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读经”的好处你知道吗?理念方法全在这里了!

一、什么是经典教育?

     

答:所谓经典教育,顾名思义,就是用最好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最好的教育内容。经典,即原典,也就是古今中外原创大师的著作。孩子们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对任何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通过长期不断地对经典的学习,处在经典的环境中,自然熟悉经典,亲近各方面大师。所谓“亲其师而后信其道”,孩子自然效法大师,从而树立起做伟人的远大志向,渐悟事物发展的规律,为知识技能的学习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经典是古圣先贤用他们生活的历练,总结出来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的道理。中国历经千百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的经典诗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学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开展诵读语言凝练、意存高远、富有哲理的经典诗文,把传统优秀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孩子幼稚的心田,让孩子成长的根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有利于他们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好学精神,陶冶高雅情操,提升人生境界,开拓心胸志趣,锻铸健康人格。

二、为什么要读经典?

     

答:李白、杜甫等古代名人无一不是由诵读经典开始其学业;毛泽东、胡适之、杨振宁等近现代名人也都是因童年诵读经典奠定了文化的根基;如今誉满全球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靠研读《孟子》和《庄子》来增进其经营才干。大量的事实证明,儿童时期没有打好文化经典的根基,就难以培养出第一等的人才。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其重要特色是发自人性,超越时空。不管要承继自我传统,或要吸收外来文化,其简捷的进路,便是直接从各民族的“经典之作”中,去汲取其民族的文化源头活水。尤其中国的经典名著,不论四书、五经、百家、唐诗、宋词,流传久远,都具有开朗涵宏的气象与优雅高尚的情怀,读中国经典,当有助于开拓的一个人的心胸志趣,培养一个人的敦厚好学精神。经典是人文理想的荟萃,并且是民族智慧的源头,因此,经典教育将同时具有增进语文能力、培育人文教养、契接民族智慧的三种功能。

  

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背诵记忆不仅不妨碍理解力,反而成为理解力发展的基础,而旋律、韵律又可增强记忆,让记忆不仅止于短期背诵效果,而且能透入心灵深处。幼童时的心智特色,是善于直觉、记忆,而不善于思辩、理解,故此时应让他多记诵有深度的文化素材,酝酿日久,待其长大,人生经验逐渐丰富,理解力自然成熟时,即可触类旁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儿童本是乐于念诵乐于反复的,尤其是团体的朗诵,抑扬顿挫,琅琅书声,与唱儿歌无异,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

  

而反复多次,即能背诵,会背诵时,更是“乐之不疲”。若常加复习,至于终身不忘,将成为一生的文化资产。从教学方法上看,反复诵读,可以提升儿童的专注力,反复而熟习,可以提升儿童的记忆力。而专注力与记忆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此外,从教学内容上看,任何语文都是复杂的系统,高度语文尤其艰深难解,但儿童是具有强大的语文学习天赋,其可解处,固可以立即溶入生活之中,其不可解处,也会在默默中主动寻求理解,是活络其头脑的最佳训练。高程度的语文学习,不但语文能力立即提升,其影响所及,将带动心智之全体发育。在短期之内,即可发现,令人有“忽然聪明起来”的感觉。

1、有的家长会问:这些经典作品确实是好,但孩子能懂吗?不懂怎么学呢?这个问题应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1)儿童时期即13岁前是一个人大脑特别是右脑发展最快的时期,亦既是记忆的黄金年龄,在这个记忆的关键期,要把古今中外最好的东西记忆下来,储存在大脑里,又叫做厚积!就象盖楼一样,要盖百层大楼,就要用最好的钢筋水泥去灌注地基,大楼才能坚固,人生也是这样,要用最好的材料去打造孩子人生的地基,“本固则枝荣”孩子定可成材。

(2)读多了自然懂,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说难懂就难学,那:“英语难学吗?”在英国的孩子三岁就会讲英语;“古文难学吗?”古代的孩子为什么觉得不难?而且多数十多岁即能作诗作赋?既是幼时学习,下手便是四书五经之故,所以读多了自然懂。

2、缺乏经典教育会出现哪些问题?

  

现前,我们面对高科技的文明社会,虽然物质水平都提升了,具有极高的日常物质供需享受和便利,可是我们冷静观察,现今社会人们的内在精神并没有提升,社会混乱,道德沦丧,人们内心缺乏安全感,就是由于现代人从小没有接受过德教(“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教育,另外一说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八德教育),没有接受过圣贤的教诲,因此就不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当今的学校教育,也普遍着重在知识、科技教育,并没有把人文教育做很好的教导。其后果之一就是不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不知道如何尊重对方。人与人相处时就很易起冲突,夫妻不和比比皆是……

  

家庭中父母得不到敬重,父母和子女两代都受西方化的教育,父母和子女之间就像是朋友。至亲父母的尊长地位降为朋友,而朋友又是可有可无的,家庭的伦理随之丧失了,出现了父不父,子不子;夫妻之间不懂应该如何相互尊重;子女之间也不懂如何友爱...所以我们不得不说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现在单亲家庭增多,子女更难以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在缺乏以圣贤教育为核心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我们会觉得他们好象非常的冷漠,暂且不要说有伦理,有道德,连最起码应该尽的责任都不清楚,想到的只是自己的利害与得失。在以往农业社会,靠家庭教育,人们也知道人有尊卑,要尊敬长上,懂得敬畏天地……

  

过去,学校的老师因学生犯错误处罚孩子,家长会感到很高兴,因为孩子得到认真的关照,在出问题时,老师特别地付出教导。家长会报着感恩的心向老师致谢。而现在的情况呢?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儿子像皇帝,女儿像皇太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弟子规》有言“父母呼,应勿缓”,是父母呼唤,子女应对。而现在,小皇帝一呼,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一起应。家庭的结构关系完全颠倒了。孩子是千般宠爱于一身,从小没有被骂过,被雕塑过。到学校后,如果犯一些过失,老师难免会严词责备或处罚。孩子现在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孩子回家一告状:“老师今天骂我,责备我”,父母就会感到难过,甚至到学校告状。正是由于家长的这种溺爱逼得老师无所适从,也不敢倾全力来教导,尤其是品德方面几乎没有办法来指导。因而这些幼苗从小就很傲慢,自大,自古以来老祖宗就训诫我们:“满招损,谦受益”,将来长大一定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许多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就无法忍受一些外来的冲击,包括课业方面或人际方面。因为没有幼小时期的挫折磨练,到青少年时期就往往想不开,甚至走向极端。我们冷静想一想是谁造成孩子如此的?是父母,是失去的以圣贤教诲为核心的家庭教育。我们不能怪学校和老师。

  

真正贤明的父母,应该懂得在孩子幼儿心性非常纯洁的时候,如果一味地纵容、宠爱、顺从是在害他。谚语道:“棒头出孝子,箸头出杵逆”,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孩子小时候就像一棵小树,枝干很嫩,我们怎样雕塑,他就会成为怎样的形状。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这可塑性最强,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给他圣贤的经典,让他在幼小的成长阶段就培育很多圣贤的智能和德能,那么他未来的人生道路就可以走入康庄大道。有道是:“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本性是善的,但后天熏染的习性很可能背离了本善的心性,这时如果不加以导正,就会发生“苟不教,性乃迁”的悲剧。孩子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念念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由此所延伸出来的一种人生态度就是竞争;竞争升级为斗争,斗争再晋升就变成战争。自私自利的表现为:逞能、虚伪、狡猾、说谎、任性、憎恨、傲慢、诽谤、说人坏话、争吵打架、挑拨事非等。

  

我们静下心来看看周围,自私、竞争、斗争和战争,每天都在人们的内心、家庭、工作单位乃至全社会上演着。当人的道德伦理观念都沦丧的时候,人的生活跟禽兽就没有两样。出路在哪里呢?如果我们起心动念,想到的是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就是仁爱之心。仁爱再提升,就是互助互爱,如果都用这种心态去对待他人,整个社会就会非常的和谐。

三、怎么读?

  

古人云: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十五岁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既染,则多悟性,少记性。依据发展心理学的原理,人的“记忆力”与“理解力”是各有其成熟之时机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幼童时的心智特色,是善于直觉、记忆,而不善于思辨、理解,故此时应让他多记诵有深度的文化素材,酝酿日久,待其长大,人生经验逐渐丰富,理解力自然成熟时,即可触类旁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读经时,讲求语速、语调:要求语速不急不徐,语调抑扬顿挫。现在一般人一切都讲求快速,有的人听到读经读得这么慢,就提不起精神,其实读经就是让我们的心能静下来。一个人能定得下来,才有能力思考,面对问题,才不至于慌张、忙乱。我们读得很慢的时候就很容易随文入观。什幺是随文入观?是指随着文章文词的意境,我们能契入了解字义。所以读慢有它的好处,尤其是3至7岁的小朋友更需要慢读教导。《弟子规》讲道:“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因此教导小孩读经,自幼应当教他读得清楚明白,同时也奠定他言语清晰的基础。至于验收学生背诵时,速度可以快一点。心定功夫的培养,就是由平素来训练的。训练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读经。读经既简便易行又不用花钱,每一个家长在家里就可以辅导孩子培养这种心定的功夫,也就是现代常说的训练沉稳、从容的心理素质。

  

用此种方法教学,有许多家长、老师反映:孩子透过读经之后,在学校的表现特别的优秀。比如,过去孩子没有胆识,胆量特小,当老师要他起来读书时,不但没有自信,加上颤抖的声音,语音就更不清楚了;透过读经的训练,孩子上课被叫起朗诵时,就非常地有自信,每一个字都读得铿锵有力。故经典诵读确实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训练孩子的胆识,尤其是胆小的小朋友,他的自信心也会相对提高。

教导孩子诵读经典还应注意两点:

1、不要急于背诵?

  

我们来思考一下,凡事如果有求,就会感到很痛苦,不论大人或小孩,设立某种目标后就要非常尽力,要特别经过训练才能达到。往往觉得学习是一种困难和压力,那么我们读经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减少学生的挫折和排斥呢?要经常地读诵、熟读,透过这样的方法,经义、经文就可以顺畅而自然地吸收和背诵下来。这是因为人的耳朵最利。举例来说,听一首歌10几遍以后就耳熟能详了。如果每天读经10几遍,一周能读100多遍,100遍后就会很自然地记下来,即使记不下来,也可以朗朗上口。所以读经要鼓励学生每天读,如果父母亲子一起共读,那是最好不过了。

2、家庭的有效配合很重要。

  

读经不应该只有小朋友读,应该是全家一起来读。如果家里的成员由父母带领在饭后拨出30-60分钟共同读诵,一年的时间可以把《论语》完全背下来。谚云:“半部论语治天下”,父母读后若能深入义理,无论处事还是待人都会更加练达,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进行都有很大提升作用。

  

由于现在的小朋友受到电视、电脑的污染相当的严重,我们对抗这两种传媒的污染,可以积极地采取全家一起读经的方法来防范,不但意义非凡,而且陶冶性情就在读经中。借着潜移默化,自己的言行举止也会透过经典、义理的熏陶而逐渐变化气质,诚如古人所言:“读书无非在变化气质而已”。父母率先以身作则,则子女焉有不效仿之理?所以这是最好的修学方法,也是奠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孩子“读经”的好处你知道吗?理念方法全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