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虽然不是一个新名词,却因为互联网时代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产品经理一度成为近几年人力资源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岗位,也是90后高薪人才的聚焦职业。
据统计,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产品经理的年薪平均在50万,而拥有5年以上垂直领域经验的产品经理,更是达到了年薪百万!!这也是为什么就算“996”(所谓的9点上班,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就算发际线一天天“撤退”,很多90后也要在互联网公司坚持、再坚持。因为互联网公司,特别是字节跳动、阿里、腾讯等头部大厂的产品经验,是别的传统企业所无法给予的,而这些宝贵经验也将是今后闯荡江湖的“法宝”。
然而,不少传统岗位的大佬们都质疑:
凭什么?
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互联网混过几年,就自称大神?要知道在传统行业传统岗位,就算拥有10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月薪达到5万也是需要一些运气,更别说年薪百万了。
不少传统企业的管理者们也质疑:
凭什么?
因为他们高薪聘请来的产品经理貌似也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多少新鲜玩意儿?天天说着自己那一套,难道产品经理要逆天?
2020年1月,一本关于产品经理的书籍《俞军产品方法论》一经发布,立刻火爆产品圈及不少圈外吃瓜群众。这本书的作者正是堪称最励志的产品经理传奇人物——俞军,百度前产品副总裁、滴滴前高级产品副总裁。
俞军自己评价:”做为产品经理这个职业的先行者,不论观点对错,写出来能给后来者一点启发总是好的。”
这本书目前豆瓣评分8.8分,四星半。豆瓣三星意味着“还行”,四星意味着“推荐”,五星意味着“力荐”,这个分数就意味着绝大部分人是极力推荐这本书的。
这本书也获得了张一鸣和程维的推荐,差王兴就能集齐TMD创始人了。
那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呢,到底能否达到对于产品经理这一话题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终极目的呢?
接下来我们将跟随作者的思路来深入了解。
消费品时代,产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块香皂,一支笔,一碗饭,一辆车,等等,是生活工作学习需要的物品;软件时代,随着电脑的普及,产品又包括了在电脑中安装和使用的软件,用户因为需要而购买;而互联网时代,产品的定义已经非常广义,可能是更高品质的音质(QQ音乐VIP),可能是提前收看电视节目的特权(超前点播),也都源于用户的需求。
所以产品本质是一组约束条件下的效用组合,能够满足偏好和认知相同的一组用户。
用户一定不是所有人,因为某一产品并不是为了所有人的需求。所以用户是用一定情境下和偏好认知进行分类划分过的,偏好和认知相同的用户需求决定了某一产品的效用。
这在互联网行业是比较常见和惯用的产品设计理念。比如爱奇艺的超前点播,受到了很多用户的吐槽,这一话题更是成了弹幕里的热词。然而吐槽并不影响这一功能产品的销售。通过对某热播剧的更新频率的把控(特定的情境下),细分出了愿意付费提前收看剧集的这部分用户。
而传统企业也从互联网产品设计中得到了启发,开始通过“用户画像”来重新精准定义产品类别,精准的满足特定用户群体的需求,从而有效的提升产品竞争力。
企业以产品为媒介,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达成创造商业价值的目的。通俗说来,企业就是要生产出特定的产品,找到特定的用户,完成交易,用户获得了需要的效用,企业获得了商业价值,这里之所以叫商业价值,是因为企业获得的不仅仅是利润,还有可能是非利益的收益,如知名度、点击量、品牌认知度等等。但企业获得的商业价值一定是对企业持续发展有利的。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生存和持续发展,首先就是要持续发现市场获利机会,持续生产出可以获利的产品,与尽可能多的用户的完成尽可能多的交易量。
再拿超前点播为例分析,对于视频网站来说,盈利模式比较单一,除了广告就是内容付费,而内容成本又很难削减,导致视频网站持续盈利困难。爱奇艺2019年Q3财报显示,其亏损幅度进一步加大,净亏损为36亿元,比去年同期多亏约4.8个亿元,达到财报披露以来的最大亏损额。
而超前点播则是在挖掘到用户对付费的接受度不断增强的机会,设计出的一个功能产品。在经历了“会员叠加付费”“50元6集天价剧”的全网争议后,爱奇艺并没有取消该服务,只是进行了调整,仅保留了“3元/集”的购买制度,这最终成为了用户普遍接受的服务,或许会为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实现增收、降低成本压力带来一线生机。
消费品时代产品经理的工作重点在于品牌定位、渠道控制等营销和销售上,软件时代产品经理则更多侧重于生产和协调,进行项目管理和推进项目按照客户要求上线。
而“在线信息产品”的出现,催生了“互联网产品经理”,这种产品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产品:复制分发的边际成本低、传播速度快、用户量大、快速迭代……这些特点要求互联网产品经理必须承担更多的职责:
从市场需求洞察、需求分析、试错型判断,到产品设计和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从跨部门沟通协调和推进,到把产品销售出去,完成交易。
虽然目前没有关于产品经理的标准学科,但做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不仅仅是会画原型图、会做交互设计,他通常需要掌握一定的经济学和心理学知识,才可能在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立足。
所以产品经理给企业带来的是用户导向的需求分析理念、产品设计,更重要的是跨部门协作的沟通力以及市场运营推广带来的用户反馈。优秀的产品经理不仅能打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壁垒,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能打通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渠道,缩短企业对于用户反馈的反射弧,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然而,我们又不能孤立的看待产品经理给企业带来的价值,作者俞军给出了一个产品经理对企业价值的公式:
产品经理的价值=经验等级X平台匹配度X智慧等级
由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我们招聘、选拔、晋升、培养或评判一个产品经理,不仅仅要简单的看从业经验,因为产品经验等级具有边际递减效应,通常来说五年以上的产品经理就基本上能对该领域的用户、市场、政策、竞争、供给和上下游情况等理解的比较稳定了,基于相同产品的经验等级很难拉开差距,所以同样要考虑的是平台匹配度和智慧等级。
产品经理对企业来说是一个中枢性的角色,所以对企业相关的用户、市场等外部环境的了解以及平行团队合作推进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经理能力的发挥。因此平台匹配度制约了高阶产品经理空降的成功率。可能在别家公司价值200万的产品经理,在你这里只能产出50万的价值。
而智慧等级则决定了一个高阶产品经理能否空降成功的关键,智慧等级高,就能很快摸透内外环境,快速融入团队,不仅能把原来团队的经验和思考复制过来,而且还能与新团队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带来更高的价值。而智慧等级低的产品经理,就算经验等级高,也会因为平台匹配度的问题,可能连复制经验都做不到,很难立足。
除了产品经理自身的能力因素,每个企业的所面对的内外部环境不同、所秉承的目标和文化不同,也会导致产品经理 “褒贬不一”的现象,所谓“一千个企业有一千种产品经理的定义”。
有可能你遇到的这个产品经理自身能力不足,确实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
但也有可能这个产品经理过往经历的大环境和团队能让这个产品经理充分发挥潜力,而你所提供的环境和团队并不适合这个产品经理;
也有可能这个产品经理目前的状态,并不符合你所在企业的短中长期发展目标。
所以要想让产品经理给企业带来最大的价值,首先要根据企业的目标,做为选拔产品经理的原则,是侧重短期绩效,还是侧重潜力;是注重协调沟通和文化价值观,还是注重专业能力。
总之,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这是能最大化价值的理想情况。
做为产品经理自身,如果确定了要在产品经理这条职业道路上发展,那么也是需要从多个方面提升自己。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短板,因为短板即是自己的发展瓶颈,要从短板入手学习知识、提升自己,如决策、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等,都能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提升专业度的同时,减少认知偏误,更精准的权衡取舍。
其次从专业度上来说,产品经理所要掌握的精髓即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是需要在大量实践中获得的,所以在经验积累的前五年,首先需要找到一个有大量迭代、有产品心的团队,从0到1的积累问题和经验(一般在中小公司),其次找到某一成熟产品的细分领域做深做透(一般在大公司),然后尽可能多的体验多种职能,做宽做杂,扩宽视野(一般在中小公司)。当自己的专业领域的经验足够后,一般至少为5年,再根据自己的能力、性格特点和机遇选择不同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