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季迪:死于腰斩的文坛“超级模仿秀”

现代社会,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各种模仿秀,比如中国达人秀,小品模仿秀......等等。让人目不暇接,不知道看那家好。

在元末明初的文坛上,也有一位这样的“超级模仿秀”。他的诗文,对汉魏、六朝、唐、宋各种风格手到擒来,而且模仿得非常相像。他就是江南才子——高启。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其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高启出身富贵之家,童年父母双亡,造成了他警惕机灵敏感的性格。他读书过目成诵,精通历史,嗜好诗歌,常常和张羽、徐贲、宋克等人常在一起切磋诗文,他们四人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或许因童年父母早亡的原因,高启一生孤傲,性格耿直,厌倦世俗,不慕功名利禄,喜幽静隐居。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饶介之在张士诚手下做官,他喜好文学,听说吴中高启博学多才,多次召见,高启不愿去,后来强行邀请高启面见。让高启以《题倪云林竹木图》,且以"木绿曲"为韵作诗。高启随口答曰:“主人原非段干木,一瓢倒泻潇湘绿。逾垣为惜酒在樽,饮余自鼓无弦曲。”饶介之大为惊喜,赞叹他的才学,并劝说高启在张士诚帐下做官。高启笑了笑,遂借故离开,携家人隐居青丘。此时,他才十六岁。


高启才思俊逸,诗清新超拔,雄健豪迈,尤擅长于七言歌行,且风格多样,博采众家之长。他的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是一位文坛"超级模仿秀"。他的诗歌,模仿汉魏像汉魏、模仿六朝像六朝、模仿唐朝像唐朝、模仿宋朝像宋朝,古人的长处都能模仿。这种模仿,绝非流于形式和外表,而是师古之后成家。并改变了元末以来缛丽不实的诗风。

明朝洪武年间,高启因才华被皇帝赏识,授职翰林编修,编纂《元史》。史书修成,皇帝留他做户部侍郎。高启不愿在朝为官,没有接受官职。皇帝赏赐许多黄金,恩准他还乡隐居。

苏州知府魏观与高启交好,常常以诗歌往来。魏观修建府治旧台基,而台基以前被张士诚居住,高启以诗文《上梁文》庆贺友人台基修建完成。但是在多疑的朱元璋眼中,却是在讽刺自己,皇帝大怒,赐高启腰斩之刑,时年39岁,世人皆扼腕叹息。

他的才华,受到后人的追捧。被尊称为"明初诗人之冠"。"大清第一才子"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推崇他为"(明代)开国诗人第一"。一代伟人、诗人毛泽东干脆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称高启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来源:本文资料来源于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季迪:死于腰斩的文坛“超级模仿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