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饥饿的女儿》

读《饥饿的女儿》,虹影把那个时代的贫穷、饥荒写的那么细致真切,让人有种身处其中的压迫感。


作者自己居住的南岸和南岸对面的景象构成鲜明的对比,南岸就是城市里的贫民窟。作者把买的包子小心翼翼捧在手里,掉了一个在地上的时候,懊恼地拣起来,吹掉上面的灰,再心疼的把沾了灰的那点皮轻轻揭掉的时候,自己也看得泪满眶。


八零后的我童年遇家庭变故,贫穷、饥饿、自卑笼罩了我的整个青春期。那种生活不能逃避,不可躲藏。因为穿着不太合身的亲戚家给的旧衣服而被同龄人嘲笑,因为学费老是拖到学期末东拼西凑才交够而在班里拾不起头,因为吃不起肉而看见邻居家吃荤菜时倔强又赌气地走开,因为亲戚担心向他借钱还不起而远远躲开我们的时候,因为债主上门讨债看见父亲对来人弯腰低头无可奈何卑微的姿态,因为没钱而重新把报名表撤回来时父亲流泪的时候,因为……  那些日子的窘迫如今想来依然心酸。


那个时间的自己正如虹影所言:

我无法忍受委屈,我总没能力反抗,退让反使我情绪反应更强烈。我会很长时间不说话,一个人面对墙壁或躲到一个无人的角落,想像我已经被每个人抛弃。


我对自己说,不管怎么样,我必须怀有梦想,就是抓住一个不可能的梦想也行。否则,我们永远都会是那个被人瞧不起的穷人家。


贫穷并不是唯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在那样一种生活中失去了希望,失去了感情和灵魂,可怕的是卑畏感让人对前途的绝望,对黑暗的默认,不知道有所谓的未来,不知道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现状。




书中虹影把自己最真实的生活写下来,不只是身体的饥饿,还有更多情感上的饥饿。这本自传体小说好比一部灵魂纪录片,把自己是私生女,把自己与化学老师的那段感情,把小人物艰难的命运真实地放在每个人面前,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去支撑。


书中重庆方言让人读来特别亲切,感觉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过往的岁月里,有那么多的忧伤、无奈和苦痛,到如今,大多已风飘云散或者尘封在记忆的深处;而作者,却用笔,将它一页一页地铺展开来,触痛 并震撼我们久已麻木的灵魂。


最后,相信虹影后半辈子一定会越来越幸福。因为,前面她已经把所有的苦都吃完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饥饿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