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安宁疗护志愿者培训第一周会议

昨晚组内召开了第一周学习交流分享会,会议持续了整整两个多小时,整体氛围很活跃,大家都很积极踊跃地发言,分享自己这一周学习的心得体会。我听地也很认真受益,下面记录我的一些思考。

⒈志愿者行为规范

里面有几点,我想拿出来说说:

①称谓问题

这个称谓挺有意思的,我自己的体会是,像别人叫我小名的话,我会感到更亲切,比如莹莹、橙橙、小莹hh。

那关于这个称谓,如果是初次见面的话,可以问下对方,就像上面说的,“您希望我怎么称呼您?”尊重本人的意愿不是空话,要从细节入手,哪怕只是一个称谓。

这一点,我感觉志愿者做的就是“陪伴”二字。陪伴对象才是主角,要以陪伴对象的需求和感受为重,要放空自己,做到倾听、关注、共情。

这一点说明很重要。

因为我之前的经历是什么?

就是有朋友来找我倾诉烦恼,虽然我很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愿意找我诉说,但过后就感觉来自他们的负面消极情绪也影响到了我,好似一个情绪的垃圾桶。但实际上,我的倾听陪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焦虑和烦恼,他们也给我反馈的,嗯,我应该为自己能够帮到别人这件事感到高兴。

换个思路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也是因为我之前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业培训嘛。

这一点也很重要。

“不对陪伴对象做任何承诺”

我只是一名志愿者,在我面前的仅仅是我在这一刻需要全心投入关注的对象,但我们毕竟不是亲友,所以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界限,这是一种专业态度的体现。

因为我个人是很喜欢与他人建立情感链接的,但上面的点也不是说不能跟他人亲近,只是这个分寸感要拿捏,至于到底如何去做呢,还得以后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去体会。

嗯,这一点也很重要。

无分别、不评判、全然接纳,聚焦在我能做什么,在任何情况下我能否放空自己做好每一秒的陪伴。

以上志愿者行为规范,是我要在以后的服务过程中时常翻出来看的~~

2.死亡教育、生命教育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以前我还不太能体会这句话,但最近我观察发现,

接受过死亡教育,了解甚至从事安宁疗护工作的人,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在某些事情上做的选择是很不一样的,这一点我在我的恩师侯老师身上体会很深,她经常给我们讲她的人生观,她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以及她后面的打算,我都会觉得很新颖独特,同时能引发我思考甚至在行为上有所改变。

这段时间,我就发现我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了,我也会关心我的父母、家里的老人,他们的身心健康、生活起居,甚至开始为他们的未来谋划,这是我非常为自己高兴的一点,心里想着别人,真心实意地考虑为别人做什么的时候,内心是非常愉悦充实的。我也越来越觉得我学医是极其正确的抉择,学医不单单是为自己,更是为自己的整个家族,我要做我家族的健康守门人,先从我的小家开始hh,然后慢慢波及我能接触和影响到的每一个人。

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即便是一个领域,都可以再细分很多很多方面,每个方面都有相应的专业人才。

医学上的MDT(多学科诊疗团队)的由来就建立在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之上。

疼痛控制是做安宁的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想想病人如果现在饱受病痛的折磨,你现在给他再多的陪伴我想效果都是有限的,然而全民对疼痛的正确认识并不到位,甚至连一些医生在处理疼痛上都不是很科学规范的。

都认为“吗啡”用多了不好,会有呼吸抑制,或者都是病人疼的不行了来找我,我才给他打吗啡…

这些完全都是误区!!

医院里有专门的疼痛科,营养科等各个细分领域,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多学科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反观我自己也是,最近在良羽姐姐的指导下,我才意识到我之前的饮食结构极其不合理,所以最近也在调整,姐姐是专业的减肥师,所以我也相信跟从她的指示去做,我自然而然就会瘦下来,更加健康快乐。

总结一下,

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

生命的奇迹在于我们从未放弃。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安宁疗护是医生的武装。

很高兴能在小小年纪(不,对于我个人而言,是刚刚的年纪)就接触到安宁缓和医疗,接触到生命教育、死亡教育,也越来越期待后面的课程学习和与大家的交流互动、增进了解。

哦,对了,昨天即兴分享了10分钟,还是有点紧张的,几位老师也给了我鼓励,我个人还是挺满意的,把自己想说的都表达出来了,听了自己的发言录音,之前都不敢听自己的声音的,这次打开听了,并且觉得还挺好的hh。

后面会更加重视学习,几位老师的分享都太棒了,我也不能懈怠,向大家看齐。

你可能感兴趣的:(协和安宁疗护志愿者培训第一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