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若烹小鲜,我与美食的前世今生缘!

我平时喜欢在厨房捣鼓,是个不折不扣的八小时外煮夫。说起做吃的,其实我和美食有着不解之缘。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章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如此,居家过生活,何尝不也若“烹小鲜”。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根本买不起大鱼大肉,但我家的餐桌上却不缺美味可口的食物,因为我们有一个位善于就(食)材烹饪的父亲。当年,诸如牛、羊、猪等牲畜屠宰后的上水(心、肝、肺、脾,肾,不需要特别清洗处理,即可进行烹煮),以及下水(肠、肚、头、蹄,均需特别清洗或加工处理后,才能进行烹煮)远不如肉那么引人关注,价格自然也要比肉低廉的多。父亲每次赶集,总会挑一些当天最廉价的上下水,或者免费从鱼档老板杀鱼剔出的鱼肠选一些肥大及较好处理的带回家,经过处理与加工,烹饪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父亲是位乡村大厨,他的厨艺是在圈中是颇有口碑的。因此,方圆数百里的七里八乡,不管哪家有红白喜事,临时搭起的厨房里总少不了父亲忙碌的身影。当然,忙完活计,主家不无列外的打包一些肉菜给厨师及其他帮忙的人员带回家。父亲回来,会帮肉菜热了给我们姐弟仨吃。父亲的这门拿手本领,经年累月中,无疑又增加了我们打牙祭的机会。

平时目睹父亲做饭菜多了,自己也喜欢上做饭菜。农忙家人下地干活,我们姐弟仨就会自觉的承担起做饭菜的家务。农村刚刚实行农业生产土地承办责任制(俗称分田到户)时,姐姐已上初中,烧饭做菜就落到还没上小学的我和弟弟俩,弟弟负责烧柴火,我则负责掌勺,分工合作。农家厨房里是砖砌的灶台,炒菜用的是口径1米多的大铁锅,洗锅的时候手够不着锅底,我就搬个小板凳放到灶台旁,踩到凳子上弯腰手伸才能勉强够着锅底及靠墙的另一侧锅沿。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做菜得到父亲表扬的是油焖豆腐。80年代初,农村里对于我家这种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能吃上豆腐也是难得的机会。我就琢磨怎么在既有的食材基础上把它烹饪得更美味可口。那时不像现在,想做什么菜,即使不会也可以拿起手机网上一搜,各种相关菜谱就出来,更有制作的视频。当年我可以凭自己的思索,平时做水豆腐都比较易碎,出成品实在没啥卖相。就寻思先把在热油锅中将豆腐块煎至金黄,然后再淋上酱油及少许水焖入味,起锅时豆腐块还是完整无损的,而且还色香味俱全。

自上初中开始就一直住校,在家做饭烧菜的机会就不多了。我在县城上的初中,家虽然在农村乡下,但离县城不算远,从学校到家也就十里的路程。也正因此,没有通客运汽车。没到周末或其它节假日,来自南部、西部、北部乡镇的同学就会搭上从县城开往乡镇的班车返家。而我要么步行走路,或者向县城的同学借自行车骑回家。到了收假时就炒上一些咸萝卜等菜干,装入空的腐乳瓶或其它酱料瓶带回学校,用于调剂学校食堂的伙食。每逢收假返回学校宿舍,来自全县各乡镇的住宿同学就会相互分享各自从家乡带来的小菜,其乐融融。

……

慢慢的长大了,生活条件逐渐好了起来,但是我还是很怀念童年时期过春节说吃到的美食,对我来说是一辈子吃到的最好吃的美食!我也开始去各大餐馆里品尝来自不同地方的美食,从我只知道吃到我会吃懂吃美食,这一步步走来,只有身材见证了。

前半生,我们总是为了太多遥不可及的东西去疲于奔命,却忘了,人生真正的幸福,不过就是灯火阑珊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

无论是工作,爱情,还是梦想。都不会是一帆风顺,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境遇,在烦恼时、在沮丧时、在低谷时,记住老子这句话,生活也若“烹小鲜”。冷静的去思考,慢慢的去梳理,不要怕艰难,寻找自己的路,生活本就如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若烹小鲜,我与美食的前世今生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