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读书笔记(上)

不管是自己身处的互联网行业,还是从事的产品经理的岗位,抑或是平常阅读的书籍,贯穿始终的一个核心都是“研究人”,特别是人的行为。

一方面我们自己是人,要了解人的行为才能加深自我认知,才能更好的追寻我们想追寻的;另一方面我们相处、合作、销售的对象也是人,只有理解了人,才能预测甚至影响人的行为,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而每当有同事、朋友问我有什么相关书籍推荐,我必然首推萨波斯基的《行为》这本书。其实一开始是在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里面听完了这本书,之后又去买了繁体中文版(目前只有繁体中文版)认真阅读,在此也想分享下我的读书笔记。

前言

理论取向

要研究人类为什么有特定的行为,一定要有生物学角度

但不能光从生物学角度出发

区分生物与心理或文化因素毫无意义,因为这些因素一直交织在一起

1. 行为

全书都在研究人类为什么会产生行为

现在的科学,基本上把人看明白了

人是一种动物

受到欺负、受到压力会产生糖皮质激素(比如皮质醇),而攻击弱者能让糖皮质激素下降,起到减压的作用:男人在外面受了气会打妻子、妻子再打孩子;公狒狒在打斗中失败了会攻击母狒狒、母狒狒会攻击小狒狒

人是一种以特殊方式特殊的动物

除了生物本能,文化还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书中不会按照某个学科进行行为的分类,因为都太片面。如果要简略表达书中难以简化的概念,那么本书谈的是:我们最好与最坏的行为背后的生物学

2. 1秒之前(大脑是个硬件)

脑的3个层次(我们的大脑是个活的硬件)——保罗麦克莱恩的三元脑

自动控制层:在大脑的底层,负责条件-反射的活动(冷了就命令肌肉都懂;血糖低了就产生饥饿感)

边缘系统:负责情绪(看到恐怖的东西,边缘系统就会产生害怕的情绪,然后将信息传递给第一层,让我们产生颤抖的行为)

杏仁核控制我们的消极情绪

多巴胺控制我们的积极情绪

新皮质:负责高级功能,认知、记忆、抽象思维、决策

前额叶皮质让我们免受情绪的控制

自主神经系统和脑中古老的核心区域

边缘系统的各个分区之间有复杂的回路,能互相引起兴奋或进行抑制

自主神经系统

自动运行的系统,由中脑和脑干,加上这些区域送到脊椎和身体各处的投射组成

例如:吃饱饭时,胃壁舒张,胃部的神经元感应到之后,将消息传递出去,很快肠道的血管就开始扩张,提高血流量并促进消化

组成

交感神经系统

负责在面对会激起反应的情况时调节身体的回应(战斗、逃跑、恐惧和性)

中脑/脑干当中的某些核区会有很长的交感神经系统到脊椎,再到全身各处的前哨站,神经系统的轴突末梢在那里释放神经传导物质去甲肾上腺素或者肾上腺素

使心跳加速、抑制消化

副交感神经系统

负责维持平静而不活动的状态

是心跳减慢,加速消化

副交感神经系统轴突末梢分泌的是乙酰胆碱

下丘脑

属于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是第一层和第二层的交界,在大脑的控管中心和负责情绪的区域之间

作用:接受大量从第二层来的输入信息,同时也投射大量输出信息给第一层的中脑和脑干(负责管控全身的自动反应),第一层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从而产生行为

当一个人面对一个恐怖的东西,边缘系统通过下丘脑说服中脑和脑干要排尿,所以人会想去上厕所

边缘系统与皮质的交界

边缘系统与皮质不是独立存在的(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相互影响,两者的交界是额叶皮质

额叶皮质和边缘系统双向影响,有对立有冲突

皮质种的脑叶分区

顶叶

颞叶

额叶

枕叶

脑区

左脑

分析性思考;逻辑;语言;右视野

右脑

直觉性思考;想象;运动;左视野

杏仁核

作用

属于第二层,位于颞叶皮质的下方,负责产生恐惧、焦虑、攻击冲动和愤怒这些情绪

所以看恐怖电影的时候,虽然你强烈告诉自己眼前的都是假的,但因为杏仁核被激活,你还是会感到害怕,身体收缩等

攻击

在调节攻击行为上占有核心地位,也调节其他有助于我们更加理解攻击的行为

恐惧

焦虑

对不确定的情况无能为力的感觉

恒河猴实验

从众行为

在反从众行为中杏仁核也会被激活

杏仁核也在社会决策和情绪决策中扮演符合逻辑的决策

杏仁核会注入内隐的不信任和警觉性到社会决策过程中

杏仁核越活跃,人们做出情绪化的社会决策的概率越高

杏仁核受损的人会在最后通牒实验中保持病态的利他行为,因为他们的基地外侧杏仁核没法正常工作了

这也就代表人类的预设状态是信任他人,但透过杏仁核保持了戒心

分类

中央杏仁核

更古老,负责先天就会的恐惧

比如人天生就怕蛇的信息被写入了中央杏仁核

基底外侧杏仁核

负责后天习得的恐惧

错误的后天习得的恐惧,可以被第三层(额叶皮质)纠正

杏仁核接收的输入

感觉输入(各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基地外侧杏仁核接收感觉输入)

原本的信息处理过程是:信号–各种感觉皮质(视觉皮质、听觉皮质等)–杏仁核(对杏仁核大叫它们分析出的信息)–皮质(第三层)–行动

但同时还有一条更快速的通道:信号–杏仁核–行动

但这条通道所作出的判断经常出错

关于痛的信息

接收了痛的感觉后能引起恐惧和攻击

各种恶心的感受

由脑岛皮质引起

杏仁核的输出

双向连接(跟输入的脑区回话)

与海马回的交界

杏仁核通常学习恐惧,海马回学习不带情绪的事实。但某些情况下海马回和杏仁核会相互配合:海马回根据杏仁核是否因为某个信息大为激动而决定储存哪些信息

运动输出

当杏仁核被激发的程度足够高,会跳过额叶皮质直接传达信息到皮质之下的反射运动路径,引起行为(增加速度但降低准度)

额叶皮质

作用

它是工作记忆、执行功能(有策略的组织知识、然后根据决策发起行动)、延迟满足、长期计划、情绪管理和运动控制的专家

也就是说,额叶皮质让人选择虽然困难,但是是对的事情去做

额叶皮质做困难之事的动机来自于“酬赏”系统多巴胺

分区

前额叶皮质

是最新的也是决策者

背外侧前额叶

讲究纯粹的理性

腹内侧前额叶

跟边缘系统的连结之地

专门听取各种情绪的声音

背外侧前额叶代表纯粹理性,腹内侧前额叶跟边缘系统代表情绪;理性跟情绪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相互协作

额叶皮质与认知

认知定义

根据内在目标,来组织思考与行动的能力

多巴胺

机制

奖励预期,大脑不但奖励你行为所得到的报酬本身,更要奖励你对报酬的预期

它对预期之内的事情的奖励是边际效益递减的;对意外的收获则会更多奖励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中关于苦的解释,苦就是不满足,大脑就是让我们永远不满足,才能被其支配去传播基因(快乐和烦恼都是错觉)

来源

大脑很多区域都能合成多巴胺,尤其关心中脑的腹侧被盖区产生的多巴胺

腹侧被盖区产生的多巴胺有两条通道,两条合起来统称多巴胺系统

中脑–边缘路径:腹侧被盖区产生的多巴胺投射到伏隔核和(其他)边缘系统区域,比如杏仁核和海马回

中脑–皮质路径

如果那些多巴胺更容易通往负责情绪的边缘系统层,这个人就会对短期诱惑投降;而如果那些多巴胺更多地走通往额叶皮层这个第三层的通道,这个人就能从长远打算

多巴胺跟酬赏机制息息相关

慢性压力或疼痛会使多巴胺减少,且多巴胺神经元对刺激的敏感度降低,人们就更少感受到快乐

作用

让人产生愉悦感,是大脑对我们从事各种行为取得成功或对行为的预期的奖励

当多巴胺被压力或疼痛影响而分泌减少时,我们的快乐感觉就减少;又或者恐惧会激发杏仁核,也会抑制多巴胺,从而让人不快乐

血清素

跟多巴胺一样也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

传递从边缘系统到额叶皮质间的信号

血清素低,前额叶皮质就不容易控制情绪,会导致冲动性的攻击行为以及认知冲动性(做短视的行为)

对于大脑各种概念的解释

下意识

信号–杏仁核–行动,不经过皮质直接就做了行动的决定,这就是下意识(中脑-边缘系统路径)

潜意识

情绪代表的是快速的计算,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自动化反应。视觉、嗅觉、听觉等这些外界刺激,总是最快被边缘系统处理,形成各种情绪。很多情绪稍纵即逝我们根本意识不到,但它们能影响腹内侧前额叶,乃至于整个额叶皮质的判断,这就是潜意识

安慰剂效应

因为吃的这个我们以为是药的东西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从而会影响腹内侧前额叶,从而影响这个额叶皮质对于身体状况的判断,然后产生作用

要价格越贵,越能引起强烈的情绪,疗效也就越好

影响力

通过某些微妙的信息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就能在他意识不到的时候影响他的行为(晓之以理不如动之以情)

气味(嗅觉信号)对人情绪的影响(人有3%的大脑用于气味)

如果高空跳伞所分泌的汗液有恐惧的气味,让其他人闻能激活杏仁核

而如果有香气,也能让杏仁核平稳下来

理性与感性

皮质可以驯化杏仁核

比如让我们不再害怕蛇

皮质有些时候会刻意提高某种情绪的敏感度

比如饿的时候对食物气味特别敏感

自控

在情绪(特别是杏仁核)被激活的时候,我们说让它不要活跃了是没用的。

要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站在旁人的角度他会怎么想(旁观者清)、站在帮助他人的角度(如果是别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怎么帮助他人)、跳出现在的情景(干其他的、享受亲密关系等),从而让这种超然态度激活充满理性的背外侧前额叶,让它抑制杏仁核的作用

没有自由意志

当你以为你能控制你行为的时候,你要知道你能控制的理性要比想象的弱很多

绵密链接:关于记忆:《生命3.0》问答

经常练习一个技能,相关的神经元会慢慢长在一起,外部还会包上一层髓鞘质(myelin,也叫髓磷脂),神经元就像电线,髓鞘质就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皮。有了髓鞘质的包裹,电线就不会漏电,传输速度就会更快。练习越多,髓鞘质包裹得也越厚,技能就越熟练

但髓鞘质每时每刻也在崩坏和生长。如果一个技能长期不用,髓鞘质就会慢慢剥落,使用效果就不行了

年龄也会影响髓鞘质,也会让其剥落。这也就是为什么老了后某些技能不好学,学会也不好用

结论

我们研究神经生物学是为了理解脑的本质,也是能更好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

尽管神经生物学很迷人,但是行为并不是从大脑启动。大脑只不过是一条最终的通道,本书各章中提到的所有因素共同汇聚于此,创造出行为

3. 数秒到数分钟之前

章节目标

哪些外在刺激促成此事?这些刺激透过哪些感觉通道发挥作用、又以脑中的哪些区块为目标?

你有察觉到那个环境刺激吗?

你的大脑让你对哪些刺激特别敏感?

以上这些与我们最好和最坏的行为有什么关系?

结论

大脑不实在真空中运作,就在几秒到几分钟之间,丰富的资讯涌入脑中,影响了一个人产生利社会行为或反社会行为的机率。

大脑接收到的感觉资讯范围可以从简单且明显(比如衬衫的颜色)到复杂又隐秘(比如关于意识形态的线索)

感觉

本质

生物从外部收集信息的过程

感觉系统不为反映真实世界,是为了方便、好用,为了求存(所以是主观的)

类型

视觉

视觉:要有光

视觉是最重要的感觉,因为几乎所有物体都发光或者反光,而且视觉信息最准确

关于视觉的3个问题

光从哪来

眼睛发光 VS 其他东西发光,很多东西折射光

光如何到眼睛里(四散的光如何在眼睛里聚集)

晶状体折射汇聚

眼睛如何感知光(比如光会打在屏幕上,但屏幕不会感知到光)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视紫红质

视黄醛

维生素A产生,如果缺少维A就会导致夜盲

没光的时候视紫红质和视黄醛连在一起,而有光射到视网膜上的时候,视紫红质和视黄醛分离,单独的视紫红质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电信号传输出去

视觉:形状

只感知光没有太大用,很多生物都能感知光。我们还要看清光线的强度、方向、形状,这样才能看清猎物、看清天敌、看清道路、看清书里的文字和手机的图片

所以了解如何看清楚图案也非常重要

视网膜的作用是看见光,而大脑是通过对来自视网膜的感觉电信号进行深度处理和整合,从而看见形状

视网膜上有许多感受光点的感光细胞,它们把电信号同时输出给一个大脑细胞。大脑细胞只有当同时收到多个电信号的时候,才会被激活

也就是布尔逻辑里的 AND:只有当几个输入都同时存在的时候,才会产生一个输出

视觉:颜色

人看到颜色有演化优势,能分别成熟的果实等等

人有三个色彩感受器,接收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相互组合就能看到五彩的世界)

绿

化学感觉系统:嗅觉、味觉

不如视觉:有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劣势:电磁波信号比化学信号更稳定,生物更能从中判断信号源位置、形状、运动方向等量化信息

机械感觉系统:听觉(振动波);触觉

其他信号

只要宇宙中有信号源,就应该有相应的感觉方式(通过那种信号源观察、理解世界)

热成像

有温度,就有红外线

蛇:通过热成像看到物体

磁场

用地球磁场指方位

鸽子:用磁场导航

痛觉

痒觉

温度感受

湿度感受

此外,大脑还持续接收内感觉性信息(包括本体感觉等)

前扣带皮层:感知身体内部的信息

最重要的是,这些各种不同的信息之中,很多都在潜意识层面运作

最后,本章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某些重大的行为作出决定之前,我们理性和自主的程度比我们所期待的更低

4. 数小时到数天之前

章节目标

荷尔蒙能对我们之前谈到的脑和感觉系统发挥什么作用?

荷尔蒙如何对我们最好和最坏的行为产生影响?

荷尔蒙(激素)

跟多巴胺一样,都是在身体里负责传递信息的物质,是“化学信使”。它们都在身体中的一些区域被分泌出来,然后会在其他区域被接收到,而且都要求接收方必须有“受体”才能收到

多巴胺 vs 荷尔蒙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只对大脑神经元有效,信号传递速度非常快,是毫秒级的

荷尔蒙对全身各处的细胞都可以有影响,但是起作用的时间慢,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的时间(比如睾酮可以促进全身肌肉的生长)

睾固酮(睾酮)

雄性激素的一种,睾丸分泌大部分,肾上腺分泌小部分

一般理解的作用

增加人的攻击性(放大人的行动力):大脑中的杏仁核有很多睾酮受体,而杏仁核与暴力攻击行为有关

而在竞争中取胜也会分泌更多睾酮,从而形成正反馈循环

不容易体会到恐惧,更自信更乐观,更愿意做一些冒险的事情:睾酮能减少额叶皮质的活动和降低杏仁核和额叶皮质间的交流

让人更快乐:睾酮能促进腹侧被盖区的活动,从而增加多巴胺的分泌

真正作用

是雄性动物为了争取社会地位而参与竞争的促进激素。它的作用是放大人在某些方面的行动力(女性是黄体素和肾上腺分泌的睾酮)

如果李大国本来就有攻击性,准备在比赛中猛攻对手,睾酮能增加他的攻击性

如果李大国认为对球员温和一点能有利于赢得比赛,睾酮会让他更积极展现温和平等的一面

如果青春期少年打算用唱歌的方式追求女生,睾酮会让他更积极地唱歌

如果一个人打算欺负弱者,睾酮也会让他更积极地欺负弱者

副作用

让人过度自信,过度冒险

忽略别人的情绪

催产素

也是一种荷尔蒙,由下视丘制造,可以影响大脑的腹侧被盖区、伏隔核、海马体、杏仁核和额叶皮质等多个区域

作用

让人减少恐惧和焦虑,降低攻击性,更能感到安全:催产素能抑制中央杏仁核的活动

亲密关系会产生催产素

女性生孩子也会大量分泌催产素

增加男性对妻子的忠诚度,对其他异性没有那么感兴趣了

真正作用

对我群

催产素能让我们更信赖他们,更容易体察到他人的情绪,更愿意帮助他人

对他群

催产素让我们产生敌意,甚至产生排外情绪,加强种族主义倾向

结论

在几小时到几天之前,荷尔蒙的影响主要伴随促进的作用。荷尔蒙不会决定、命令、导致或创造行为,而是放大我们原有的倾向,同时让我们对某些社会性触发事件(能引发带有情绪的行为)更敏感

而原本就存在的倾向从哪里来呢?这就又要往前追溯

5. 数天到数个月之前

章节目标

在过去几天到几个月,发生了什么事情塑造了最后的结果?

神经元有限的可塑性

经验能改变突触的数量和强度、树突生长的范围和轴突投射的目标

压力与记忆的关系

当压力是适度且短暂的压力时,海马回中的树突小刺增加,即记忆变好

当持续性压力存在或长期暴露在糖皮质素中,树突小刺萎缩,即记忆变差

结论

神经元具备有限的可塑性(包括新增),这种可塑性也会改变我们的行为

6. 青春期,或者说是“老兄,我的额叶皮质跑哪去了?”

章节目标

个体在童年和胎儿时期发生的事,对个体的行为有什么贡献?

青春

大脑除了额叶皮层以为都发育成熟的阶段(判断力跟不上感情的动物)

腹内侧前额叶还没长好,不能很好的调节情绪。此时会有腹侧纹状体代为管理,但管理能力还是比较弱

青春期情感充沛,而且血液常流向其他地方,所以额叶皮质还经常缺氧,管理能力就更弱了

因为额叶皮质成熟晚,所以也就代表额叶皮质受青春的塑造程度最高

因为额叶皮质还在组装零件,而边缘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已经马力全开,所以对青春期的理解一定不能脱离这个背景。只有这样才能解释青少年为什么如此让人挫折、了不起、愚蠢、冲动、能激动人心、破坏力强、自我毁灭、无私又自私、难搞又能改变世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青少年抢匪身上的生物机制,其实与加入生态组织、捐出所有零花钱来拯救大猩猩的青少年一样。

共通之处还是那些:强烈的情绪;渴望同侪认可;寻求新奇;还有额叶皮质修剪不完全

混乱的大脑(额叶皮质的未成熟、自主神经系统、边缘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会如何影响我们最好和最坏的行为)

冒险

青少年对风险的回报感跟成年人不一样(不是完全的贝叶斯算法),所以他们更喜欢冒险

“淹死的都是年轻的”;“极限运动都是青少年”

成年人是完全理性的,用贝叶斯算法拥抱新证据,好的信息调高他们对特定行为的评价,坏消息调低他们对特定行为的评价

青少年不是完全理性的,好消息同样让他们调高对特定行为的评价,但坏消息会让他们认为那不是我做的,我做就不会发生那种不好的情况

寻求新奇的事物

在青春期会追求新奇的音乐、食物、时尚,然后慢慢稳定下来,慢慢对新奇的事物的开放度日渐下降

社交

青少年特别容易动感情,也容易被别人的感情感染

生成情感的边缘系统已经长成了,控制情感的额叶皮质还没有长成

他们会觉得“别人怎么看你”和“你自己怎么看自己”是一个东西,青少年特别需要被接纳

心智内化

从别人的行为中,合理推测别人的想法

第一级:如果我在别人的情况中,我会怎么想

第二级:考虑到对方过去的成长经历,去理解对方

因为缺少这种变换视角的能力,青少年有时候会随意伤害一个人,有时候又因为强烈感受到别人的苦难而愿意做极端的事情去拯救他们

暴力犯罪的是青少年

参与革命的也是青少年

愿意为受压迫民族抗争的是青少年

参加种族清洗的也是青少年

性冲动

当血液因为冲动流向胯下时,会导致额叶皮质的缺氧,从而理性失去作用

额叶皮质最晚成熟的原因,是因为这样能尽可能被经验所塑造,从而减少一些基因对人的影响,这是演化的需要

额叶皮质“被修剪好了”的含义,是其中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遇到同一个局面不用费力多想直接就能采取不错的行动

7. 回到摇篮里,回到子宫里(童年很重要)

章节目标

显然,整个童年是在提高行为、思想和情绪每一面的复杂性的历程

但很重要的是,复杂化的过程通常以固定、普世皆然的一系列阶段来呈现

那么我们就来探讨

各阶段出现的顺序

经验如何影响一连串发展进程的速度

发展阶段如何使小孩最终变成那个大人

童年问题的本质

童年问题的本质是压力问题:童年的关键是家庭,家庭的关键是阶级,阶级决定生物学压力

案例:美国上世纪90年代犯罪率下降,多半是因为堕胎合法化,让不该生孩子的人没生孩子

原理:压力会导致糖皮质激素这个荷尔蒙水平升高。从小缺爱,常常生活在惊恐状态下的孩子,等于是把大脑浸泡在了糖皮质激素中

糖皮质激素会损害孩子的认知能力、互动能力、自控能力、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还会阻碍额叶皮质的成长,而且可能损害负责记忆和学习的海马体

反过来,这些孩子负责感受压力、恐惧、愤怒和暴力的杏仁核则非常发达

童年的逆境还会损害多巴胺系统,让人长大以后更容易对酒精上瘾,对药物形成依赖,而且更容易得上抑郁症

最具有普遍意义的童年逆境,是阶级(毕竟没有多少小孩从小会目睹杀人事件,也没有多少父母会虐待孩子)

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养育倾向,不同的养育文化造就了不同的价值观(2个维度:对孩子的要求;对孩子诉求的回应)

忽视型:低要求,低回应

专制型:高要求,低回应(这种孩子通常表面服从,内心有不满。长大后工作努力,可能在某一方面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但是社交能力不行,做事主要靠经验)

放纵型:低要求,高回应(溺爱、惯着:这种孩子往往自控能力差,一遇到挫折就受不了,跟别人的关系也常常搞不好,做事有点不计后果)

权威型:高要求,高回应

社会等级高的父母倾向于权威和放纵型,关心的是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社会等级低的父母倾向于放纵或专制,关注的是威胁

为什么有些人遭遇了童年逆境但长大后没什么问题?

这就要看小孩遭受了多少童年的重击和有多少保护因子(比如家庭的稳定和父母的爱)

在子宫里的影响

有些研究证明胎儿的听觉、味觉已经发展,并且会记得这些刺激

胎儿在目前身体中接受的荷尔蒙(如睾酮)含量的不同,对其男性、女性化行为的表现有关系

母亲的营养水平、健康水平(有无寄生虫、有无毒品依赖)、压力水平(糖皮质激素含量)都对胎儿有影响

8. 回到你还只是个受精卵的时候(怎样理解基因和环境)

章节目标

总观点:尽管基因对与本书的议题有很高的重要性,但是远不及大家所想的那么重要

先介绍基因的功能和基因调控,说明基因力量的限制

接着再检视基因对整体行为的影响,然后再检视基因对我们最好和最坏的行为有何影响

脱离环境谈基因毫无意义

基因的表达(由环境决定)

基因只决定怎么给蛋白质编码

基因的开关是转录因子,决定要不要复制一个蛋白质,什么时候复制蛋白质

转录因子允许你复制,你这段基因就会被表达出来

而转录因子由环境开启

整体过程:环境信号–转录因子–开启基因–完成复制

基因的版本(人与人先天的差别)

完成同样功能的一段基因,其中的编码可以有差别

这是人和人天生的差别

所以我们应该问人和人的不同之处,到底哪些是基因的版本决定的,哪些是基因的表达决定的?

虽然这跟具体的情况有关,不能一概而论。科学家还是硬着头皮量化一下这两个因素的相对大小,所以发明了:遗传力

遗传力: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基因的版本不同决定的

遗传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基因版本到底是好是坏,跟环境非常有关系,我们不能脱离环境谈基因

遗传力的研究发现的一个大趋势是: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家庭里的孩子,基因的影响就越大;社会经济地位越低的家庭里的孩子,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基因对我们感兴趣的行为的影响

研究方法:候选基因方法

对可能影响特定被研究的行为的所有候选基因进行控制变量

基因跟行为大有关系,更确切的说是:所有行为与特征都在某种程度上受遗传变异性的影响

基因对每一个神经传导物质、荷尔蒙、受体等等相关的蛋白质都有影响

单一基因对一种行为的影响通常非常微小

拥有“MAO”战士基因变异对你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比你相信自己拥有那种基因变异造成的影响还小

比如,血清素转运体基因变异可以增加抑郁的风险,但也和焦虑、强迫症、思觉失调症、边缘型人格疾患相关

#绵密链接:《组织行为学》 -基因技术

“基因算命”不可取

人的行为有太多影响因素,基因只是其中之一,很少有只由基因引起的行为

可用之处

基因是一个变量

冲动性的主要遗传物质是一个叫HTR2B的基因,如果它发生变异,就会破坏一种血清素受体的功能,进而影响人的情绪控制

所以在未来,将基因与工作行为的相关性进行联系,有助于提升选拔的准确性

9. 数百到数千年之前(文化:人群和人群的行为风格不同)

章节目标

看看我们最好和最坏的行为的相关的文化变异中,有哪些系统性的模式

看看文化和生理如何共同演化

不同种类的脑如何制造出不同的文化

不同种类的文化又如何制造出不同的脑

看看生态学在塑造文化上扮演了什么角色

文化的定义

非基因的对人怎么思考、怎么做事有影响的因素

文化(社会习俗)由文明的硬环境决定,并且在额叶皮质尚未成熟的童年对人产生影响(此时最能接受社会习俗的注入)

集体主义VS个人主义

东亚集体主义和美国个人主义的不同是由于东亚需要集体种植水稻;而美国式移民国家,只有不在意集体主义的人才会背井离乡选择移民

中国北方个人主义更浓,因为小麦种植不需要那么多集体劳动,自己家就能完成;南方集体主义更浓,因为水稻需要集体种植

牧民比农民和渔民更讲个人主义,因为放牧是孤独的,而耕种和打渔多是集体劳动

集体主义文化讲和谐共存,讲互相依赖,讲团体、讲从众,人更善于体察和照顾别人的情绪,更容易想到别人如何影响了自己;个人主义文化讲权利、讲自主、讲独特性、讲个人的成就,更容易想到自己如何影响别人

游牧民族VS农耕民族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在好战程度、好客程度和荣誉感上也有不同:游牧的东西很容易全被偷走,所以要更努力保护,因此更好战;又因为游牧民族随时都可能成为别人的客人,所以也很好客

平等社会VS阶层社会

平等和阶层社会会导致人的行为不同:财富分配越平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就越强,社会资本也越高;越不平等,人们的宽容度就越低,连身体都更不健康

文化也是不断在演变的

比如中国变得越来越个人主义

比如通过一些线索渲染一下其他文化的气氛,受试者就能用那个文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文化也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一个文化圈内部的差异是巨大的

很多西方人比中国人更讲集体主义、很多中国人比美国人更讲个人主义

另外各国精英阶层的思维都很类似,一个中国科技企业的CEO可能更像硅谷的精英,而不是他的小学同学

我们是如何演变到现在的

以战争为例,在采集狩猎者时期,战争较少出现,大家通过八卦防止专制;但农业出现以后,战争变得更多

10. 人类的演化

演化塑造有机体的方式

性择

可以吸引异性的特质

天择

选取有助于透过任何其他路径把基因传递下去的特质,譬如健康、搜食技巧、躲避猎食者的能力

两者可以同时存在

研究演化的学问

演化(进化)心理学:演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社会生物学:演化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社会行为透过演化的型塑而达到最佳化)

核心问题:人这种动物既然是演化的产物,那么人,到底是、以及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像动物一样行事呢?

这是一个不断有争论的领域,你只有了解科学家们都是怎么想的才配拥有立场

首先看看动物如何行事(动物行为演化的三条腿)

个体选择:传播自己的基因

猴王会杀死母猴之前的婴儿以保证母猴排卵

亲缘选择

母猴生下小猴后,她的妹妹会帮忙照顾

除了你死我活的个体、亲属选择以外,有机体还会为了维持平衡做出互惠利他行为

但有帮助他人的行为,就有作弊;有作弊也就有监督

那么就需要研究什么时候合作、什么时候作弊?

以牙还牙策略

第一回合先合作,然后对方上一回合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宽容的以牙还牙策略

也要研究合作关系如何开始的?(因为如果其他人都不合作,第一个展现利他行为的人就很吃亏)

只要其中有两个人是“以牙还牙”策略,合作就会扩展

地球上偶然的地理实践让群体中的部分个体被孤立,那么这些个体就会近亲繁殖,开始为了生存合作。之后又因为地理事件让这个群体回到主要群体中,之后合作行为就会扩散开

然后我们来看看人如何行事

人肯定是有动物性的个体、亲缘和群体选择的一面

但同时又看到人类似乎有更多的、超越基因的“群体选择”迹象

有些人为了宗教信仰放弃生育权

亲兄弟会为了意识形态加入不同的阵营厮杀

这就引出了现在社会生物学的焦点争论:演化中的自然选择,到底是选择基因的版本还是基因的表达(表观遗传学)?

道金斯认为是基因的版本

有人认为是基因的表达,那这种解释就给文化传承、模因的传播提供了空间,也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做出完全利他、毫不自私的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为》读书笔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