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河曲政协征稿语)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己。今日的美丽河曲,由历史的尘埃里走来。千年轮回,只在一瞬。对于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其历史,风俗、古迹、人物、文化、产业等层面,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潜心追根溯源,倾情寻脉觅魂,觅其源、清其流、瞻其前,虑其后,为子孙后代留下历史的印迹。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要充分发扬乡贤对本乡本士的热爱,搜集家乡的各种史料:建筑,地貌、古会、墓碑、族谱、民歌、风俗、传说,娓娓道出村姓源流和家乡琐事,创作出溢满乡情和温情的村志文稿。寄望这部重视乡土历史文化的作品,唤起我们对昨日,对乡土的根的重视。
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本土文化艺术,留住我们的根。
戏皇村情况介绍
基本情况
戏皇村属沙泉镇,在河曲县城的东南方向,距离河曲县城72公里,距沙泉镇15公里。夹于韩保线和韩河线之间。属高山区,海拔1410米。面积6.65平方公里。南临东新尧村5公里,北临纸河村4.5公里。西临马束平村5公里,东临南后沟村2.5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739.2亩。其中平整出的土地有1000余亩。生态林面积7748.8亩。2000年度退耕还林面积427亩。2021年户籍人口48户111人。农业人口46户106人。
地形气候
戏皇村址坐落在山顶,地处黄土高原上的黄土丘陵区,村西炭窑庄峁海拔1447.6,窑龙峁海拔1430.2,台子峁海拔1443.7。地势大致成由西至东走向。境内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地貌成鸡爪形,沟壑纵横。因村子在高处,境内河流南部注入朱家川河,北部注入县川河,最后都注入黄河。
地域大致由四沟、五梁、七峁、组成。四沟有:东大沟,西柳沟,南发阳沟,北老爷庙沟。五梁有:庙梁、半切梁、青道梁、大前梁、花儿梁。七峁有:人家梁峁、、台子峁、西驼峁、窑龙峁、南场峁、孙家驼峁、炭窑庄峁。
本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来自内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多雨。春季气温较高,多风少雨;秋季短促凉爽,四季分明。村西北部接近县川河气候,霜冻迟;村东南部接近五寨气候,霜冻早。沟坝地为局部特殊气候,潮湿闷热,霜冻早。
戏皇村年平均气温3.8度至7度。年平均降雨量400至450毫米。无霜期135天至140天。
历史沿革
戏皇村从古就是一个小山村。史料记载,清朝顺治时《河曲县志》有“细行”村。从地下出土的墓碑等记载,和出土的一些磁瓦碎片、石器、钱币、炉灰、古村落遗址等推测。戏皇村宋代属火山军。原名“细巷”,后来经过多年的自然灾害侵蚀和不同时期的文化理念,逐步演变成现在的“戏皇”村。村内人口都是过去逃荒种地迁居而来。村虽不大,有张、王、菅、贾、刘、樊等姓氏,是一个杂姓村。
戏皇村清末属大塔地方管辖。民国时期属旧县区。新中国成立后,划归红崖峁乡。1956年与后沟村合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划归阴塔人民公社。1959年划归沙泉人民公社。1965年又划归阴塔人民公社。1981年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归阴塔乡政府。2001年阴塔乡并入沙泉乡,又重归沙泉乡政府。2021年合村并镇,戏皇村并入东新尧中心村,戏皇村成为自然村至今。
产业情况
戏皇村土地广博,且水资源缺乏,自古就以旱作种植为主,兼养殖业。没有商业、也没有厂矿企业。
种植业
在清、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戏皇村主要种植糜子、谷子、土豆、豌豆、油料等,特别以油料著称,戏皇村种植油料不仅产量高,出油率也高,关键是油气重,味道香,闻名乡里。周边油坊抢着购买戏皇村的油子。可以说在那个时期,是种油料养活了戏皇人。后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不断引进新品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粮食新品种不断更新,新品种产量高,收入高。油料产量已跟不上粮食新品种产量,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脂黄油不再是人们追求的食品。油料种植也就慢慢地被粮食新品种种植取代。现在村民们主要种植张杂谷、马铃薯晋薯16,以及玉米、高粱等农作物。
养殖业
主要养殖羊、猪、牛、鸡等。戏皇村人少地多,荒山荒坡多,自古人们就重视养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正是集体化时代,村集体年养羊在500至600只左右,集体办养猪场。村民们家家户户都养猪和鸡。到了八十年代后,生产承包责任制,为应变市场和产业结构调整,个户人家渐渐不养猪了。但是羊一直在养,延续至今,村里现在有羊200余只,其中圈养30余只。去年还有一户办起了养猪场。
戏皇村属于高山区,人少地多,土地资源广博,加之党和国家的脱贫攻坚好政策,给戏皇村打出了深井水,解决了戏皇人多年来吃水难问题。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种、养殖,是戏皇村民拓展产业以增收入的好出路,可惜的是村里的老年人干不动了,年轻人又不愿回村。
林业
木材林树种有:杨、柳、槐、榆、松等。
花果树树种有:海棠树、海红树、苹果树、梨树、桃树、杏树等。灌木林有:柠条、沙棘等。
杨树林有555.97亩,松树林有283.22亩,灌木林有6900亩,
退耕还林:427亩。
戏皇村有植树造林专业合作社一个。
矿业
主要有粘土和石灰岩(青石),过去人们作为修房盖屋的主要材料。部分沟里也有少量的铁矿石和砂石。
文教卫生
戏皇村在解放前没有文教卫生方面的记载。解放后1957年开办四年制小学,当时校舍是租借村民窑洞,第一任教师是南后沟村杨振存。1969年校舍搬入村集体窑洞。1974年集体新配备了课桌凳,结束了炕桌念书的历史。1976年改五年制小学。1997年新建学校房三间。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村里的孩子往城里涌,2003年村里没有孩子上学,学校关闭。
1958年成立合作医疗,张三连是第一任保健员,并配置简单的常用药、感冒药。1973年保健员改赤脚医生,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到2018年脱贫攻坚,与东新尧村合并开办医疗服务诊所,坐诊医生一名。
党政社团
戏皇村1947年土地改革,成立党小组。
1953年成立互助组,组长:菅双生
1955年成立党支部,书记:菅志荣。成立合作社,社长:王连师。(1956年与后沟村合社,1958年分开)。
1958年成立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菅志荣,大队主任:张存林。
1966年文化大革命,成立革命委员会,主任:张存林,副主任:刘觅生。
1967年恢复党组织领导,支部书记:张存林,主任:刘觅生。
1981年生产承包责任制,支部书记:张林希,大队改村委会,主任:刘觅生。
在此期间,共青团,妇女联合会,民兵组织均在建。
2020年底全村党员8人。
2021年戏皇村并入东新尧行政村。
人物人才
戏皇村背靠龙石,山峰奇秀,沟壑回环。也真是“盘龙卧虎是宝地,奇峰峻岭出高才”。近百年来,戏皇村虽然是一个百十来口人的小山村,却人才辈出。他们带着戏皇村的灵秀之气,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是祖宗的荣耀,戏皇村的骄傲。
已故人物
张贵生: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八路军,参加了多次与日寇的战斗。建国后转业到青海省物资局,后担任物资局局长。
王昌狗: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某连当机枪射手。在解放榆林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河曲烈士林园为他树碑留名。王昌狗的英雄事迹,一直被戏皇人传颂,他是戏皇人心中的英雄,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现代人物
张 盛:曾在巡镇干部培训班学习,后到河曲县武装部工作。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张盛参加自愿军来到东北,做后勤保障工作。后到山东空军速成班学习,毕业后回到部队。抗美援朝胜利后,张盛离开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卫生厅工作,后又到河南省检察院工作,离休时为副厅级。
刘元生:建国后就读于巡镇中学,他是戏皇村最早的中学生。1958年毕业参加工作,1964年参加“四清”工作。1968年先后在红崖峁公社、单寨公社工作,80年代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刘元生调回阴塔乡担任纪委书记、副乡长。现已退休。
80年代改革开放,乡村经济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教育制度改革,恢复了高考制度。戏皇村有志青年通过刻苦学习,成为戏皇小山村出类拔萃的人才。同时也有满怀爱国热情的有志青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家卫国,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刘向东:西安军政大学毕业,哈尔滨空军飞行学院工作。现任政治部主任,空军大校,正师级。
张秀文:原平农科院校毕业,曾在旧县乡工作,沙泉乡任乡长,鹿固乡任书记,河曲县副县长,河曲县政协主席。
王春毅:西安冶金学院毕业,现任河南洛钼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分公司书记。
刘向青:大同医学院毕业,曾在河曲县妇婴医院工作,现在河曲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张秀峰:初中毕业,1998年参军。2011年专业地方。现在陕西省安康市横沟学校工作。
张飞雄:五寨师范学院毕业,曾在阴塔联校任教,现在县委办工作。
王志华:内蒙科技大学毕业,现在同煤集团十矿机电科,技术员。
庙宇
据笔者走访村里的老者及考察遗址碎石、瓦片。得知戏皇村原古庙宇大型的有:龙王庙、白龙庙、老爷庙。规模比较小的庙有:五道庙、山神庙、土地庙等。这些庙宇历经多年的风雨沧桑,陈旧破损,后又遭文革损毁。全部成了废墟。
2017年,戏皇村民自发组织重建龙王庙。推选张怀亮、菅来虎、张永忠三人组成筹委会。负责筹建龙王庙。通过村民积款、积工,耗时2个多月,花费5万余元,用工200多个,新龙王庙终于落成。于2017年5月18日为龙王庙开光唱戏。
基础设施、村容村貌
戏皇村七十年代山路崎岖只能小平车出入,九十年代铲通乡村公路,也只能四轮车通行。2009年乡村公路硬化(宽3.5米),实现了小汽车、农用车可以进村。2012年到户路全部硬化,实现了家家户户硬化路。并在村里的街道上安装了太阳能路灯。2018年脱贫攻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公路拓宽成4.5米,重新硬化。实现了村里通客车。
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过村民积资、投工,接通了照明电。油灯照明成了历史。家用电器进村入户。2020年接通动力电。
由于戏皇村位于河曲县与五寨县交界处,与五寨县接壤,居住风俗与五寨相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都是土窑洞石口子。到八九十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开始修建石窑洞,原来的土窑洞渐渐被石窑洞取代。到2018年脱贫攻坚,戏皇村有十九户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村里的住房全部铲除或封堵。
村集体1997年新盖的三间学校房,由于学校无生源关闭,现已改造成村委会。同时于2018年新建文化活动室(室内藏书二百余册)和文化活动广场(广场有健身器材五件套,乒乓台案一副,二人台乐器齐全)。于2020年新建粮食加工房,配置小钢磨、锥型磨、推碾机三套,解决了村民加工难问题。
于2012年新建400方土豆储存库一座,解决了村民土豆储存难、出售难、不集中的弊端。
2018年宽带进村入户,并安装了信号塔,实现了网络全覆盖。
2018年,新建100方积雨场一座,人们再不用走几里路去沟里挑水吃了。2020年政府又给打出深井水,并铺设管道,自来水入户。解决了戏皇人多少年来吃水难的问题。
2019年至2020年戏皇村平田整地、造地共计千余亩,原来的坡洼地平整成机耕良田。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耕作。
经过三年脱贫攻坚,二年的脱贫巩固,不但让戏皇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活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而且改变了旧的传统观念,提高了认识,环境优美是幸福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经过2021年“六乱”整治,村内粪堆、柴堆不见了,污水、垃圾没有了。村容村貌整洁、干净、怡人。
半个多世纪以来,戏皇村历届支部、村委攻坚克难,奋力拼搏,为戏皇村的稳定和发展付出艰辛的努力,创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进入新时代,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将带领全体村民积极进取,不忘初心,乘乡村振兴的东风,抓机遇、挖潜力,积极探索戏皇村新的发展方向,再续戏皇新篇章。
发布:晋北文化平台
供稿:王引祥
编审:张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