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十七)

第17章  果敢心:成事在谋,谋事在断

️勇而无谋是大忌

有勇有谋才能成就大事,勇而无谋是大忌。王阳明作为一名军事家,打仗靠的是勇谋结合,“君子斗智不斗力”。剿匪是很头疼的事,可他能把土匪搞得精神崩溃,主动投降。宁王造反,十万大军,王阳明手上没几个人,能马上召集一批民兵,轻而易举的捕获宁王。

王明阳对军事策略谈论最多的是《孙子兵法》,他认为,兵道的总原则就是:误人而不误于人,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实现这一点靠的就是万全的谋略。

英勇加谋略也成为王阳明屡战屡胜的秘密所在。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要将勇和谋结合起来,既要胆识过人,又要善谋善断。

《三国演义》中最让人难忘的就是刘备的“哭”了,作为一个乱世枭雄,整天哭哭啼啼或许会让人觉得失去了英雄风范。可是“哭”也是一种智慧。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眼泪就是一种能够征服人心的绝妙武器。所以不可轻视眼中滚落的泪水,它能够流到人的心灵深处,打中人的恻隐之心,冲垮了心理防线,从而达成自己的目的。可见,刘备“哭”的高明,哭得巧妙。

人们常说,一件事情需要三分的苦干加七分的巧干才能完美。王阳明作战首选以谋胜敌,认为这样既可以避免自己过多的伤亡,也可不那么过分的杀戮敌人。这既体现了王明阳的仁者之心,也体现了他以谋胜敌的思想。勇而无谋是大忌,谋略是勇气的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如果也将英勇和谋略完美结合的话,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当我们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时,要想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勇”和“谋”这两者缺一不可。勇气是剑,谋略是术,懂剑术的人才能天下无敌。

️应时而变,兵贵在“活”

用兵,要懂得活络。由于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而且呈现在诸多方面,如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战略战术的变化,军队情绪的改变,地形、气候、给养,等等。因而,在通常情况下,没有一成不变的战略战术,作战计划要随着战场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军队统帅对此认识不充分,不能敏锐的发现新情况新变化,不能及时采取对策,就会陷入被动,甚至全军覆没。

成大事不仅要有谋略,而且还要有在关键时刻随机应变、果断行事的能力,再加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一定能把难事办成、办好。如果想为突袭行动争取到极为宝贵的时间,就必须做到根据敌情果断灵活的实施指挥。但对一支军队来说,神速的行动,并不单单表现在部队的行动能力上,更重要的还体现在领导者当机立断的决策水平上。要想达到攻其不备的效果就得有当机立断的精神,要善于观察对方的动态,采取果断措施,如果犹豫不决就会一事无成。

王阳明说,遇到事情突变的时候,束手无策者应该感到羞耻。不论是战场还是官场,生活中处处都会有浅礁暗流,成功者就是那些懂得顺应时势而变化、及时调整自己步伐的人。


当然,应时而变是一种外在的处世态度和智谋策略。人们常说做人就要铁骨铮铮,不可轻易向他人低头。但是在人生路上,坎坷时常会出现,我们做事就必须多点柔韧性,学会适当地弯曲。

️因地制宜,因时而化

这个世界瞬息万变,一个人只有顺应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用一种发展变化的眼光和思维来对待生活中的万事万物,才能因地制宜、因时随化,获得真正的成功。

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与原有的计划有所不同,当面对改变的时候,智慧之人往往能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并不失时机的把握事物迂回发展的规律,通过迂回应变,达到既定的目标。反之,一个不善于变通的人,“一根筋”只会四处碰壁,被撞得头破血流。

当遇到困难时,就要改变自己的思路和行为,因为只有变,才有通,才能克服困难,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今社会,各种事物都是飞速发展变化着,身处其中的人如果不能审时度势,顺势而变,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想做到积极应变,除了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之外,还应当根据对手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敌变我变”。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达到了“敌变我变”得高超境界。七擒孟获,每次用的方法与计谋都不相同,针对孟获心理与战术的变化,诸葛亮对症下药,使孟获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中。诸葛亮号称“东方智圣”,当然深谙变化的智慧,所以才能屡战屡胜,所向披靡。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也能做到随机应变、顺势而动,无疑会对我们适应生活,适应现实变化有很大的帮助。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学会因地、因时而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方案,不因袭守旧。因为客观的情况在不断的变化,我们必须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正如王明阳所说:“天下事虽万变,吾所以应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各种困难,获得成功。

️制胜战术应变化多端

有言“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但是社会瞬息万变,如果过于刻板,墨守成规,恐怕迟早会被社会淘汰。事实上,规则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面对具体的情况,通过变通思想采取不同的解决之道,可以帮助我们立万难之间而游刃有余。

聪明睿智的人,常常使自己适应变化的世界,而愚昧迟钝的人坚持要世界来适应自己。变通,就是寻求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自己的主张与别人产生分歧时,要避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善于变通,兼顾灵活性和原则性。这样,既能办好自己的事,又能处理好与别人的关系,可谓两全其美。

️抓住时机,一击制胜

人们常说:“没有平平凡凡的成功。”一点也不错,真正的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要善于找到成功的突破点,这样在竞争中制胜就要简单得多了。

然而,眼中有数,心中不慌,敏锐地观察,直击对方心里的最弱点,做到出其不意的制胜,这种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只有通过长期刻苦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培养出来。

人的一生要面对无数的挑战,每一次的挑战都是艰辛而不同的,但成功的法则是不变的,那就是了解自己,了解对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仅为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所推崇,作为一种智慧,一种决策制胜的方略,它同样适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对对手,面对挑战,我们只有清楚地观察到对方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正确的对策赢得胜利。

️不打无准备之仗

王阳明戎马倥偬,他深知打仗是一场残酷的争夺,每一场战争都关乎生死、关乎朝廷安危,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而,每每打仗,他首先是了解对手情况,不打无准备之仗。

打有准备之战是王阳明从来没有打过败仗的重要因素。拿破仑.希尔说过,一个善于准备的人,是离成功最近的人;一个缺乏准备的人,一定是一个差错不断的人,纵然其有超然的能力、千载难逢的机会,也不能保证获得长久的成功。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要急于行动,而是要悉心准备后再一步步水到渠成地实现目标。

准备多做一分,相应的风险就会减少一分。而没有准备的行动会让一切陷入无序,最终面临失败的局面。

有人曾这样说过,事业成功的三大要素是天赋、勤奋与机遇。可见,机遇固然重要,但离不开天赋和勤奋,离不开充分的准备。成功者并非天生是幸运女神的宠儿,她们大多是在经历了奋力拼搏、曲折辛酸之后才会有所收获。

️不怒自威

征战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要消灭敌人的肉体,而是要使敌人心服口服。“攻心为上”是历代兵家克敌的有力武器。

王阳明作为人、人性、人心的研究家,当然知道攻心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每次作战之前,王阳明都会通过发布榜谕,直攻对方的心扉。在榜谕上,王阳明对百姓犯错的原因进行了入情入理的分析,并阐述了宽大政策以及自己不利即进兵的原因,殷切期望误入歧途者幡然悔悟。很多起义的百姓看到他的榜谕,自动缴械投降。这就是战争中的最高境界。

真正的强者,震慑的是人的心理,而不是肉体。王阳明不费一兵一卒,就使对手屈服,实在为人称许。一个人如果注重内在的修养,锻造自己也能不战而胜。

军事上讲究“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说的就是心理博弈在竞争中的重要性。一个真正的强者是不会将威严流于表面的,他震慑的是人的心理,给人一种高不可测的“距离感”,使人无法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内心沉稳、不怒自威才是真正的内心气势。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要急于与对手搏斗,而要注重气势的培养。急于求成不但不利于竞争,而且会让我们一败涂地。韬光养晦、引而不发,培养自己内心深沉、淡泊名利的品质,不需要激烈的竞争,我们的对手便会甘拜下方,失去了反抗抵触的心理。

做一个强者、智者,不需要豪言壮语,只需要不怒自威的气势。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