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简史:按摩店的逆袭之路

AMD,一个素有“农厂”之称的神奇公司。长久以来,CPU被英特尔吊打,GPU被英伟达摩擦,但它却在真实的上演着一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的逆袭之路。

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关于AMD的前世今生。

按摩店与牙膏厂的恩怨情仇

提及AMD,必定绕不开英特尔,这对“欢喜冤家”,从诞生之日开始就一直争斗不休。

但你可能不知道,AMD和英特尔“本是同根生”。

英特尔创立于1968年,AMD则紧随其后,创立于1969年,两家公司的创始人都来自于同一家半导体公司——仙童。

只不过,英特尔的两位创始人都是技术大拿,Gordon Moore,“摩尔定律”的提出者;Robert Noyce,集成电路之父。而AMD的创始人Jerry Sanders,只是仙童的一个销售。

当时是“技术为王”的年代,这就决定了市场对AMD和英特尔待遇的截然不同,以至于AMD的创始人Sanders都自嘲道:“英特尔5分钟就拉来500万美元风投,而AMD却花了500万分钟才拉来5万美元”。莫名感到有点小心酸。

正因如此,AMD初期的定位很明确:以市场为导向,凭借物美价廉的产品努力成为各类产品的第二供应商。作为第二供应商要求的不是技术领先与创新能力,而是学习模仿以及生产制造能力,显然这与AMD当时的自身条件是匹配的。而英特尔则以技术发展为导向,是典型的技术领先与创新者,并在微处理器的研制上一开始就处于领先地位。

80年代初,AMD和英特尔都是跟着“蓝色巨人”IBM混江湖的小弟。

那时,作为PC市场的后进入者,为了快速推出产品,重新树立技术领先形象,IBM破天荒使用了开放式的体系架构,并对PC机两大核心部件——操作系统与微处理器采取外包策略。

IBM选中了英特尔的8088作为微处理器芯片。但是,为了避免英特尔一家独大,IBM采取了一个分权制衡的策略。在英特尔产能不足的情况下,它强硬地要求英特尔必须再找一家第二供应商。为了吃下IBM的超级大单,英特尔无奈之下找到了AMD并签订了五年技术合作协议。

英特尔开放技术,全面授权AMD生产x86系列处理器,而AMD则放弃了自己的竞争产品,成为英特尔后备供应商。

那段时间,你可以看见一个处理器上会同时出现AMD与英特尔的字样。

但是,英特尔羽翼渐丰,不想再受制于IBM,也不想继续和AMD分一杯羹。1985年,英特尔发布了市场为之狂热的顶级产品386后,决定独家生产,并单方面中止了5年前与AMD签订的技术合作协议。

为此,AMD将英特尔告上了法庭,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世纪诉讼(1987-1994年),涉及近百名证人、几千件证物、几万页文书,双方都为此损失了几千万美元。

虽然最后AMD胜诉了,但获益者却是英特尔。英特尔最大限度地利用独家生产386的有利时机占领市场和赚取垄断利润。而AMD则只能留在存储器市场和日本厂商拼价格来苟延残喘,直到1994年才获得有关生产386的许可,但此时此刻386早就落伍了,AMD眼睁睁地错过了个人PC电脑发展的黄金时期。

1997-2000年的K6时期,是AMD第一次大举反击的时期。AMD在K5的失败后收购了NexGen,NexGen的团队也不负众望,设计出了极具性价比的K6架构。K6奠定了AMD在DIY市场的口碑,也赢回了不少OEM厂商的低端订单。

2000-2003年的K7时期,AMD与英特尔展开了拉锯战,双方各有胜负,AMD也几度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AMD Duron,性价比之王;“巴顿将军”,超频神器;Athlon 64 3000+/3200+,经典之作;K8 Sempron(754),红极一时......

2003-2007的K8时期,AMD利用英特尔的战略失误,实现了性能上的反超。不过虽然K8在全产品线都占据了优势,但英特尔利用渠道上的优势压制住了K8的扩张,AMD没能趁势占领OEM市场。同时AMD在工艺研发上开始遇到困难,埋下了隐患。

2005年,英特尔的创始人Moore提出著名的“钟摆计划”(Tick Tok)。

钟摆计划是英特尔根据自己对微处理器的技术储备以及深层次理解,策划出每两年更新一代微架构/升级一代生产工艺。也就是说:第一年更新微架构,第二年更新生产工艺,第三年又更新微架构,第四年又更新生产工艺......如此循环往复。整个过程就像钟摆一样,Tick、Tok、Tick、Tok....每摆一下就更新一次。所以,钟摆计划并不是一种强大的技术,而是一种疯狂自我督促的计划。

2008-2017期间,是AMD的至暗时刻,几乎被英特尔完全压制。

在发布酷睿2之后,英特尔重新夺回了性能优势,在高端市场横扫千军,所向无敌,并严格依照钟摆计划的路线实现工艺架构更新,不给对手一点喘息的机会。

而此时的AMD处处被动,危机四伏。自身架构研发不断遭遇挫折,工艺研发困难重重最后不得不剥离,卖掉了自家的晶圆厂。最惨的时候甚至连总部大楼都卖了来缓解财务压力。

但是,AMD还是“苟延残喘”的活了下来。这其中的原因大致有两点:首先,AMD重走K6时代的老路,靠降价守住DIY市场和低端OEM市场;其次,AMD靠收购当时的全球第二大显示芯片公司ATI获得显示芯片业务,收购ATI不仅是给AMD提供了显卡市场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让AMD能够提供包括CPU、显卡、主板芯片组在内的一整套高性价比的平台。

从此,AMD一边在CPU市场和英特尔继续叫板,一边在GPU市场和英伟达抢市场份额,并以差异化、多核心、性价比、整合平台等优势闯出一片天地。后来的APU更是性价比利器,不仅帮AMD守下了低端性价比市场,还开拓出了游戏主机市场。

这里还要插一嘴:之前有说到,AMD收购了ATI后,成为了一个双修玩家,这也导致之后高层决定拆分CPU和GPU的功能定位。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个决策,让显卡在AMD最危险的时候救了他一命。

自从收购ATI后,AMD的显卡稳扎稳打,虽然不如英伟达,但也有一定的粉丝数量,不说有功但是无过。

但是还是架不住CPU的全面崩盘啊。可是这个时候,挖矿潮来了!

“众所周知,相同档次的显卡比较:A卡在通用性能方面比N卡更具优势,尤其是在单精度浮点性能方面A卡要更胜一筹,原因就是两者本身架构不同,而且A卡的流处理器数目更多,所以在获取比特币的过程中,A卡效率更高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当初在比特币大火时,A卡更加一卡难求。”

那段时间,AMD的显卡分分钟买断货,夸张点讲就是:矿工天天守在工厂门口,看到车就上去拦,直接现金交易,卡全部都要。

如果有朋友对AMD与英伟达的显卡市场之争感兴趣,下次咱再单独聊一篇。

AMD锐龙系列CPU的崛起之路

锐龙(Ryzen)系列是AMD CPU的转折点,见证了AMD从被英特尔吊打到一步一步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全过程。

2014年,苏妈(Dr. Lisa Su)接任AMD的CEO,随即确立了打造伟大产品、加深合作伙伴关系和简化运营三大战略方向。尤其是“加深合作伙伴关系”这一条,对于失去了晶圆厂的AMD来说可谓是关键之举。正是利用了台积电的7nm技术,才有了今天的伟大产品——锐龙3000系列CPU和RX5700系列GPU。

从2016年开始,AMD凭借锐龙再度向英特尔发起挑战。14nm Zen1架构的初代锐龙由于刚刚问世,还没有经过太多时间的优化打磨。所以初代锐龙虽然将两者之前的差距拉小了,但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单核性能依然比不过Intel,全凭多核多线程的优势苦苦支撑。

随后,AMD经过一年多的打磨,发布了12nm Zen架构的2代锐龙。这代锐龙主要是对初代优化,性能上有了一定的提升,制程方面虽然领先了Intel 14nm,但还是并没有拉开差距。

直到去年5月底,AMD发布了基于7nm工艺制程的锐龙3000系列CPU和RX5700系列GPU。采用台积电7nm FinFET工艺的锐龙3000系列不仅在计算性能上超越了英特尔同级产品,在功耗上也大幅低于对手。

锐龙三代全系阵容表现可谓是无与伦比:从入门就6核心12线程的锐龙5 3600,再到世界首款12核心电竞桌面CPU的12核心24线程的锐龙9 3900X,以及线程撕裂者之称的16核心32线程锐龙9 3950X.

第三代锐龙采用了ZEN2架构,是变化比较巨大的。采用了线程撕裂者相似的解决方案,CPU内部可以拥有两颗CPU DIE(每颗最大八核)和一颗IO DIE。其中CPU DIE是台积电7nm工艺制造,IO DIE则是GF 12nm工艺制造。通过这个方式,不仅可以降低一定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将之前架构中每颗芯片中附带的内存控制器、PCI-E控制器等大量传统北桥的功能全部转移出去。从而使CPU的本体部分可以有更大的超频空间,同时节约下来的晶体管就被拿来扩充成一个巨大的L3缓存。

而在AMD一向擅长价格上,锐龙3000系列更是刀法精准,把英特尔压得死死的。

比如3600,6C12T,正常价1300上下,全面超越2600,性能和8700不相上下,还可以小幅度超频,功耗也够低,不挑主板,随便一块450主板就跑满性能。

比如3700X,8C16T,正常价2300上下,全面超越2700X,性能接近9900K,功耗也够低,100-200块的风冷随便压。

虽然Ryzen 3000系列依然无法在众多游戏玩家关注的游戏性能上达到酷睿的水平,但能在老大哥英特尔手中拿下一定的市场,对AMD来说已经是成功了。

在桌面端取得一定成绩的AMD很快就把目光转向了市场总额大得多的移动市场,而这次AMD显然是有备而来。

CES 2020上,AMD发布的全新一代的7nm移动处理器锐龙4000系列,并表示在这个系列里的旗舰型号锐龙7 4800U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强的超薄笔记本处理器。

Ryzen 4000系列移动端处理器是AMD在移动端市场扔下的一个重磅炸弹,这次AMD首发就公布了Ryzen 4000系列的低压旗舰Ryzen 7 4800U和标压旗舰Ryzen 7 4800H,两者都为8核16线程设计,12MB缓存,搭配高频Vega 8核显,能使用LPDDR4X内存,不过两者因为TDP不同,频率也有所差异。

当发布会结束后,AMD掌门人苏妈亮出手持8核APU与64核线程撕裂者的照片时,她脸上的自信笑容似乎也证明:2020年这个开门红,农企又领先了英特尔一步。

而相比之下,不断打磨14nm的英特尔则成为了新时代用户调侃的对象。当14nm后面的加号越来越多,英特尔也从“牙膏厂”变成了“拉链厂”。

前段时间,AMD在财务分析师会议上给出了截至至2022年的CPU线路图:Zen 3架构依然会采用台积电7nm工艺,但和现在Zen 2架构所用的7nm有所不同,Zen 3架构处理器将采用7nm EUV工艺生产,首批Zen 3架构的处理器将在今年年底发布,会先用在EPYC服务器处理器上,然后才是桌面处理器,而Zen 4架构处理器将在2021年推出,将采用5nm工艺,代工厂依然是台积电。

英特尔:AMD你这是在杀人诛心啊!我真的是一滴都不剩了啊!

根据Mercury Research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2019年的第四季度,在整个消费级X86 CPU市场,包含桌面平台、移动端平台(笔记本和LOT物联网平台)中,AMD所占份额为15.5%,对比第三季度增长0.9%,对比2018年第四季度提高了3.2%,全年增长率达到了32.4%。

当然,对比英特尔依然相距甚远,英特尔依然占据了84.4%的消费级X86 CPU市场。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见,由于英特尔的持续缺货,AMD Zen新架构的崛起,AMD获得越来越多的PC厂商认可,合作日趋深入。比如在笔记本领域,联想、惠普、微软、华为、小米等厂商便纷纷推出了AMD锐龙处理器的版本。

而搭载锐龙处理器的笔记本,从发布到现在一直给消费者的印象就是高性价比。同样的性能,同样的模具,同一型号的笔记本,锐龙版比英特尔版本的起售价起码便宜大约1000 元。

以近期宏碁发布的2020款Swift 3笔记本电脑为例,英特尔版本售价为699美元(4869 RMB)。而AMD版本的售价为599美元(4172 RMB)。香不香?

还有首款由数百名社区用户自定义设计开发的AMD 360°翻转屏便携本,性能强劲,颜值超群。没错,正是本社区出品!妥妥的性价比大杀器,天地可鉴,童叟无欺。

接下来再聊点与大家切身利益相关的重要部分:AMD的股价。

相信经过前面苦口婆心的介绍,大家都已经知道:无论是GPU和CPU方面,AMD的市场份额都不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一方。虽说AMD在两头夹缝中卖力生存,但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企业的骨气有多么坚韧。

与此同时,在这大起大落的三十几年里,AMD的股票也是历经沧桑。

谁能想到:

2015年的AMD,股价只有1.8美元,市值才16亿美元。

2020年的AMD,股价超过48美元,市值超568亿美元。

AMD的股价就和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但从去年开始,AMD就进入了股票暴涨模式,飙升约150%,成为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中涨幅最大的股票。暴涨模式的背后是一直以来都十分低调的AMD突然釜底抽薪的完美逆袭之路。

2018年Q3伊始,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英特尔公司(Intel Co., INTC)首席执行官科再奇(Brian Krzanich)辞职,原因是他与一位同事存在两情相悦的关系违反了公司政策。于是乎,在牙膏厂疯狂寻找CEO的空当下,他们的首席财务执行官CFO Bob Swan出任临时CEO,这是一个多么“明智“的决定。

有人会问,这和AMD有什么关系?关系可大了。就在牙膏厂努力挤牙膏的时候,出任临时CEO的CFO开始疯狂清理库存,并将推出10纳米CPU的计划延期上市。纵观2018年Q3/Q4季度的新闻,英特尔缺货问题席卷了整个生产制造业,这让PC品牌厂商自那时起进入抢货浪潮。

而此时的AMD正潜心研发,准备跳过10纳米制程直接宣布上7纳米的芯片,掀起了一阵市场风暴,随之AMD的股价疯狂暴涨,由2018年6月的16元美金,到9月份上涨110%。

同年10月,有新闻媒体曝光牙膏厂开始挖AMD的人搞事,且不说事情真假,但不得不说此时的牙膏厂操作秀的飞起,临时出任CEO的CFO虽然没有在研发上给力,但是可从财报上看到,英特尔2018年的第三季度营收为192亿美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为64亿美元,同比增长42%,其营收与净利润均超出市场预期,且第四季度业绩展望也超出市场。

细思极恐:一个做半导体研发的公司潜心清库存还能实现净利润增长42%?是市场宠爱还是内心无奈?

而此时的AMD依然在研发的道路上继续钻研。2018年Q4季度,AMD股票又开始进入稳步发展期,同年10月AMD宣布7纳米CPU/GPU也即将在2019年发布。2019年,AMD推出了超微首款EPYC处理器的运算能力,已被证明足以取代英特尔Xeon系列服务器处理器,不只是在一个方面胜过英特尔,而是在每个方面都有了巨大改进。AMD降低了内核单价,增加了IPC(每个时钟周期能执行的指令数),承诺提供比同类英特尔处理器更多的内核。

腾讯数码说道:业界分析师预计,AMD服务器市场份额可能在未来12个月内翻番,2020年第二季度时达到10%。而此时它的股价已从2019年10月份30美金达到2020年1月份50美金,AMD的股票并不便宜,其市盈率为208倍,相比之下英特尔和英伟达分别为13.94和65.35。AMD的远期市盈率为45倍,是芯片股平均19倍的逾两倍,AMD也因此成为估值最高的芯片股。为了维持增长周期, AMD发布了许多产品,以技术为核心挑战其最大竞争对手英特尔。

虽然今年因为疫情原因有短暂的回落,但长期来看AMD始终是优质良股,如果你们买了,千万别说是我告诉你们的哇。

写在最后的话

近几年AMD强势逆袭,大有赶超英特尔之势,于是很多人开始高喊:AMD,YES!

但处理器市场是不是就已经变天了呢?不是,毕竟英特尔还占据着大头。

尼采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AMD现在就如同那个屠龙少年,但我们不应该希望看见英特尔这条龙被杀掉,以免少年最后变成恶龙。

AMD与英特尔两强相争,各有胜负,有来有回,相互制衡,这才是消费者最希望看见的场景,也是对消费者最有利的状态。

如果能在两大巨头之间出现第三个搅局者,处理器市场会不会更好一些呢?

当然了,我衷心希望这个角色是:国产处理器。

你可能感兴趣的:(AMD简史:按摩店的逆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