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一掰奢侈品的“奢侈”

最近又看到一则关于奢侈品的事儿:一位小宝贝两万三的书包在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损坏了,宝妈闹到学校索赔。至于结果和细节咱不做讨论,就单说宝妈索赔的这个心态。

首先澄清一下,笔者是个穷人,绝不会给自己的孩子买如此贵的书包,因为这个书包对我来说的确是个“奢侈品”,与其他数十、几百一个的书包相比,百多倍的溢价也让它“奢侈”名副其实。但是,两万三而已,相信大多数家庭都拿的出来,只是不会去购买而已。

回到事例上来,事件中提及损坏书包的小朋友来自普通家庭,月收入还不到书包价格的一半。从其他细节也可以看出发生此事的幼儿园是一个普通幼儿园。那么,一个幼儿园书包都使用奢侈品书包的小孩怎么在普通幼儿园上学,为啥不去贵族幼儿园?体验生活?但从书包损坏后宝妈的态度来看并非如此,在他们心中,两万三一个的书包对他们来说也属于一种比较昂贵的消费。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路易斯威登的一则声明。申明中说他们关注到了上海地区很多女士背着几千上万一个LV的包包挤地铁,他们劝说这些人理性消费,不要让这单消费成为自己的负担。后面他们提到了一个目标:“培养客户的贵族气质”。如果搁现在,这则通报肯定被冠以“歧视”的标签,这样说的确有歧视的嫌疑,“月收入几千块的群体不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可是,善良的我的理解是:“你们这样用几个月的收入买一个包包去炫耀,脱离了消费的本质,请理性消费,不要因为购买我们的产品影响您的生活品质。”

再回到那个书包上来,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家庭和“挎着LV挤地铁”的人差不多在一个经济水平上。最起码,这个家庭并不能以平常心看待这个书包,用路易斯威登的话说是“贵族气质缺乏”,所以书包损坏后她们就去幼儿园索赔了。换一个收入更高的家庭,可能不将这种损坏当回事吧。(我始终不认为几个小孩能把一个两万多的书包损坏得多厉害。)

中国有句老话“多大的头戴多大的帽子”,当这些奢侈品成了过大的帽子时,这个消费就不是一个理性的。所以,奢侈品是让别人觉得奢侈,如果消费者自己都觉得这次消费很奢侈,那么请理性消费。

你可能感兴趣的:(掰一掰奢侈品的“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