,夏天是爱父亲的,这种反哺之爱是无私的,短暂的犹豫更让我对这位女儿多了几分心痛。

生死

生命的诞生,是高兴的。生命的离去,是痛苦的。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生活需要付出全部的努力。但是,对于身患疾病的人而言,活着,本身就是幸运,更需要常人难以理解的勇气。直面死亡,享受生活,是一种态度,更是对于生命的尊重。

当生命遭遇疾病,夏父被迫忍受痛苦,被迫丧失尊严,被迫面对死亡。伴随着无数次生死挣扎,夏父早已经学会面对。影片的开头,夏父和夏母早早便去丧葬店安排好了身后之事,衣服、帽子、鞋子和被褥无外乎是希望自己能够体面的离去。

我不知道,被病痛折磨已久的夏父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接受并看淡死亡的。但我知道,正是这种心态才促使他在有限的时光里,享受着妻子和女儿在一起的短暂快乐吧。

家庭

人的一生,可能会迎来荣耀时刻,受到世人尊敬和景仰。但鲜花和掌声过后,人总归要找寻一种能够让自己心安的力量。因此,对于任何人而言,家是生命的来处,亦是情感的归途。

中国人常说,落叶归根。病重的夏父,唯一的心愿就是回家。夏父和夏母选择在老家度过最后的生命。得知父母离世后,夏天面对老院子的茫然无措的表情以及幻想自己躺在木板上漂在水面的情节设计,把她对家的情感寄托体现的淋漓尽致。

年幼时,对于家的理解可能还没有那么深刻。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渐渐明白“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茅草屋”的道理。父母在,家就在。当父母离去,家,便只剩下情感的归途。

祝愿

电影主创交流会上,有很多观众对于《来处是归途》这部完全具有山西特色的电影给予很高的评价。是这部电影,让我们再一次感动家人的大爱,再一次感悟生命的态度,再一次感受家庭的意义。

的确,《来处是归途》带给观众的是现实,是生活,更是思考。然而,思考并不是电影的最终目的……

更多时候,它在告诉我们,要对生活抱有希望,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未知的一切。因为,无论何种境地,只要家在,亲人在,爱在,你将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

农历虎年将至,祝愿大家健康常在、快乐常有、家人常伴。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性、生死和家庭—观影《来处是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