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4

今日启发:魔术贴

Elton:

《让创意更有黏性》

【美】奇普·希思&丹·希思

「黏性就是能被人牢牢记住、念念不忘的观点或者创意,几乎所有人在听过一次之后,就能绘声绘色地转述给朋友和家人,相反比较枯燥,讲述不怎么吸引人,就属于没有黏性的。作者认为创意是否具有黏性,不取决于内容,而取决于表达方式,表达观点的方式可以带来传达效果的大不同。

“知识的诅咒”:一个人一旦事先掌握了某种知识,就常常忘了其他人是不理解这种知识的,与人分享知识的困境就在于,我们无法理解不掌握这种知识的人的心理状态,即信息的高度不对称。

创意黏性的法则:

简约、意外、具体、可信、情感、故事。

简约:即需要做到轻重有序,以及善用现成的知识,要使简短的表达中包含更多的信息,最好的办法,就是唤起对方心中已有的信息或知识,人们总想一下子就精确无比地告诉对方一切,但实际上应该做的是,先告诉对方熟悉的信息,再一点点慢慢增多。

意外:即打破常规。持续不变的感官刺激往往让我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人脑天生对各种变化十分敏感。

经济学家洛温施坦提出过“缺口理论”:

当我们觉得自己知识出现了缺口,好奇心就会产生,有缺口就有痛苦,我们想知道而不知道的时候,想解除这种痛苦,就得填满缺口。我们倾向于直接告诉他人事实,但是首先要让人意识到他们需要这些事实,设下让人意外的谜团,就能唤起好奇心,意外事件因为打开了知识的缺口,起到激发和引导的效果。

具体:抽象的东西往往很难让人理解并记忆,同时也让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困难。如果想要让自己传达的信息能被人牢牢记住,那么就要将一切抽象的概念转化成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

《伊索寓言》堪称是黏性最强的故事,虽然讲的是人性,但却非常具体,连三岁的孩子听几次之后都能大致复述。天生具有黏性的故事总是充满着具体的词汇和形象。具体,让人脑海里有呼之欲出的形象。

魔术贴——

记忆并不是一间单独的储藏柜,它更像是魔术贴,魔术贴的一面布满了几千个小钩子,一面则是几千个细小的环。两面贴合,不计其数的小钩子和小环就套在一起。我们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和印象是小环套,某个观点或者创意带着的小钩子越多,就越容易黏附在记忆中。

为什么——

为什么要学数学?什么时候才用得着这些?美国一个被这些追问烦扰的数学老师在网上这样写道:我会回答,永远不会,你永远都不会用到。然后我会提醒学生,你练习举重,不是为了每天重复举很沉的铁块,而是为了以后的生活中可以轻松扛起煤气罐、把孩子举过头顶逗他开心。数学就是思维的举重训练,你要做数学题,是为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让你以后可以成为优秀的律师、医生、建筑师。

故事:故事会带来一种类似于做白日梦的效果。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类似于做白日梦的心理模拟不仅有助于我们控制情绪,还能真的解决问题,甚至可以培养技能。

身为故事的听众,其实并不是完全被动,他们在内心深处,是准备有所行动的。其实一个好故事天生就具备了简单、意外、具体、可信和情感这些大部分因素,具有模拟和鼓舞的双重力量。」——素材来自于“得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