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

在家闲着有一段时间了,想着书架上还有一排未拆封的书籍,索性拿起一本来读读。

我喜欢看书,文学著作、小说散文、古文诗词、悬疑推理、心理常识,都会看一些。但是问我最喜欢看谁的书?看哪一类的书?我就不知如何回答了。

一是喜欢看书,二是喜欢记录读书的体会。谈不上多深刻,就像是给书一个交代,一份小小的仪式。


《人生》

《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

《摆渡人》

今天看的是《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解读心理效应。

1.U形记忆(前摄效应和倒摄效应)
2.短时记忆的7±2组块
3.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5.超限效应(“度”的把握和适当留白)
6.高原效应(“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7.思维定势
8.归因偏差和换位思考
9.沉锚效应和“锚”式教学
10.连锁塑造──小步子原则
11.詹森效应(因心理素质影响实际水平)

01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记忆力似乎就决定了成绩的好坏。语文背课文,数学背公式,英语背单词,更别说历史政治生物地理之类的,哪一科都离不开个背。熟能生巧、灵活运用那都是背了之后的事儿了。

那怎样才能更有效率地“背”呢?首先就得明白“背”的过程是什么。

人的记忆可以分为三种: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的维持时间在15s左右,短时记忆在30--180s左右,而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最长可以达到永久维持。

我们每天的所见所闻其实都是以瞬时记忆的形式短暂地留在脑海中,只有经过强调和有意识记之后才会转变为短时记忆,但是与最终的长时记忆中间还隔着一定的距离。比如,受识记内容、识记时间等因素影响。

心理学中提出的艾斯浩宾遗忘曲线指的是识记的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只要抓住了这些重要的遗忘时间点加以复习巩固,便能有效地保证识记质量。

短时记忆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到的类型,识记内容的多少也是重要因素,7±2组块就是其中的重要法则。我们的识记量一般在七个左右,对于无意义的字符来说是七个,有意义的记忆组块也是七个,也就是说若是能把识记的内容赋予意义地组合成组块,就能后增加识记量。反之,如果过于求量往往会事与愿违。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