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后又读《穷爸爸富爸爸》,才明白作者想说的话

(来源于他和他妻子开设的richdad官网)

这是一本47岁实现财富自由退休的家伙写的书,加上身边好友的再度安利,相隔八年再次拿起《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实打实的富人写出来,语言中流露出的自信度是不同,正如网友那句话:穷人喜欢谈钱,但是不如富人谈的精彩。

关键就在,这是一个真材实料家伙写的书。八年前看没啥感觉,八年后看,一半是顿悟,懊悔是另一半。

对于没看过这本书的朋友,有几个前提是需要知道的。

如果以为读完这本书能掌握挣钱诀窍的,可以上高速离开了。

如果以为读完,致富道路会比别人快。早点睡,梦里会更快。

哪怕是,认为看完这本书,财商知识能比别人高出一截,也可以早点睡了,晚安都省了。

这是一本畅销书,不是一本优秀的书。畅销书都有些固定特征,观点创新,记忆点深,名字短易传播,《穷爸爸富爸爸》这个名称上,已经具备爆红的潜力。除了畅销以外,我愿意把它称作“好书”,因为它能给人们上一堂“好课”。能拥有一堂好课,一本书已经够价值了。

穷爸爸,指的是作者自己亲生“金钱精神上的贫穷”的爸爸,富爸爸,是同学做商人的富有爸爸。书中语言没有暴发户的鸡汤,也没有过多对“经济贫穷”的鄙视,更多的是对精神贫困的惋惜。对金钱的三观算是不错的,流露出这样的气息和作者出身有一定关系。

实际上,作者亲爸本身不穷,“拥有博士的光环,随后又在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进一步深造,并且在所有这些学校都拿到了全奖。”一般这样的家庭已经不错,好家伙,作者自己还是敢于批判思考,为什么自己的老爸“没出息”,挣不了大钱?

而且同学的爸爸,作者不称呼叔叔,直接叫“爸爸”,所谓拜师学“财艺”,可想而知罗伯特·清崎够醒目,几十年已经学会“叫爸爸”这一招了。

八年后在睡前、办公室再三阅读,才明白作者所希望告诉我们的一二真相。

一半顿悟一半懊悔。先说顿悟的一半:纵观全书,谈的是对金钱的“认知”,而不是“方法论”。用国外读者评论的一句话就是:The overarching theme of Rich Dad Poor Dad is how to use money as a

tool for wealth development. 《穷爸爸富爸爸》的主题是如何利用金钱作为发展财富的工具。(By:Jeff Rohde)

也还有个中肯的差评:“This book may do a good job of getting you excited about your financial future but the false information it teaches negates any benefits.”这本书也许能很好地让你对自己未来的财务状况感到兴奋,但你以为它能提供给你任何能带来哪怕一点点的收益,那你就错了。

这位读者给了一星,看来内心是挺希望得到一些致富技能。

所以,出发点需要摆正,不要指望读了它就能变富,归根结底谈的还是一种认知,并让你对未来财富兴奋一点点。


认知一:改变对金钱和自己的态度。

这是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课:“不要为金钱而工作。”

一般“穷人”有两个特征。首先,对金钱“无知”。

 假设有一个人,叫阿水,对钱认识就是,如果口袋有100块,就能买100块的东西。

阿水像大多数人一样,毕业后找份工作,挣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努力工作买辆车子,结婚了买座房子,为此夫妻两人更加努力工作,循环买进、负债……恭喜,这就是作者常常举例的“老鼠赛跑”的陷阱,如鼠在轮子上不断加快地工作,跑不出怪圈。

(注:老鼠赛跑这个游戏是个思维游戏,在“老鼠赛跑”圈内人们为金钱而工作,每月的支出主要靠工资来维持,没有属于自己的资产,或者虽有资产但带来的收入还不足以维持家庭的花费,所以只能在“老鼠赛跑”之中求生存。)

因为这时候你基本上是负债累累,而收入渠道单一,你的现金流——工资账户,通常刚进账又出账,现金流单一、紧缺,这样的条件下,你没有多余的资金去做投资,想当个富人,难。

所以,这是“为钱而工作”的原因之一,即是被金钱困住,而不是在金钱的运动中轨迹中获利。

“Job is different with trade.”用Goodreads网站上评论来解释比较容易明白。“工作”和“交易”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工作通常是投入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而“交易”则是以物换物,以钱生钱。可以说“工作”是把自己转变成一个产品/资产,交给你的老板/公司,老板/公司拿“你”去投资,去生更多的钱。

“富人知道金钱是虚幻的”,不能为钱工作。这里指的不是唾弃金钱,视钱财如粪土。而是把钱放在后面,先把和钱相关的事情做好,钱后面就会自然而来。

例如作者书中举了自己的例子。两个9岁的孩子,一分钱不花回收了很多别人卖不出的小人书,但是被要求“保证不把它们卖掉”。成本上为零,卖不出的小人书,要占地方,如何把这笔占库存的物资,变成盈利的项目?两个小孩商量好,腾出自己家一个地方,雇佣一个小妹妹当管理员,向每个来看书的孩子收10美分,两个合作人平均每周可得9.5 美元,每周付给小妹妹1 美元,净赚8.5美元!

这就是做和金钱相关事情的思维,钱就会来了。

直接导致第二点:由于无知,被金钱牵引着恐惧和贪婪

其次,由于挣钱以后,阿水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时,就会不断花钱。兜里的钱快花光时,没钱的恐惧马上来临,迫使阿水更加努力工作挣钱。在欲望和恐惧交织中,对金钱的来路思考开始变得单一、麻木。既然对金钱的思考已经麻木,大富大贵的机遇来了,阿水也难以有财力、能力作为支点,翘起一笔财富。

而导致这种麻木的原因,正是上面提及的“情绪”。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由于金钱的流逝不受自己的控制,欲望和恐惧等情绪左右了他思考,甚至是行为。例如长时间对想买的东西内心捉急,而且对于偿还债务的压力恐惧,又让你无法冷静独立、思考,没能预留足够的时间,去思索能增加资产的方式和资源。所做每件事都牵扯到自己的一份薪水。

“感情代替了他们的思考。”

例如又是阿水,晚上加班,A叫他去听一个投资项目,B叫他去吃一顿夜宵,这时候阿水在想,现在把工作做好,升职加薪,就是最好的理财,还听什么理财课。终于加完班,阿水忽然想起B刚才叫他吃夜宵,也好,刚好犒劳放松一下。

片刻决定了,阿水就去了吃夜宵。

阿水全程被恐惧支配着继续加班,然后欲望又使他选择去了夜宵。为了还房贷车贷,这时候的阿水已经没得选,这样做是在正常不过的选择循环。要想走出这个循环,他必须从认知、行动、资金储备等还能多方面都动手。

时隔多年,从专员岗熬到分公司副总经理岗,阿水看上一个不错的机会,刚准备撒手就干,可是上司告诉他下个月可以升职华东区总监,无惊无险地工资翻三番,于是,阿水又陷入了两难的选择。再三考虑,车贷房贷还没还完,老婆的化妆品开销持续高涨,阿水选择了稳妥到手的三倍薪水。

安全、保险,是大众的首选理财目标,没有多少人敢于付诸行动,决定走出这个“老鼠赛跑”的圈圈,“90%的美国公众财务困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是为了避免损失而理财,而不是为了赢利而理财。”

做一个“没有感情的挣钱机器”是不容易,以及令人向往的。

所以作者有句话:“如果不能控制欲望和恐惧,人们只是高薪的奴隶。”这让我想到一个组合:出家人+金融,一个没有啥情绪的出家人去操作金融实战,说不定在商场所向披靡。


认知二:学习财务知识,才会有财商。

作者和其他财富畅销书本不同的是,没有鼓励投机取巧,或者是不要脸皮至死不渝地推销东西。而是在抛出上述问题后,给出一个方向,那就是:学习财务知识。

发财点子需要想象力,而想象力来源于稳固的基础知识。试想,如果牛顿没有关于物理学的知识,即便苹果把他脑袋砸穿,也蹦不出“万有引力”的灵感。

所以,作者建议要学:会计(读懂财务数据)、投资(钱生钱的艺术)、了解市场(供与需的分析发现)、法律(运营资金的保障和催化剂),这四大门学问。

为什么是这一系列的学问?因为它们都涉及一个东西——数字。

财富就是一串能发生周转的数字组成的,数字是精确的、表达唯一、没得感情的。所以学习再多大道理也不一定变富有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数字,能说明数字。文字词语,通常是多重含义多变的。

某天阿水老婆对他说:你真是坏透了!阿水以为老婆对他埋怨,他老婆却在对他撒娇。词语会有很多解读,数字赤裸且无情。

让我想起了中学的数学老师,他们上课时的单一神情,在我今天看来,是多么富有情趣啊。可惜当年没有认真学好。

如果精通数字,“老鼠赛跑”里的人就会看到,当工作上的收入增加的时候,他们的税收,贷款的利息都有在增加,要想跑赢这些东西,靠着努力工作的确是很吃力。

《大投机家》开篇前一章就讲: 据我的经验,有三种途径可能会使你迅速致富: 1. 一次有钱的婚姻 2. 一个幸运的商业理念 3. 投机。

投机这一点,通常是能尝试的,当阿水的财务很吃力的时候,这两点都很难触及。


认知三:投资你的大脑。

“世界上到处都有才华的穷人。”

我想这里指的是,那些在行业里钻研很深的人,有较好的专业技能才华,可以叫做“有才华”。

例如一个做汉堡很厉害的人,汉堡做的再好,卖不过麦当劳。这是商业模式和内容不一样。最简单地说,当你做出来一个汉堡,还做一份薯条,再来一份可乐,即便都能做好,但是不够麦当劳快。

即便够快,但是你的地点不够便捷,而麦当劳,拥有世界上核心商圈的店铺。这一点,足以打败全世界才华横溢会做汉堡的人。

所以恃才傲物,万万不得。“不是已知的不好,而是未知的多”,大脑需要持续的投资,头脑的富裕,才有可能驾驭金钱上的丰足。

罗伯特·清崎再次良心劝告,当你有点钱的时候不是马上就投资,而是先投资于索要投资项目的有关知识。

在罗伯特·清崎和特朗普一次对话中(两人一起出过一本《Why We Want You To Be Rich》果然富人都是一个圈子的),特朗普也特别强调,做任何投资,都先要把“诚实的事实”详尽列出来。

(两人2006年一起出书)

掌握了投资知识,和项目的事实,这样才能帮助自己做投资判断。最简单也是最难的,如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进,什么时候退出。2020年初的口罩,就有很多厂家对国际上的采购信息不清楚,高歌猛进,挣了钱拼命增加设备,产出口罩,结果市场一下子饱和度被撑爆,加之国家海关的出口政策加严,就我了解的东莞、佛山、惠州一带,很多私人工厂把这几年挣的钱都赔进去了。

同时,掌握更多不同行业的玩法和投资公式。研究以前人们的投资历史也是一个方法。《原则》一书的作者瑞·达利欧遭遇人生最大滑铁卢,在媒体上大声误判了经济走向,断送自己财路。后来反省悟出,就是疏忽了此类经济现象的历史,其实同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如果研究历史的话会发现政府有过对应政策,就不会产生那么大的误判。

最后还是谈到人性这一关。认识并战胜自己到底有多难,不好说,罗伯特·清崎一再强调的就是不要“被学校教导”,要会独立思考,敢于实践。

更直接点说,把人类无所谓的自尊、恐惧、漂浮的欲望揉碎,彻底揉碎,踩在脚下,不管将遭受多大的面子、批评问题,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双眼,成为一扇蒙尘的窗户。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每时每刻都在上演教学。生活都推着我们往前走,有的人睁大眼睛,伸开双手拼命抓住有用的机会,有的人随着旋涡上浮下沉,埋怨不公。

看完整本书,其实回头看,投资挣钱就是罗伯特·清崎的安全感,穷爸爸的“无能为力、无法支付”,给不了他安全感,所以他积极寻找投资门道。

反观现实当中很多人,却没有罗伯特·清崎这么对投资有渴望。大多数人的安全感来自于稳定的收入,温暖的食物和床铺,所以很多人喊完努力、奋斗之后,又重新回到自己的小暖窝。所谓“精神上的贫穷”,大概如此。

1996年,罗伯特和他的妻子金(Kim)创建并推出了“现金流”(CASHFLOW)棋盘游戏,以一种有趣而有趣的方式教会人们有关金钱和投资的知识。现在这个网站还在运营着。

再谈到懊悔。

没有培养对投资如此渴望的心智,是我懊悔的原因之一。

人生如韭菜,不是你被割,就是你去割别人。多年被割矣。

穷则思变,综合书本再和这几年接触老道商人经验,这里给到两个建议:


一、增加一手信息入口。

要让一手信息进来,主动地获取好信息,对待其他人或者不悦耳的信息保持开放态度,接受更多不同的信息撞击。当两个企业家在吵架,两个人的内容都要听。不能只听自己支持的那一个。

二、做好的决定。以及决定一、决定二、决定三……。好的决定影响来自两个因素,一是信息和资源,二是决策模型。

不仅要有一个决定,而且保留二三四个决定应对变化,或者帮助达成目标。

三、执念理清。好几个作为商家的大叔,听他们聊天,某几次投资或者年轻时候做的一些选择,往往是因为自己有执念,没办法冷静地看待事情,引发了过多的、没有必要的自我想象和情绪。

越是后面越渐入佳境,也成为考虑资本运转的“机器人”。但是这感觉挺好,他们说,只怕年纪大后,又会有老气的执念进来。


纵观发财大道有各路人马,黑与白、运气或努力难以道清,反正是有人起有人落,熙熙攘攘路上风尘仆仆,钱财落袋各自为安。

《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忠告大家,对投资保有饥饿感,这是一个持续挣钱能量的开始。思想和态度上不要“贫穷”,没钱就从投资大脑开始,两只耳朵之间的这个东西,穷不得。

财务知识是发展基础,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咱这一辈子生下来不是富二代,结婚没有傍上富豪的话,和智慧、财商、实操为伴好好干。注意,有情绪是正常的,被情绪左右,可就影响造化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年后又读《穷爸爸富爸爸》,才明白作者想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