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带“曾国藩”走出心灵绝境

图片发自App

曾国藩年轻时早也把《道德经》背的滚瓜烂熟。不过,那时候他还太年轻,没有经历太大的挫折和命运的磨难。对《道德经》的理解有局限性,只停留在了表面上。

曾国藩年轻时,仕途一片顺利,得到贵人相助,自己又勤于努力。四十岁以前他的人生都是顺风顺水,一片得意。

直到四十几岁,他开始自己带兵打仗。从书生变成了军人,他的人生才开始遭遇种种困难。他自己两袖清风,为人正义,容不得贪官污吏。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也要求苛刻。而且手段太直接,他觉得这是光明磊落。

但是,世界和他想的完全两样。所谓“水清则无鱼”。这个世界本来是泥沙俱下。“浑兮其若浊”。你孤芳自赏,太过刚强,把谁都不放在眼里,太有原则性,自然就会被孤立。

他处处得罪人,和谁都不融洽。官场上那些人,表面敬他,怕他。暗地里却陷害他,处处为难他,要置他于死地。他里外不是人,孤立无援。就连皇上对他也开始猜忌,怀疑。

  五六年时间里,他打败仗多次,两次无路可走时,跳水自杀。两次自杀都被救活,还好没死成。

第三次,他又陷入绝境之中。这时候,他父亲过世,他于是想当逃兵。丢下那个烂摊子,回家给父亲守丧。他当时心里还觉得欣慰,自鸣得意,以为离了他,别人再也不能打仗。

他回家后,心情越来越不好,越来越痛苦焦虑。别人离了他还不断打胜仗。原来这个世界不是离了他就不会转了。他办不到的事别人也可以办到。

各种忧愁委屈痛苦,让他病情加重,无人可医,无药可治。他晚上睡不着,白天心情烦躁,对谁都发火,看谁都不顺眼。一个人的时候又抑郁绝望,想到了自己死期将至,可是心里又不甘心,就这样了去此生。他甚至想到要出家遁入空门。他也以为这样可以减少自己的痛苦。

无论再坚强,学问再高的人,在遇到痛苦绝境时,都会想到死,都会难以承受痛苦的煎熬。人在这方面都是公平的,富人穷人,伟人凡人,在痛苦面前都一样的痛和折磨。

  他的病在现代应该就是“抑郁症”。而且是重度双向“燥郁症”。看到这一点,我心里特别平衡,原来,你和我一样都是抑郁症患者。所承受的煎熬痛苦都一样……

他身体越来越差,精神越来越萎靡不振,每天感觉生不如死。

直到有一天天,他听说有个很神奇的道人治病非常传神。于是,他去找这位道人求救。

这位道人解说了他发病的原因和情结以后。送给他一本《道德经》。叫他回家细细的品读这本智慧奇书,药方都在这里面。

抑郁症患者心结都在心里,要治病得先治自己的心。这点又和我相似。去年,我去看中医,医生也介绍我看《道德经》。我当时觉得一本书和治病能有什么关系。但是医生说,这本书可以修心。

于是我也才开始接触《道德经》。如今才看到第二十六章,领悟到的也不是很多,不过,也确实对自己有影响。

今日看到曾国藩也读《道德经》治病。于是彻底明白了医生的用意。

图片发自App

曾国藩重读《道德经》,终于大彻大悟。经历了暴风雨和生活磨难的洗刷后,也才能真正的感悟到《道德经》的真正智慧。思前想后,反省自己,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问题。问题都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别人身上。你不可以改变这个世界,改变任何人。你唯一能改变的只能是自己。

他太刚,而不懂得柔。而其实“大柔非柔,至刚无刚”。所谓,要无形之中有形。而他为人处事确实处处有形,处处让人抓住把柄。

他重新开始写日记,中途他有十三年没再写日记。不断反省,思考自己。终于,几个月后,他的抑郁症得到了缓解,身体精神也开始好转。再配上药物调理身体,他很快就得到了康复。并且时来运转,又有了重新出山的机会。他不再要求更高的权利,也不再推辞要挟。而是赶紧抓住机会,整装出发。

此时再读《道德经》,他看到的都是字字入心,句句入理。结合自己的经历,发现的全是智慧和真理。

重出江湖,他完全像变了一个人。运用《道德经》的智慧,为人处世,开导自己。果然,他哪怕再走同样的路,遇到同样的人。他改变了方式方法,收到的都是自己是想要的效果。

图片发自App

他更加谦卑,温和。心里更加平和淡定和乐观。磨难终究让人脱胎换骨。再遇到困境不再想自杀,逃避。而是勇敢的迎上去。

这时候的他也快五十岁。一部《道德经》终于让他从绝境中走了出来,还成就了更高的自己。

人不遭遇磨难和困境不会成长,不会学会转弯。也不会把世界看得那么清楚。同样,没有经历,又如何能领悟到《道德经》的智慧,并且能运用自如。智慧在书里,也在生活里。

能把书本和生活经历混为一体,相互转换运用,这可能就是读书的最实用的意义。

我想,能真正领悟到《道德经》智慧的人,也定是有过翻天覆地的经历。它才可以治你的病,修你的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带“曾国藩”走出心灵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