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板们「眼瞎」?

为什么你每天都在努力的「搬砖」,却总是拿不到满意的绩效?为什么你每天在一线带着团队拼死拼活,却总是得不到更高的晋升?每当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习惯抱怨老板,吐槽公司,甚至不惜离职,期望通过跳槽遇到一个不那么「眼瞎」的老板解决这些问题,但往往事与愿违,我们在行业里不停的兜兜转转,看着别人快速晋升,春风得意,而每个公司和老板们的眼神似乎都不太好。

那么到底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又要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最近听到一个业内大牛关于「管理」的内部分享,虽然讲的是管理,但是在我看来简直是科学打工和带小团队指南。总结如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种解法。

打工和管理(这里的管理指的是小团队的管理)的内核是一样的,一个是一个人干活,另一个是一群人干活。本质都是,搞清楚三件事情:

  • 公司/老板想要什么?
  • 你或者组员想要什么?
  • 如何的将两者匹配上,并且拿到结果。

公司/老板要什么?

公司招你过来,或者让你带一个小团队,让你填一个坑,一般对你是有明确需求的。这些需求归纳一下,主要是两类,一个老板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需要你帮助老板完成具体任务的落地,也就是坚决推动执行;另一类是老板也没想清楚具体要做什么,可能有一个比较模糊的方向,需要你帮助决策进行方向选择,并执行拿到结果。

这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要求和状态,如下图所示,第一类其实需要你成为带头拉车的人,也就是所谓的「Leader」,第二类是希望你成为给业务指明方向的人,也就是「Boss」。

两种状态对比

大家可以回想下,自己在团队中更偏向于哪一种状态。你是那个习惯带头冲锋干活的人,还是习惯一顿分析,指明方向的人。

对于我们来说,最可怕的是习惯了某一种状态,并且觉得这是对的,甚至抵触另一种状态,短期可能ok,因为公司找你过来,短期解决某一个问题,一定是看重你身上的这种状态,比如一个项目进度慢了,那大概率是找一个带头拉车的人。如果是一个项目没有明确的方向,那肯定是找一个能分析且善于决策的人。

但是长期来看,如果一直保持拼命拉车,那么大概率会被老板认为是,执行力强,但上限较低,没有空间,因为你需要老板给你一个明确的拉车方向;如果一直保持习惯决策的「Boss」状态,那么大概率会被老板或者其它同事认为是「嘴炮王者」,没有落地的能力,且不好管理,因为你不听话,总喜欢自己瞎搞。

因此,我们需要保证自己可以在这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如果老板有明确的业务方向,甚至是业务执行细节了,那么强力执行,埋头苦干就好。但是光执行好,顶多能拿到一个中等偏上的绩效,很难拿到特别高的绩效,因为你没有超出预期,你只是把老板交代的任务做好了而已,即便是超额完成。能超出预期的,大都是在一些老板也没太想明白的地方,你敢于决策和推动,且拿到了不错的结果,老板认为往北走能找到金矿,你说西边有一个地方,也有金矿,而且你还真挖到了。这就是超出预期了。

总结一下,老板或者公司总是贪心的,希望你即执行推动力超强,还得有业务方向判断的能力和勇气,并且还要随时无缝切换。

你或者组员想要什么?

对于打工的你,或者你团队的组员最想要的是什么呢?这里马云总结的非常到位。


马云说,一个员工离职要么是钱没给到位,要么是心里受了委屈。因此员工想要的大概率是:物质回报和工作环境和体感,再加一个就是个人的成长。有的人甚至只要其中的一个,贪心的可能都要。在互联网公司上班的同学,背景都不错,也都比较聪明,聪明的人一般都是比较贪心,那就假设都想要。

知道员工或者自己要什么之后,比较重要的是对员工或者自己本身的特点有一些更深的认知,强项是什么,弱项又是什么,这其实涉及的团队管理的范畴了。人本身的特点,或者欲望其实是比较复杂的,但是在工作场景中,会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大部分员工都是受到了较为正规的职场教育,有着基本的素质和共识,另外,对于打工来说,因为也不是来交朋友的,大家的目标和诉求也都比较明确,在对于人的特点认知上,也会相对简单,毕竟你也不需要跟团队成员相处的像是夫妻一样。

因此,在工作中如何理解组员或者自己的特点,有很多成熟的简化方法论。比如情境领导。有很多管理相关的书是介绍这种组织方法的,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看,这里简单整理了相关的文章介绍下。

简单来说,情景领导模式将员工的状态分为四个状态(准备度):第一种状态为R1,员工没能力,没信心;第二种状态为R2,员工没能力,有意愿并自信;第三种状态为R3,员工有能力,没信心;第四种状态为R4,员工有能力,有意愿并自信。

我们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判断员工处于哪个阶段。比如,

  • 一个对工作并无兴趣的新员工,他的工作动机只是为了赚点钱维持生活。且因为是新人,缺乏熟练的工作技能,从心理上也缺乏做好工作的兴趣与动机,他就处在R1的状态上。(这种人在互联网公司来说,相对较少,大部分还是R2这种)
  • 如果是一个对工作有兴趣的新员工,在技能和训练上虽然不太成熟,但却有做好工作的意愿和信心,他则处在R2的状态上。
  • 一个升职无望的职场老油条,由于工作多年的经验,工作技能非常的好,但没有做好工作的动力和愿望,漫不经心,他就处在R3的状态上。
  • 而一个经验丰富、技术精湛,而且渴望着大显身手的工作骨干,则能力、意愿和信心齐备,他则处在R4的状态上。
    对于这四种不同状态的员工,管理的方式显然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做到管理的方式和员工状态是吻合的,所以,进行员工状态(准备度)的判断,是这情境管理的关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状态的判断,必须要依据实际的行为,不能是靠感觉出来的,一定是组员的行为体现出来的。

那么对于管理者来说,管理的方式应该如何调整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几种不同的管理方式,有的leader喜欢直接告诉组员干什么,甚至是怎么干。有的会更关注组员的反馈,一起决策,有的就是直接放手不管,让组员自己搞定一些事情。这些不同的管理方式,本质上可以从

  • 工作行为,就是对于工作执行的指导性的高低
  • 关系行为,就是指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状态,比如是倾听员工,让员工参与决策等。
    按照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的拆分,对于管理者的模型如下图所示:

通过行为和关系的高低组合,可以把管理方式简化为四种模式:第一种是高工作低关系(S1);第二种是高工作高关系(S2);第三种是低工作高关系(S3);第四种是低工作低关系(S4)。

这四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在对于不同状态(准备度)的员工上,可以匹配上。

  • 由于R1水平的员工对工作完全没有准备,所以,管理者需要明确地告诉他们做什么,哪里做,什么时候做及怎么做,也就是S1的管理方式。这一阶段不应给予过多的支持行为与双向沟通。过多的支持行为会使员工产生误解,认为[领导者]容忍或接受不佳表现,甚至会鼓励不佳表现。而被领导者由于对工作不熟悉,技能不足,既不掌握窍门,又提不出创见,过多地让其参与决策,反而会造成他们的惶恐不安,甚至增加思想负担。比较合适的做法是进行少量的沟通,这种沟通以促进被领导者对工作指令的理解为目的。这一阶段最佳的领导风格就是高工作低关系行为。因为管理者需要做出详细的指示,所以又称为“告知式”,接近于通常所说的命令式。

  • 对于有意愿,但是能力有欠缺的R2状态的员工,更多是S2的管理方式,由于能力的不足,所以要进行较多的工作指导。而且该状态的同学往往自我状态很好,有积极参与决策的愿望或对工作充满信心,具有这种信念的员工,一般都比较反感直接的命令,领导者必须要给他们以支持或鼓励,否则会让他们产生挫折感,因此管理者需要通过向员工解释决策的原因,让员工感觉得到重视,从心理上完全接受,因此可称作“推销式”。由于领导者要有全面的指令或指导,又称为“教练式”。

  • 处于R3水平的员工具备足够的能力,但缺乏信心,或承诺度低。他们不需要大量的有关提升能力的指导和具体指示,但需要管理者在心理和氛围上予以支持和鼓励。这一阶段的领导风格是低工作行为与高关系行为(S3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对具体任务可以放手,但要强化沟通和激励,通过鼓励员工参与决策激发其工作意愿,建立信心。这种方式强调部下的参与,所以称之为“参与式管理风格”。

  • 达到R4水平的员工有足够的能力、意愿和信心。对于这样的员工,管理者基本上可以放手、充分授权。在工作实践中,这样的员工具有的知识和技能,他们不需要指导或指令,不需要频繁的监督,他们有信心并主动地完成工作,也不需要过多的鼓励与沟通。管理者对他们要做的,主要是对其工作结果进行合适的评价。这种管理风格是低工作行为与低关系行为(S4的管理方式)。由于管理者对这类员工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决策权与执行权都会下移,所以称为“授权式管理风格”。

总的来说,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组员的行为,对组员所处的状态有一个比较细致的了解,进而使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大家可以用这个方式,对自己的团队进行一个划分,自己琢磨下平时的管理风格是啥样的,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目前你还没有管理的责任,也不放对照员工的状态划分,判断一下自己处于什么状态,也可以看下你的老板对你管理方式是不是能对应上,进而判断自己的进步目标是怎么样的。

公司和员工/我们如何匹配?

每一个公司,因为业务的不同和老板的个人风格不同,一般都会衍生出不同的组织特点,员工和公司的匹配中,本质上,很难像拼图一样,正好某个员工和某一个岗位匹配上。即便有,随着组织和公司的发展,也会面临常态化的调整,也会变的不那么匹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如今互联网行业的剧烈变化,有来自业务要求的变化,有来自组织自身成长的调整。如何保证员工或者我们自己和公司的匹配?

匹配的核心点是「杂交」,大家应该知道一种生物叫骡子,这是在过去中国大地的乡村小路的运输主力,骡子是来自马和驴的杂交产物,马的优点是爆发力好,速度快,身材高大,但是耐力比较差,好争斗;相对于马来说,驴的个头比较小,躯干较短、四肢瘦弱,但是驴也有其不可代替的一面,它蹄小且坚实,体质健壮,耐粗放,抵抗能力很强,不易生病,并且刻苦耐劳,不过驴的缺点是性格暴躁,速度较慢。但是经过杂交后的骡子,它集合了马和驴的优势,在一些交通不是很便利的偏远农村,正是骡子大显身手的地方,它吃苦耐劳,默默无闻,马骡力气大能驼重物,驴骡擅长奔跑可做轻装快速运输,这都是马和驴不能相比较的。


因此,要在吸收公司做事优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自己的做事风格,适应公司/组织的需求。举一个例子,「策略产品」的岗位,这个岗位在5年前几乎是没有的,所有的公司都没有这个岗位,但是最近几年,很多公司因为有了策略相关的事情,比如,推荐策略,或者定价/调度策略等。所以这几年多出了很多的策略产品,不过不同公司对于策略产品的要求完全不一样,每个公司都是按照自己的业务需要,定义出一套策略产品的要求。这就是典型的杂交的产物。

作为一个管理者,如何快速的让团队成员和公司匹配好,有一个实用的方式就是「加压」,像一个高压锅一样,把一群人放进一个高压的环境里,一般都是一些有明确交付目标的专项里,通过加压的方式,迫使员工更快速的跟组织/公司融合匹配到一起。

打工/管理的唯一目标就是管理好老板

在工作中,你会面对上级,下级和平级,但是在这三个对象里,下级是你可以改变的,遇到配合度差的下级,你是可以直接换掉的。平级的话,也是你可以搞定的。搞定平级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卷」起来,让你的老板知道什么是「好」?然后你做到那个好的标准,你就可以搞定你的平级。

唯一你改变不了的是你的老板,因此,你需要做的就是管理好老板,你得去提高老板自己的认知和老板对你的认知,这样你才能在老板下打好工,保证步调一致,合作愉快。但是给老板提意见,提高老板的认知可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说老板「傻」,有的直接跟老板爆发冲突,或者自己一怒一下离职了事。这些就是典型的没有用合理的方式去给老板提意见,且提高老板的认知。给老板提意见的首要事情,你需要自己打造一个人设,在老板心中的人设,那就是你是一个通透的人,你提的意见的判断标准一定是固定的,不会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这样让老板对你产生足够的信任。不过即便是有了足够的信任,这种意见也得是在关键的时候提,那些不重要的细节,当然是老板说了算。

最后的话

以上是我总结的「大牛」的分享,让我感受最深的主要是两点:

  • 在团队中你需要从boss和leader的状态的不停切换,时而埋头苦干,时而抬头看天,要根据组织/老板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身位,切忌习惯一种,然后鄙视另外一种。
  • 关于搞定同级「卷」的描述,让老板知道什么是好的。这个不仅适用于在同级的竞争,其实所有的竞争都是这样的,产品的竞争就是让用户知道什么是好的体验。国家的竞争,本质也是在让大家知道什么才是好的发展模式。

最后,这个分享中的观点不一定对,但是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顺利的职场经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老板们「眼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