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文化

      大家好,我叫青云,是一名在传统家具行业工作了近十年的木工,在每天与木头相处的日子里,我想站在木工的视角,对中国传统家具,木建筑等中式木造,在历史、人文、构造、文化等方面,做一些浅易的分析与总结。

      中华文化历史久远,而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里,却藏着传统文化的灵魂,这个灵魂便是中国木文化。纵观几千年的中华历史,几乎都与木有关,从古至今,木都是国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大到房屋建筑,小到一桌一椅,一碗一筷,木与人们的生活如影随形,息息相关。

人的一生几乎都在和木打交道,随着岁月轮转,物换星移,在人去世后依然有先入棺后入土的文化习俗,可以说,木是刻进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印记,中国人为何如此恋木?中国木文化到底是什么?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文明之木

远古时期,人类并没有房屋的概念,他们住在洞穴,过着群居的生活,由于洪水等自然灾害频繁,再加上野兽的袭击,穴居这种居住环境很难维系人类的生存,为了寻找新的居住方式,传说上古圣人有巢氏,受到鸟巢的启发,在树上用草和木头搭建成鸟巢的样子,以此遮风挡雨,驱寒保暖,躲避群害。构木为巢奠定了人类房屋的最初框架结构形态,也是人类现代建筑文明发展的起源。

再到后来又出现了一圣人燧人氏,收到“有鸟若鸮,啄树则灿然火出”,这一大自然的启发,用硬木钻木第一次获取了火种,并教人熟食。钻木取火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也因此开启了璀璨的华夏文明。

而到了农耕文明时代,木被更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农具,如耒耜,耧犁,筒车,杵臼……相传神农氏发明的木耜,更是被后人尊称为农耕之祖,木制农具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构木为巢,钻木取火,农耕文明时代,这条时间轴线共同形成了中华民族最初的文明起源。

            二    文字之木

木字,《说文解字》云:“冒也,冒地而生”,在中国古老的象形字中,木字的形体是树的枝丫,上为枝叶,下为树根,十分贴合一棵树的形象,后来渐渐的演变成如今的木字。把木字拆分起来看,更像是古建筑的梁柱和侧山屋脊,文字和建筑的演变,这其中是否有一定的关联呢?

我们再看另外一个字,“宀”,为房屋之意,“宀”的象形字其实就是一个房子,而以“宀”作为行旁的汉字基本都与房屋有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似乎早就把木与文字融为一体,立体实用的木构架,在不同方向以不同形式相互咬合,互相穿插,和文字的横平竖直,曲直方圆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初始文化。

          三      五行之木

木与五行,主东方,代表春季,其色轻,其味酸,于人体代表肝脏,于五星代表木星。木是五行中唯一有生命的元素,代表一切生发的事物,与人的关系也最为亲近。

五行盛衰,天地万物随之改变,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五行与阴阳是中国古代最核心的哲学理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五行相生相克,阴阳此消彼长。

            四  情结之木

中国人对木情有独钟,源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在物质方面,由于木材取自自然,其纹理,色泽有天然的美感与质感,此外木的密度硬度适中,便于加工搬运,所以木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农具,舟车和各种木质生活用品,甚至包括举世闻名的造纸术。几千年来,木贯穿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换句话说,木贯穿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时间和空间,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在精神层面,木代表了一种追求。古人言:木者,春生之源。意为木乃为生命之源,代表着生机和生生不息。

古人喜欢以木自喻,木主仁,其性直,其性和。木质朴,温润,洁净,代表了回归自然和天人合一的情怀。

在现代汉建筑以前,无论是民居,寺庙,还是宫殿,木结构都占主导地位,中国人用木结构建造自己的家,借以表达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木与木,木与砖石硫瓦之间,不刻意,不强求,隐藏着轮回往复,顺其自然的东方哲学。

所谓文以载道,歌以咏志,诗以言情,器以传意,中国木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承载了不同时期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信仰。中国木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坚守。传承的是一代代匠人探索的木材奥秘,坚守的是这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使命。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