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

翻开这本书,立刻感受到真是一本好书,是值得一生反复阅读的好书。


叔本华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它们是:

(1)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因此,它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

(2)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财产和其他占有物。

(3)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这可以理解为: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亦即人们对他的看法。他人的看法又可分为名誉、地位和名声。

人的自身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极难改变的,因为其中有很多的先天成分。而身外之物的财产,因为它是客体,所以它不像人的自身那样,它能被所有人所拥有。向他人所显示的样子,是一种相当飘渺的成分。

三项内容可以相互促进,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人的自身。最为看重人的自身的人是最为明智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两项不重要。

对于一个哲学家来说,最大的乐趣就是精神上的乐趣。书中的内容很丰富,但阅读并不是那么容易,很容易出现一种“我认识你写的每一个字,但完全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的情况,这促使我针对部分语句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到真正要传递的观点。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我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翻译一遍这本书,添加自己的理解。否则当几年之后再一次阅读本书的时候,可能还是一种慢吞吞的方式细细咀嚼。不过话又说回来,追求阅读的速度只是一种外在的表象,不如在边阅读边思考的过程中,提炼出更多的智慧。

对于各式各样的人来说,追求财产都是天经地义的,因为只有金钱才会给人带来最丰富的力量,满足多种多样的需求。追求金钱无可厚非,真正把人区分的是:如何使用金钱。对待金钱的不同态度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有人把金钱当成抵御困苦的盾牌,他们会珍视金钱,把金钱当作力量;有人会把金钱当作赏赐,他们会挥霍金钱,尽情享乐。

财富给人带来的幸福并不是绝对的,而是要看是否满足了自己的欲望。若已经满足,即使只有一千元的储蓄,也是快乐的;若没有满足,年薪十万也觉得自己是个穷人。

金钱是工具,是用来执行人的意志的,只有有思想的人才可以驾驭金钱,用金钱去做有价值的事,成就的就是有价值的人生。而用金钱去享乐挥霍,去无所事事,这样的人生才是可悲的。

人们在他人眼中的样子即人所展现的表象。从幸福的角度来看,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样子,对自身幸福的影响远不及人的自身及人所拥有的财产。现实世界中依旧有很多人为了满足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一相较而言虚无缥缈的东西,不惜损害自己的身体或者放弃自己的财产,实在是舍本逐末。

有人会说这是高尚的或者这是道德的,不禁让人自问,这样假借道德或高尚的伪装,让别人被驱使着做某些事情,背后的受益者究竟是谁?

在某些公司中加班成了一种文化,得到好处的绝对不是那些自我催眠,解释为加班能够提高能力的底层员工,而绝对是高层或者老板,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榨取员工更多的价值。这种不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让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算了一笔糊涂账,时间久了就不再费心计算,反而自我阉割成不再独立思考的废物,只会向别人卖命。其深层原因在于他们过于看重人所展现出来的表象,而没有思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过于看重别人的看法是人性的弱点,只有当一个人理解到,在大多数人的头脑里面都是一些肤浅的思想和渺小的念头,他们目光短浅、见解谬误百出、是非颠倒,我们就会对他人的评价淡然处之了。

人追求对外展现的表象,地位就是表象之一。一个人地位的价值是世俗常规的,地位的作用就是得到别人虚假的尊敬,这完全就是为芸芸众生所上演的一出闹剧。

名誉是另外一个表象。在客观上,名誉是他人对我们价值的看法;在主观上,名誉是我们对于他人看法的顾忌。名誉这种东西,单纯由别人的看法决定,因此才会有名誉受损、恢复名誉的词语。

名声和名誉不同,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名誉。但名声的获得,只有通过做出行动业绩或创造思想性的作品。一个人要想获得名声并不容易,突出的人通常会得到别人的打压,因为一个人的突出显示了多数人的平庸,且平庸之辈只能在其理解的层次内生活,他们未必能理解高尚人的伟大。所以这就不再奇怪,历史上优秀的东西,一旦露面,不论它们是属何种类,都会受到数不尽数的平庸之辈的攻击。

要想获得名声,不能人云亦云,因为名声建立在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地方。而一个人的与众不同必然是其自身内部的不同,而绝对不是取决于他的财富或者外在表象。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自身本性,不管其存在方式如何,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如果这个人自身本性欠缺价值,那么这个人就欠缺价值。

要想获得幸福,并不是要追求快乐,而是要避免痛苦。

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应该是慎独的。精神高贵的人会锻炼自己的思想,避免与庸人为伍。因为平庸之辈会把智者拉低到同一层次,运用自己层次的玩法打击智者。虽然智者并不在乎。真正的智者都有一种离群索居的倾向,因为他们的思想足够丰富,并不需要从别人那里交换毫无价值的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的避免与人交往是有害的。中庸的解决方法是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的克制与孤独,明确与别人之间的联系,避免纠缠不清,防止自己的思想受到侵害。要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勤加锻炼,同时不可过度使用自己的脑力,避免精神受到损伤。

要如何对待他人呢?这真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对待别人千万不要想着去改变谁,而是要思考他的用处。一个人的性格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也不要期望于清除已产生隔阂的朋友之间的障碍。毫无原则的原谅伤害过我们的人,更是不可取。在人世间流通的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而是尽量做得逼真的显示友谊和尊重的表面功夫。凡是别人没有亲眼看到的事情都没有必要让别人知道。千万不要以为显示自己的聪明和思想,就能博得社交人群的欢迎。事实恰恰相反,一个表现出聪明和思想的人,只能激起别人对他的反感。

叔本华在探讨人生幸福的结尾处,对人生的不同阶段,做了一个粗略的总结。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终其一生都是生活在此时此刻,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

所有的幸福都是虚幻的,而苦难才是真实的,对于理性的人来说,努力争取的是一种没有痛苦和不被烦扰的状态,而不是快感和安逸享乐。

一个智者也只有到四十岁之后才会在言谈中显现出优势,因为年龄和阅历使资质平平的大众在面对具有卓越精神智力的人时,获得了某种平衡的弥补,前提是智者正处在年轻的时候。

你可能感兴趣的:(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