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平凡,做更好的自己

周末的清晨,小人喜上学,叔去公园看鸟,剩下自己与自己相处,与音乐相伴。


看到《爱之颂》,埃菲尔铁塔下的悠扬香颂,去找,结果只找到《爱的礼赞》。不同版本切换,细细地听。朋友说,年纪大了,更爱提琴。


乔帮主给推的大提与经典音乐,时常听。为何我们都喜欢上了提琴,大概一半在生理,一半在心理。就像,喜欢纯净的孩子,还有智慧的老人。年轻人就不喜欢了吗?依然喜欢,他们身上有我们曾经飞扬过的青春的影子,有着自命的不凡和满腔的热血,他们还在相信着很多的相信。他们还在向世界表达着自己。生生不息。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说,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他还在《沉默的大多数》里说,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那日翻看旧时的同学通讯录,我从一号一直往后看,有的做着公司管理,有的做着自己的工作室,有的做着医生,有的做着老师,有的做着全职妈妈。年少的我们,因为自由,所以觉得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世界,但当我们身份和角色越来越多时,框定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不自由,拥有越多,不自由越多。拿起来,难放下,最后发现很多时候是世界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而唯一不变的是,你的内心,选择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


我们到底是如何这样一步一步从自命不凡,走到接受自己的平凡,沉默地与自己的中年相遇并自洽的呢?是方式的选择。小到出门前穿什么,去哪里,怎么走,怎么回。每一个过去的选择都变成了现在的我,而每一个现在的选择又都会变成将来的我。这一切都建立在时间不可逆流的基础之上。就像没有人可以像本杰明•巴顿一样,刚出生是个老头,越活越年轻,活回婴儿。人生充满了许多不确定,人们因为恐惧,所以渴望安定,但安定注定与激情无关,人们又因为厌倦,渴望激情。因而大部分人的生命是波浪曲线的,而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做到横直线。


我们一路做着梦,一路获得亲情、友情、爱情,又一路失去它们,慢慢地看清这梦,直到清醒,直到最后一刻。如果我们奋斗的最终目的是带着丰满而深刻的人生感悟,退隐到林中、湖畔,那些人迹罕至的宁静之地,那么那些从未出过山林,离开湖畔的人们,不是一样的结局吗?甘心、不甘心。人生最大的意义是没有意义。故,人们赋予它各自的意义。记得有句智语说,富有地生病好过贫穷地生病。对于人生这诸多的不可测来说,这才是奋斗和不奋斗最大的区别吧。人生苦长,如果能够用奋斗来的资本去解决掉大部分的烦恼和问题,剩下的就只有心灵之路了。


我们接纳自己的生而平凡,但我们都要做更好的自己。不自弃之人,天亦不弃。生命、健康、自我、家庭,才会通向圆融。


你最真诚相信的,往往最有力量。


送你,也送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而平凡,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