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手机已经发展成为人们离不开的一样生活用品,就像家里的钥匙一样,出门必备。人们用手机获取新闻信息,看娱乐综艺,购物支付,拍照片,不论是公交车上还是地铁上,几乎人人都要拿着手机打发无聊的时间。
然而十几年前,在我还在读书的时候,手机并没有那么高的普及率,它的功能也只仅限于打电话和发短信,稍晚一些才出现了Wap上网。诸如短信包月,5元10M流量,M Zone动感地带,手机网页刷QQ,飞信等概念,可能是属于八零九零后的专属记忆,是零零后的孩子们不能理解的事物了。
我是高考以后才第一次接触手机的,在此之前我只见过同学用的小灵通。我的第一部手机是一款ZTE的功能机,淡绿色内屏,型号我已经完全没有记忆了。虽然只能发短信和打电话,但这些已经让我感到很神奇了,坦白的说,那时候我甚至不知道如何发出一条短信。后来学会发短信以后特别喜欢跟别人发短信聊天,但是说一句话要1毛钱,所以那时候编辑短信的时候总是会数一数字数,当超出一条短信时,便会回过头去精简文字,乃至省略掉标点。我觉得我们真正的网络社交是从短信开始的,短信无疑是所有社交软件的原型,也是人们开始重度依赖手机的源头。
要说那个时代最知名的手机品牌,一定是诺基亚,它就像现在的苹果手机一样的存在,爆款街机随处可见。它独特的塞班系统,也是我们可以接触的最早的智能系统,当我们还用Wap网页刷QQ时,诺基亚已经有手机QQ APP了,虽然那个时候并没有APP的这个叫法,这是苹果手机独创的名词。我的第二部手机就是诺基亚手机,但是依然还是功能机,这一次除了打电话、发短信以外,增加了一个游戏功能。诺基亚手机里都会自带小游戏,比较经典像贪吃蛇、下一百层等。这是最早形式的手机游戏,却是我们那个年代手机游戏的启蒙。现如今,手机已经可以运行王者荣耀、吃鸡等大型游戏,这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手机游戏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人们对于手机的沉迷。
功能机时代的手机游戏都比较简单,大多是重复操作,考验人的耐心。成绩以分数排行榜的形式呈现,容易激发人们的挑战欲望,现在的手机游戏也可以看出继承之处,只不过换了个称呼改叫青铜、王者罢了。
我的第三部手机是摩托罗拉L7,一句经典的“Hello, Moto”,把我带入了手机拍照的时代,那个时候还没有手机摄影的概念,主摄像头只有30万像素,连现在前置摄像头都不如,很有可能你当时根本不知道自己手机相机的像素,因为这个参数在那个时代真的不重要,他不能用来视频,仅仅只能用来记录下有什么人,在干什么。
后来Web进入2.0时代,博客及微博出现,所有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微博客中展示自己的文字和照片,人们对于随手拍出好照片的需求日益增加,促使手机不断在拍照技术上提升,逐渐赶超相机。最新发布的华为P40已经被网友称做能打电话的相机。傻瓜式的数码相机取代了过去的胶卷相机,但是很快自己又被手机取代。
QQ可以说是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成长最重要的社交软件了,当年为了能够升级到太阳,每天想方设法保持在线2小时。曾经我还想过如果提前给自己未来的孩子养一个QQ号,等到他可以上小学的时候送给他,该会有多少孩子羡慕他。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在2011年,这一年微信问世,这是一款只能在手机上使用的软件。我算是比较早接触到微信的,由于没有PC端,我的微信账号还是借了别人手机注册的,那时候身边的朋友还没什么人使用微信,所以基本没有什么好友,大家还是习惯用QQ联系。当年邀请朋友注册微信时,朋友都并不太情愿,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好朋友都在QQ上,没有必要注册微信。后来的故事大家肯定都知道了,微信一跃成为国民软件,变为了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一直觉得微信对我来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端。
当时代进入移动互联网,手机也正式进入了智能时代,那时苹果IOS系统和谷歌Android系统成为了手机两大主流系统。我第一次接触Android手机应该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地点是在合肥的8848香辣虾,村长展示给我看的是HTC与谷歌合作的初代Android机,大屏幕向上滑屏,可以露出底部一排全键盘,特别像一台小电脑,屏幕上有个绿色机器人,后来我才知道那是Android的标志。那一次接触Android以后,就一直想拥有这样一部掌上电脑。
那一年我已经毕业了,只身一人来到苏州,在安顿好工作以后,我用身上仅存的1600块钱购买了我人生中第一台智能手机中兴V889D。这个价位放在现在已经可以买一部很不错的中档机器,但是在那个时代并没有太多可选,主流的三星、HTC随随便便都要3000起步。
拥有了智能手机以后,我开始热爱上拍照,写微博,用微信与朋友联系,但是网络流量在那个时候还是比较昂贵的,为了控制手机话费的支出,我们往往都要控制流量的使用。宽带费用也没有现在便宜,所以那会流行一个词叫蹭网,没有什么能比在身边发现一个未加密的WiFi而让人高兴的了。我还记得以前我下班经过的路边经常会看到有一群人坐在马路牙子上玩手机,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路边的公司有没有加密的WiFi,这些人都是坐在那里蹭网的。那年夏天有一部叫《北京青年》的青春剧,我就是靠着路边的WiFi缓存到手机上看完的。
初期的Android机器不仅价格昂贵,运行的速度也非常慢,即使是一线品牌三星,也因为用久了以后会卡顿而被别人诟病,我的中兴V889D也在用了一年以后已经卡顿到无法忍受。时间进入2013年,这一年我开始接触到小米,并拥有了第一部小米手机。我认识小米手机的时候,它已经发展到小米2S。小米那时给人的感觉是有钱买不到,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人诟病为饥饿营销。“帮我抢个小米手
机吧”成为想买小米手机的人经常跟人说的话。小米让我改变了对Android的认识,极致追求性价比,让你觉得每一分钱花得都值得。
我对小米的热爱开始于小米手机2S,这是一部在当时那个水平下,你特别想安利给别人的手机。小米独特的MIUI系统对于原生系统的优化改变了Android卡顿的印象。每周的橙色星期五,MIUI都会更新内测版系统,增加许多新奇的功能,让手机变得更加可玩。小米论坛还有随手拍板块,专门教你如何用手机摄影。可以说对我来说,手机是从小米开始变得好玩。
因为我总是喜欢给别人推荐小米产品,很多人想购买小米产品也喜欢找我代为购买,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被别人看做是米粉。
出于对小米的热爱,在小米2S退役以后,更换的依然是小米系列手机——小米Note. 这一年手机的后盖材质不再局限于塑料、金属和玻璃,这款小米Note就使用了竹子后盖。正面手机屏幕边缘用了2.5D弧面玻璃,这也是当年的一大卖点。据说当年这部手机原本打造的是小米5,但是小米内部对此款机器并不是特别满意,于是重新研发小米5,这款以小米Note发布,作为一款过渡机,它没有带来太大影响力就被后来的小米5所取代。
当小米以性价比为切入点,颠覆国产手机市场的同时,另外一个主打高端商务的国产手机品牌华为开始出现在我的视线中。接触华为是从HUAWEI Mate 8开始的,虽然价位很高,但是也曾一机难求。有段时间给人的感觉都变成了穷屌丝才会用小米,有钱的都只会选华为。HUAWEI Mate 8 是公司作为工作机给我们使用的,国产手机发展到这个时候,在硬件上已经没有多大差异了,但从做工上来说,华为确实要高于小米,但性价比和系统,华为却比不上小米。华为更偏向于商务,系统的可玩性不高。
公司的第二代工作机不再是华为Mate系列,此时的Mate系列的价位已经开始高不可攀,所以我们选择了价格更为居中的Nova 2S。
这款手机给我带来的最大便利的是NFC交通卡功能,从此不用担心忘记带交通卡乘不了车的问题,当然最重要的是当别人掏出交通卡刷卡时,我只需要用手机往闸机口一放就能进站,感觉那时我就是闸机口最靓的仔。但是也有过一次正要跟朋友炫耀,却因为余额不足被卡在闸机口外的尴尬。
我经常为能生到这个时代而感到庆幸,因为可以享受到科技的日新月异带给我们的便利和快乐,这些在我姥姥那个时代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对于生活的认知还停留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时代,所以当姥姥看到我们用手机可以通话,可以视频,她怎么也不能理解是如何做到的,每次总是像孩子一样感叹说,“你看,离八百里路远还能看见人,现在的人真的是聪明”。她不能理解的可远不止视频通话,快充、全面屏、无线充电、指纹解锁,随便哪一样都是没有办法向她解释的,然而这所有的一切就发生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如果是放在十几年前,我也会跟我姥姥一样惊叹。我和我的手机之间的故事也同样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当追求性价比的小米也开始进军高端市场的今天,我这个伪米粉也只能转战Redmi系列了,所以还是得努力赚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