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压饼,曾经接待过周总理和外宾的乡土美食

                          昔阳压饼,曾经接待过周总理和外宾的乡土美食                                                                          

                                                                               文/婧婧


    在《压饼赋》中,结尾两句是这样写的:“别人笑它太平凡,我笑他人看不穿。世人不为压饼馋,尝遍山珍也枉然。”的确如此,压饼,长相平凡,但是尝过的人都为之着迷。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同事小张是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人,有一天上班时,她拿着几袋昔阳压饼分发给办公室的同事们。不尝不要紧,尝过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了,大家的味蕾都被这薄而脆的压饼征服了。很快,小张桌上剩余的几袋压饼都被瓜分了,但大家还未尽兴,突然,有人提议,让小张联系卖家,大家集体团购。后来的结果就是在几天后,办公室出现了几大箱的昔阳压饼。

昔阳压饼

    究竟是什么稀罕味道,令人如此着迷呢?

    昔阳压饼,是昔阳县的特产,也是当地人所食用的一种传统干粮,是用面糊在一种专门做压饼的平底生铁鏊子烘烤压制而成的,因此取名为“压饼”。至于制作食材,更是简单,是用去壳玉米粉加盐、花椒粉、黑芝麻,加水顺时针搅拌成糊状,在鏊子中烤成两面金黄色的薄饼,因色泽呈金黄色,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黄金饼”。

    据小张说,在以前,他们那儿家家户户都有煤炉子,而且每家都有做压饼的鏊子。做饼是人们日常闲暇时间的活儿。人们经常会趁着炉中的余火未烬时,调上一碗面糊,闲聊间隙就能做出香喷喷、金灿灿的压饼。

    由于昔阳压饼所用主料面粉,大多是粗粮,粗粮中营养丰富,而且利于消化,再加之其薄脆,因此,此饼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小吃。

    在过去生活条件比较落后的时期,孩子们能吃到的零食很少,昔阳压饼因为它酥脆,咬在嘴里咔嚓咔嚓的响声,和现在受人喜爱的薯片有些许相似,就这样一片片薄如纸的饼,令孩子的童年充满了乐趣。而且,这种饼都是家里自己烤制的,家长也不用担心各种食品添加剂对健康的危害。除此之外,大人们也很喜欢吃压饼,因为它香,盐、芝麻和各种调料,经过烤制将其“香”锁在面饼中,经牙齿的咀嚼,其香慢慢散发出来,而且是越嚼越香,让人欲罢不能。在农忙时节,可以当干粮充饥,在农闲时,可以当零嘴消磨时间。

烙制昔阳压饼的鏊子

    当然,要做成这张看似简单的饼,不得不提一下制作压饼的鏊子。那是由上下两个圆圆的铁扇组成的,类似于羽毛球拍的形状,扇面直径有20多公分,由熟铁制成,内面油亮光滑,泛着油浸润过的黑色光泽。上下两扇铁片通过与手柄成直线的合页联接在一起,成了开合自如的一个炊具,还有一个用铁丝圈成的跑道形状的小环,用来固定夹紧合起来的压饼鏊子,这样,可以使饼在鏊子上更容易定型。

    据说,这个鏊子最早不是这样的。在1973年,昔阳县为了为迎接周总理来大寨,当时时任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的陈永贵要求把压饼鏊子进行改进,由原来的单面烤变成双面烤,而且比原来的更薄更脆。后来,在1973年6月13日周总理陪外宾访问大寨,品尝了压饼后,赞不绝口,从此压饼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

    小张说,这个饼的制作过程既简单有快速。面糊准备好后,将鏊子放在炉火上烤热,用小麻油把鏊子的上下两层内壁都刷一遍,这样做事防止面糊和鏊子粘连一起;然后舀一勺面糊倒在压饼鏊正中央,把鏊子合在一起,用手一压,随着嗞啦一声细微的声音伴随而来。为了固定鏊子的上下两片,并方便翻转鏊子,要用个铁丝环环将手柄套住固定好。当做饼的人估摸着饼的一面差不多快熟了,就把压饼鏊反过来烤另一面,一般一两分钟就烤熟了。

对着太阳可看到昔阳压饼非常薄

    用不了多久,一摞摞嘎嘣脆的压饼,就做好了,等待冷却后就能收起来供家人吃上好多天。这压饼除了香酥好吃之外,还有个最大的特点是干后极耐保存,哪怕是大夏天放几个月也不会变质。

   但是,由于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家都不再用煤炭炉子,人们在家也很少自制压饼了,要想吃到只能在专门的店铺买了。

   不过,在此要提醒一下大家,由于压饼是经炉火烤制出来的,吃多了容易上火。因此,压饼虽好吃,但也不可贪嘴多吃。

(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昔阳压饼,曾经接待过周总理和外宾的乡土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