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思”你不懂

                 

              孩子的“心思”你不懂

      常言道:人心难测每个人的思维都不一样,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会出现一些去揣摩别人心思的人存在,而且都是费力不讨好的事。特别是在孩子的身上,这种思想的控制欲更为严重,在家里家长想把控孩子的思想甚至是改变。在学校老师也想着控制学生不惹事对自己的话言听计从,但很少从根本上去认识这些存在的问题,今天在看了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后提炼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  挖掘自己的优势

      每个人都自己的闪光点,如何将它放大进行造就是一别我们所忽视的问题,我们常说天生我才必有用,那么这个“有用”是要通过自己细心的观察去实现的,在教育中我们必须要正视一个问题:优秀的毕竟是少数,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都考满分,都上清华,作为教师的我们虽然不能放弃塑造每一个学生,教学中要做到不偏不倚,但是在我们自己的心中还是要有一个尺度的,对于学生来讲他们的情况如何我们是很清楚的。

      这里也并不是说要对这一部分同学搞什么特殊化,在不违背教育目标的前提下适当的对其特长进行高要求是可行的,比如说一个体育擅长跳远的,以2.米为标准如果有个别学生随随便便都能过2米,那么对于他来讲标准就要提高。这种方式我们都在用但是只是用在的成绩好的同学身上,比如班上的第一名平时都是100分今天只考了90分那么所有人都会指责他没用心,那么对于成绩差的一批了不管不他们怎么考都是没用心,因为我们的标杆是以成绩好的为准。这种衡量方式是不科学的,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何况是个体存在差异的人了,哲学家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既然有这个科学依据在,我们又怎么能要求每个孩子都一样了。所以对于每一个学生我们都要用不同的尺度去对待,我们可以分类别的去对待。达到教育所提倡的“因材施教”而不是放在嘴上。

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也要遵循这个客观存在的规律。全面统一发展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我们要认清这个事实。以前我班有一个学生上课也不捣乱,但就是成绩特别差,怎么都考不及格全班垫底,当然对于这种孩子学校是不待见的,那他不捣乱也不好挑毛病,成绩不能作为劝退的理由,人家做事也积极各项活动也参与,而且每次交学费总是第一个,可能在民办教学的老师都有这个感触,每年交学费时班上所谓的捣蛋鬼总会是第一个。那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是就没有可取之处了,答案是否定的。在他们身上有一点是其他人不具备的那就是敏锐力和观察力。

      在他们的生活中一定有一项是很突出的,这项技能比班上的学霸还要强,对于家长来说这些事一无是处所以他不会在公共场所展现出来,这个也是我偶然发现的,在我带小学时一次作业收到了一本草稿本,上面画满了各种兵器和枪支,有我认识的也有些我不认识的,看起来水平绝对是高中的水平,而且是最好的那一种,想一想这只是小学生如果任其发展那将是不可估量啊,后面我就一直偷偷观察,发现他每次无聊时就在画,而且特别专注后面我也找了他谈了一下,像这种小孩平时属于很冷静的,所以问他是不会回应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走进他的世界,我也是有一些美术天赋的所以就当着他的面画素描,这时候他就不淡定了。你问他怎么样他就会开口了。我就告诉他你也可以画,但是有一个要求,在画的时候在旁边加上文字,万一后面成为漫画家了了。要知道学生都是有不可估量的能力的,我也听到过很多老师对学生说:你这一辈子都不会有多大出息。这种话是万万不能说的,要知道人的报复心理是很强的万一哪天他做了教育局长了。所以在评论一个孩子的优缺点时一定要合理,不能直接否定任何一个孩子。

三、  多于过去的自己作比较

  “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对比我想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如果说一个班三十个学生那么第一名只能是一个,算上同分的也不会超过3个,那么其他27个同学都要面临家长的奚落。这种对比到底科不科学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让只能负重30斤的人去挑50斤的担子,不但不能运输反而会把人压垮。那对学生的学习来说也是如此。英国人常说一个贵族的培养需要三代人的沉淀,也许更久所以能力、智慧是需要环境培养的,当你对孩子说出别人家的孩子优秀时,他不会觉得自己做的不好,他心中想的也是别人的父母为什么那么优秀。所以在社会中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小时候不管你说么孩子都不会顶嘴,但是到了青春期他会反驳会嫌弃父母的能力差,会嫌弃自己的家庭背景。这种事情的发生一定是有原因的也许就是你在他童年时期说过相同的话:什么早知道你是这样,还不如不生你。这种话是极不负责任的。所以在教育小孩时什么不要你,丢掉你之类的话千万不能说。这种话是对孩子的不负责的行为。以前在网上看到说当孩子问你他是哪来的时候,你就告诉他是捡来的,虽然这种回答是化解了家长的问题,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是少了一份安全感的,对他来说觉得自己可有可无,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出。

      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或者孩子做了什么错事的时候,家长都会说还小不用搭理他,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教育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我们很多家长在怀胎时就有了教育意识,所谓的胎教那这种教育有没有用了,肯定有用的。生物学上说怀胎三个月后宝宝就有神经系统了,8个月左右宝宝就能感知母体的情绪和对外界的反馈,那么对于已经接受教育的孩子来说,能称之为不懂事不用搭理吗?很多家长也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孩子小不用教育,这是错误的。还是那句话,教育是不分长幼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要有教育的存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的“心思”你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