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明智:卢绾悲剧在于再铁的关系也有底线

卢绾(网图侵删)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讲述了卢绾的故事。卢绾与刘邦是邻居,又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一直跟随刘邦出生入死,可谓是刘邦的“发小”“铁哥们”。刘邦对卢绾信任有加,为其量身定做了功业,最后被封为燕王,但卢绾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保住燕王地位,挥霍了与刘邦间的情感信任,选择与陈豨、匈奴勾结,最终落得逃亡匈奴客死他乡的下场。卢绾悲剧在于德才不与位配,利益面前忘掉关系的底线。

1  德才不与位配,靠关系获封

卢绾是刘邦的老乡,都是泗水郡丰邑(今徐州市丰县)人。卢绾的父亲与刘邦的父亲既是同乡,关系又很好,到了生孩子时,卢绾与刘邦恰巧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出生的时候乡民拿来羊酒祝贺两家,  卢绾和刘邦两人长大后一起读书,又相敬互爱。 乡里因为两家的交情很好,生孩子在同一天,长大后也很友爱,又拿出羊肉和酒水来庆贺。这大概就是今天庆祝生日的来历。刘邦在平民时期,曾因为吃官司而躲躲藏藏,卢绾常常追随一起。

刘邦在沛县起兵后,卢绾以门客的身份相随。刘邦被封为汉王而入汉中,卢绾被任命为将军,并常常担任侍中。后在楚汉战争中,卢绾官至太尉,封长安侯。由于卢绾与刘邦的关系,他可以随意出入刘邦的卧室。他的衣被、饮食、赏赐,都是群臣莫敢相望的。虽然萧何、曹参等能够因为才能过人、忠于职守而得到刘邦的礼遇,但若论到亲密的关系和被宠信的程度,都无法比得上卢绾。

汉五年冬天,刘邦派卢绾作为别将,与刘贾、靳歙攻打叛汉的临江王共尉,大军包围江陵数月,共尉和临江国的柱国、大司马等八人开城投降,共尉被押往雒阳处决。燕王臧荼谋反,卢绾随同刘邦率军征讨,并击灭了臧荼。燕王臧荼被平定后,刘邦就趁机提议在群臣中选拔有功之人担任燕王,群臣知道刘邦有封卢绾为王的想法,于是一起上奏建议封卢绾为燕王,刘邦自然是点头同意,卢绾被封为燕王后,还是诸侯王中最受宠信的。

从上述历史看出,卢绾无论被封为将军,还是被封为侯,并不在于德才之高,战功之巨,主要靠的是与刘邦发小、铁哥们关系。特别是卢绾封为燕王过程,完全是刘邦一手策划,为他量身定制的。

2  顾及利益,忘乎所以,背叛关系

汉高祖十一年秋天,陈豨叛变。刘邦亲率大军从南面进讨陈豨,燕王卢绾率兵自东北攻打陈豨。 陈豨派遣王黄求救于匈奴,而卢绾也派他的臣僚张胜出使匈奴,称陈豨已经战败,让匈奴不要发兵。 臧荼的儿子臧衍恰好逃亡在匈奴,对张胜说燕国能够长期存在,是因为其他诸侯屡屡造反,天下征战不休。如果迅速消灭陈豨,燕国就会灭亡,为保证燕国不灭亡,要暂且放过陈豨,并且和匈奴联合。 张胜认为有道理,暗中劝匈奴帮助陈豨攻打燕国。 卢绾怀疑张胜勾结匈奴谋反,于是上书刘邦,请求族灭张胜。张胜从匈奴返回,详细向卢绾解释了他为什么要那样做的理由。卢绾醒悟,于是对刘邦假称是他人谋反,为张胜的家属开脱,使得张胜能够安心做他和匈奴之间的线人。卢绾又派范齐出使陈豨,劝他逃亡,让他在外部带兵形成与燕地连年冲突的形势,好让各自相安。

但此事却被陈豨的降将告诉了刘邦。刘邦派使臣召卢绾,卢绾称病不去。 刘邦又派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召卢绾,并借机调查他的下人。卢绾愈加恐惧,闭门谢客,对他宠信的臣下说,吕后专门想要找借口诛杀异姓诸侯王和大功臣,于是还是称病不去,卢绾的手下都逃跑躲藏起来。审食其得到消息后,详细向刘邦做了禀报,刘邦更加生气。刘邦又从匈奴投降的人那里,听到了张胜在匈奴为燕使者的消息,这才确认卢绾造反了。于是派樊哙前去攻打燕国,卢绾希望刘邦病好后进宫谢罪,结果刘邦病死,卢绾只能逃亡到匈奴,最终死在匈奴。

卢绾得到地位靠是的与刘邦关系,这层关系主要是缘于一种情感纽带,背后基础就是信任,卢绾正确的策略就是,维护好二人之间“两小无猜”信任关系,才是保住地位最佳途径。而卢绾为了自己既得利益,却不维护这种信任,选择了需要实力才能做到的对抗。这就如同当下一些高颜值明星,靠的是脸蛋走红,却自以为很有才学,去当导演办企业,最终只能落得失败下场。故事中,卢绾离开刘邦身边单飞后,因为德才水平不高,在重大问题上没有主心骨,手下人才又少,导致行为走偏动作变形,落得逃亡匈奴,客死异乡的下场。

总之,卢绾悲剧告诉我们,在社会上混,有时所谓“人脉”关系可能会让你走捷径,得到别人奋力打拼也无法企及的地位和待遇,但如果你德不配位,才不配位,你就要尽快提高德才水平,或者降低人格拼命维护好“人脉”关系这个纽带,否则,卢绾的下场就是你的前车之鉴。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史明智:卢绾悲剧在于再铁的关系也有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