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版资治通鉴【1757】“四个不知道”的决策。2022-11-30

14、

安禄山任命张通儒的弟弟张通晤为睢阳太守,与陈留长史杨朝宗率胡人骑兵一千余人向东攻略土地,郡县官多望风投降或逃走,惟独东平太守、嗣吴王李祗,济南太守李随起兵拒战。李祗,是李祎的弟弟。郡县不愿投降反贼的,都以吴王为名号召。单父县尉贾贲率吏民南击睢阳,斩张通晤。李庭望引兵打算向东攻打,听到消息,不敢前进,退还。

15、

十二月十五日,任命永王李璘为山南节度使,江陵长史源洧为副节度使;颍王李璬(jiao)为剑南节度使,蜀郡长史崔圆为副节度使。二王都不出阁,只是遥领。源洧,是源光裕之子。

16、

皇上考虑御驾亲征,十二月十六日,下制命太子监国,对宰相说:“朕在位近五十年,对忧国勤政已经感到厌倦,去年秋天已经想要传位给太子;但正值水灾旱灾相继,不想把天灾留给子孙,想等到丰收年再说。想不到逆胡突然发动叛变,朕当亲征,并且让太子监国。事平之日,朕将高枕无为矣。”杨国忠大惧,退下来后对韩、虢、秦三夫人说:“太子一向厌恶我家专横,已经很久了,如果一旦得天下,我与姊妹们的命都危在朝夕了!”抱头大哭,让三夫人跟杨贵妃说,以死请命于皇上;事情于是搁置下来。

华杉曰:

杨贵妃请命,原文是“衔土请命”,衔土,口里含着土块,就是以死相拼的意思,杨贵妃一哭二闹三上吊,李隆基就屈服了。

17、

颜真卿召募勇士,十天之间就集结一万余人,向大家宣告要举兵讨安禄山,声泪俱下,士兵们都感愤。安禄山派他的党羽段子光带着李憕、卢奕、蒋清的首级到河北诸郡示众,到了平原,十二月十七日,颜真卿逮捕段子光,腰斩示众;取出三人首级,以蒲草束成身体,装进棺木安葬,祭奠哭丧,并接受官民哀悼。

安禄山任命海运使刘道玄摄理景城太守,清池县尉贾载,盐山县尉、河内人穆宁一起攻斩刘道玄,缴获他的盔甲武器五十余船;带着刘道玄的首级谒见长史李暐(wei),逮捕严庄宗族,全部诛杀。当天,送刘道玄首级到平原,颜真卿召贾载、穆宁及清河县尉张澹到平原议事。饶阳太守卢全诚据守城池,拒不接受安禄山所派的接收人员;河间司法李奂杀安禄山所任命的长史王怀忠;济南太守李随派游弈将訾(zi)嗣贤渡过黄河,杀安禄山所任命的博平太守马冀;各有部众数千或上万人,共推颜真卿为盟主,军事行动都向他禀告。安禄山派张献诚率上谷、博陵、常山、赵郡、文安五郡兵一万人包围饶阳。

18、

高仙芝东征时,监军边令诚数次干预决策,高仙芝多不听从。边令诚入朝奏事,详细汇报高仙芝、封常清战败情况,并且说:“封常清夸张贼军强大,动摇军心,而高仙芝抛弃陕地数百里(退守潼关的决策成了罪名),又盗窃克扣军粮和皇上的赏赐。”皇上大怒,十二月十八日,派边令诚带着敕令到军中斩高仙芝及封常清。

当初,封常清既败,三次派使者奉表陈述贼军形势,皇上都不接见。封常清就亲自驰马前往宫阙,到了渭南,皇帝敕令抵达,削除他的官爵,令他回到高仙芝军中,以平民身份效力。封常清写下遗表,说:“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要轻视此贼,不要忘了臣的话!”当时朝议都以为安禄山狂悖,很快就会扑灭,所以封常清这么说。

边令诚到了潼关,先召见封常清,向他宣示敕令;封常清把遗表交给边令诚,请他上呈皇帝。封常清既死,尸体抬到粗草席上。高仙芝回来,到听事厅,边令诚带着陌刀(长柄大刀)手一百余人进来,对高仙芝说:“皇上对你也有恩命。”高仙芝立即走下座位,边令诚宣读敕书。高仙芝说:“我遇敌而退,是该死。如今上有天,下有地,说我盗窃克扣军粮和皇上赏赐,这是诬陷啊!”当时士卒在前,都大呼冤枉,声震天地;于是将高仙芝斩首,以将军李承光摄领其众。

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病废在家,皇上希望借用他的威名,并且他一向与安禄山不和,召见,于是拜为兵马副元帅,将兵八万人讨伐安禄山;仍敕令全国四面进兵,会攻洛阳。哥舒翰以生病为由,坚决推辞,皇上不许,任命田良丘为御史中丞,兼行军司马,起居郎萧昕为判官,蕃将火拔归仁等各率本部落士兵跟从,加上高仙芝旧部,号称二十万,驻军于潼关。哥舒翰生病,不能治事,把军政全部委任给田良丘;田良丘又不敢自己决策,于是让王思礼主掌骑兵,李承光主掌步兵,二人争权,无法统一。哥舒翰用法严厉,不体恤士卒,士兵们都松懈涣散,没有斗志。

华杉曰:

这里我们又看到典型的“四个不知道”的状态:

[if !supportLists](1)    [endif]做之前,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if !supportLists](2)    [endif]做之中,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if !supportLists](3)    [endif]做之后,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if !supportLists](4)    [endif]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李隆基啥也不知道,满朝大臣都不知道,边令诚也不知道大难将至,还在借机借刀杀人以泄私愤。两个知道的人,高仙芝和封常清,被边令诚借皇帝的刀杀了。封常清之前就知道自己会被杀,他留下遗书:我死之后,你们一定要知道啊!

历史就是这样,最重大的决策,都是决策者在四个不知道的情况下做出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杉版资治通鉴【1757】“四个不知道”的决策。202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