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

观念不仅来自于感觉,而且受感觉的制约,感觉越多,观念也就越多,如果没有感觉到一种东西,人们是无法对这种东西有什么观念的。- 伏尔泰


不论是过去两年多的写作取材也好,还是俱乐部大家的探讨也好,让我感触比较深刻的其中两点是:1)人们看问题时切入的视角不同;2)人们很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而忽略了本质。

这就导致了很多事情无法进行讨论,或者直接变为正反对峙,各说各话。

1,视角。

这是一个比较大、也比较复杂的话题。视角,其实是对人的一种挑战。挑战的是什么?挑战的是包容——是一种“君子和而不同”的胸怀。

包容,不是谄媚、不是圆滑,更不是没有自我,而是指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更全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虽然我们有自己的立场和坚持,我们也允许别人有他们的立场和坚持;别人的立场和坚持可能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但可以试着去理解。

如果你有好奇心,也可以去探索一下为什么不同,是什么导致的不同。

2,本质。

探索不一样视角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结果也会令我们感到惊喜,因为我们会看到本质。

看到本质有两点和视角相关:1)更加坚定了我们自己的观点,他人的观点是错误的;2)大家的观点是一致的,立场不一样而已。

这里有一点非常重要,立场不等于本质。本质是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是事实、是真相,属于客观范畴;立场通常是建立在个人需求或利益之上的,有一定的目的性,属于主观范畴。

(可能会有读者朋友对“真相”有不同的理解,这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此处的“真相”不用过度解读,也暂且不用上升到哲学范畴。)

3,摘要。

不管是“视角”还是“本质”,对人都有极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只有这样,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时,才可以客观地去审视。

本篇文章,不会展开论述“视角”。L小姐会把之前写过的相关文章整理出来,先让大家有个直观印象,后面会在合适的时机,慢慢延展。

——正面与反面的误区——

01,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 查看原文 

真正强大的人都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这不是一道是非题,更像一道多选题。

想要知道乐观与悲观之间的关联,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我们需要了解一个概念——斯托克代尔悖论。

什么是斯托克代尔悖论?

坚持你一定会成功的信念,同时,要面对现实中最残忍的事实,不论有多大的困难,不论它们是什么。

02,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 查看原文

真正的快乐意味着什么?

它所呈现出来的状态,绝对不是来自外在的一些刺激,而是来自你的内心。这是精神层面的感悟。

人在极度快乐的状态下时,会同时伴随着焦虑和不安,并不是越快乐越好。

一个只有“快乐过头”的人生,显然是不完整的,最终,也许你会忘记,什么是“快乐”?为什么“快乐”?因为任何事都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没有哀伤、愤怒,我们怎么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呢。

简单来说,真正的快乐就是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有意义的事情,通常都是来自于你自己的创造、贡献、给予,当别人从你这里获得帮助、鼓励时,你的内心是满足的。

——自我限制的误区——

03,什么是铜臭味? <- 查看原文

我们所知道的,市面上有各种各样主题的灵修团体,目的都是带领人们走向内心,寻求心灵深处的宁静。

“探索自己与金钱的关系,也会将你带到同样的地方。金钱,也是通往完整与内心宁静的道路,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不过,我就是见证者之一。”

最后你会发现,至始至终,所有的事情都与“金钱”没有关系。“金钱”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工具,是“人”把它变得“铜臭味”,但你可以做的更好——还“金钱”一个清白,让“金钱”呈现它的生命力。

04,怎么样才算努力? <- 查看原文

我们太急迫地想要别人看到自己在努力,太过在意自己努力后有没有结果。然后,打乱了自己的节奏,慌慌张张地往前冲刺。

检验自己是否努力了,是有方法的。那就是,在独处的时候真实地面对自己,然后诚实地告诉自己答案。很多人不愿意独处,不是他们不具备独处的能力,而是他们害怕面对自己,所以刻意地让自己融入人群、刻意地让自己很忙碌。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徒劳的。不要一昧地去追求结果,因为很多时候,事情总是事与愿违的,享受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小心,你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努力,达到了你预期的结果,那千万不要忘记告诉自己一声,我好幸运啊。

05,完美,并不存在 <- 查看原文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徒劳的。用“完美”套用一下这个说法就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不完美的。也许,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完美。

如何让事情“正常”运作起来,而不是“完美”运作起来。完成比完美重要。

完美,只不过是我们期待的一种理想状态。完美本身,不是天生就存在的,而是我们自己去打造的,说来说去,都是在讲“人”的一种能力。

你想让事情呈现理想的状态,那就努力靠你的行动去改变、去创造。

06,一年读多少本书才算读书呢 <- 查看原文

读书,是为了什么?

发现很多人读书,是为了读书,证明自己在读书、在学习。所以经常会把读了多少本书作为一个重要的标签,而且有些人还特别擅长画思维导图、做笔记。

一幅幅精良的思维导图、一份份整齐的读书笔记。

然后呢?

我的问题是,你自己的思考呢?

有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有没有办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书中所说?有没有把书中的理念运用于真实的情境中?比如工作、比如生活......

事实上,我们看到太多这样的案例,答案是否定的。

07,你还在为了读书而读书吗?<- 查看原文

确实,在某种程度上,阅读量对一个人信息的获取起着很大作用,量变到质变也需要经历这个过程。但这是有前提的,前提是,你得把信息转换成知识,这是一种能力。

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事是突然间就能会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L小姐常常会在阅读的时候落泪,就连枯燥的管理书也会泪流不止。这种时候其实已经说不清,是你的经历给了这本书灵魂,还是这本书唤醒了你的灵魂,也许,这正是读一本书的意义所在吧。至于作者想要表达什么,重要吗?一点也不。

也许,入戏,真诚地感受,才是知识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吧。

08,实现财务自由就自由了吗? <- 查看原文

为什么人们对财务自由有这么深的执念,就是大家对“生活开销”的理解有误。似乎在人们心里,对“生活开销”有一套标准,每个人都在为那个标准而奋斗,好像不达到那个标准就是失败的。

那个标准就是,我必须赚到多少钱才是成功的,成功后我就自由了,换句话说,财务自由就是成功。

这是多么荒谬的一个逻辑,人们自己给自己编制了一座牢笼,还乐此不疲。可是,你本来就是自由的啊,你却以为进入那座牢笼才是自由。

自由无关乎财务,自由是——自己有选择权,享受你能付得起代价的那种生活。讽刺的是,自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驾驭得了的,对于有些人来说,自由是他们承受不起的东西。

——状态和行动的误区——

9,内求与外求 <- 查看原文

什么是内求?

内求就是探索自己,最终,知道自己是谁,知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外求?

实现梦想的过程,就是外求。

这个过程,是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的。这时候,不再是静止的内求状态,停留在想上;你已经想好了,想好了就要行动,将想法落地、变为现实,这时候,是动态的外求状态。

内求,不是说,让我们沉溺于虚无的幻觉中,它只是一种状态,是我们面对这个纷杂的物质世界时,能够泰然处之的应对方式。只有当我们内心是平和状态时,才能做对的决定、做正确的选择。

外求,不是说,拼命地去追求那些与幸福无关的东西,而是要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梦想,要有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当人们为目标奋斗的时候,才能激活一个人的精、气、神。

10,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 查看原文

人们动不动就会搬出诸如“佛系”、“执着”这些词,来反驳“梦想”、“志向”、“追求”。

这些看似矛盾的东西其实一点也不矛盾,他们是互相关联的,协调统一的。

如我们上篇提到的:前者是状态,后者才是意义。一静一动,完美的结合。

What——初衷(Intention)

Why——意义(Purpose)

How——收获(Gain)

这是一个正向循环图,简单解释一下:

当你有了一个“念想”(Intention),这个念想也很有“意义”(Purpose)时,那就努力去把它变成现实,在你实现这个念想的路上,“收获”(Gain)一定会随之而来。顺序不能错。

-THE END-

L小姐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