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格局

#读书笔记

当你觉得做某件事明明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预想的进展时,就要警惕是不是掉进了“低水平重复”的陷阱。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低水平勤奋”的感悟,今天在接触了“三区理论”之后,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一万小时定律,说的是无论什么事,只要坚持一万小时,你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这个概念出自马尔科姆的《异类》,他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可是这个理论适用于我们或者我们的孩子吗?不要忽视这个理论的辅助条件。

首先我们需要正确理解,掌握关于某项学习所需的方法和步骤。


其次,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螺旋上升而非原地踏步。大部分的人都会掉进这个“低水平重复”的陷阱里,刷题,做练习册,在低水平的复习里徘徊,现在这个状态有一个新的说法叫“内卷”。

“如果说原来内卷指的是一个重复的,没有竞争的,不能摆脱农耕社会这么一个结构性格局,今天的内卷是一个陀螺式的死循环,我们要不断抽打自己,让自己就这么空转,每天不断地自己动员自己。所以它是一个高度动态的陷阱,所以非常耗能。在小农社会里面,它体力上很累,但是不会有这种在精神上的这种折磨的。”


讲到这里我们先看前面提到的“三区理论”,知识技能的学习分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在最里面的舒适区里,孩子有着熟练的技能,长期在舒适区孩子会感觉无聊被动,失去解决问题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趣味感,而这三种感觉是游戏可以赋予孩子的。所以很多沉迷游戏的孩子,背后都对学习生活严重缺乏这三种感受。同时,长期处于舒适区,也就是重复着低水平的努力。


最外围是恐慌区,这里有着孩子暂时无法学会的知识技能,如果不断地去挑战恐慌区,也许会屡战屡败,产生挫败感。

中间的学习区是最有成效的一个区域,只要深处学习区,才能实现高效学习,持续进步。


对这里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那就是现在的教辅资料和课外阅读,在分级这一块都做的很好。比如豆豆做练习册,难度是慢慢增加的,前面是基础复习,最后会有一个稍难的拓展题,他总是把这道题当做游戏,做出来之后会很开心。


还有英语的分级阅读,高频词,句子的不断重复,而且在螺旋上升的难度下增加新词汇的积累。今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碰到了这本The gingerbread man,豆豆发现这本书在牛津2里面出现过,而且这本的难度是H,他也尝试读了下来。


最后还有一个新的词汇:最佳训练出错率15%,也就是说孩子学习的内容只有15%是全新或未知,这个时候的学习才最有效,在这个区域也最能够体会到心流。


用15%的新内容吸引孩子进入下一个学习区,用新的尝试改正旧毛病,而不是在舒适区低水平重复,用兴趣激发一万小时的坚持,才能从被动中抽离,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