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紫藤正盛。伴随着它馥郁的香气,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慕,我来到了美丽的西南大学,与来自甘肃省四面八方的99名优秀教师一起 ,参加由甘肃省教育厅组织、由西南大学培训学院承办的“甘肃省省级培训项目市县教师培训专家团队培训班(第五期)”的学习。
整整十天的培训,氤氲在紫藤的香气中,沐浴着濛濛的烟雨,追良师,伴益友,一切皆是最美的遇见!此刻,静心回望,仍历历在目,流连忘返。
一、“长堤春水绿悠悠”——遇见最美课程
此次学习,谓“师者之师”培训,针对培训目标,西南大学培训学院为我们设计了既有专业性又有通识性的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自认为是我多次学习中质量很高的一次,堪称最美。
课程涉及的面广而点小,在开阔学员视野的同时,又能启迪我们就某个点做深入思考、专项研究。如从“教师的核心素养”到“培训者的胜任力”;从“工作坊的建设与实施”到“教师培训方式的创新”;从“片区的校本教研”到“送教下乡的组织实施”;从“做能担当善作为的领导干部”到“内涵式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从“课程改革的深化与校本课程建设”到“研究共同体运行转型实践探索”;从“构建市县教师培训团队的路径和方法”到“体验式市县教师培训团队建设”……整个课程的设计,有理论,有实践,有思路,有方法,有师德修养,有专业素养,而且课程将理论学习与学员的已知经验有效链接起来,既适合当下身为教师及管理者的我们借鉴学习,也为未来我们走上“师者之师”的平台奠定了思想基础。
如果把此次学习比喻为一段旅行的话,可以说一个课程就是一幅景,十天的课程整合到一起,恰如一处风景宜人之地,令人赏心悦目。当然,也可谓之为一幅色彩饱满之画卷——“长堤春水绿悠悠”,画中,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一条涓涓溪流正流淌而出,一路向前,所到之处皆得以滋润。静水深流,流过我们的心田,又带着我们一起向前流去。
二、“万紫千红总是春”——遇见卓越之师
重庆的教育很是先进,不论教育思想还是教育实践,应该都走在全国的前列。此次培训,我们有幸聆听到了很多来自于重庆本土的优秀讲师给我们上的课。这些培训老师堪称卓越!
从重庆市整个师资培训的顶层设计者——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田伟主任,到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一线教研员王小毅老师:从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永友教授,到重庆名师尹祖琴老师……他们的激情、口才、专业素养及培训技巧,无一不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当然,我认为他们身上最具魅力的还是对教育的那一份情怀以及对专业的那一份热爱,正是因为深深的教育情怀与厚实的专业素养,才使得他们的人格魅力更为闪光。其中,有几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李代文院长,用重庆普通话给我们演绎了什么叫幽默和才思兼具。他那激情满满且极富感染力的讲座,如演讲一般吸引人,同时又是满满的干货。他让我知道了重庆的进修学校不是“进去休息的学校”,而是研训一体的强大的科研部门及培训机构;他也让我知道了教研员该如何引领老师们做教研。
田伟主任,重庆师资培训的顶层设计者,年轻有为,学识渊博,幽默风趣,且极富个人修养。他时而妙语连珠,时而深情款款,不经意中总能牢牢抓住你的心,带给你在心灵深处一震的感觉。
西南大学马列主义政治学院的王永友教授,以真实与情怀解读道德和政治,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带给你满满的正能量!第一次觉得原来政治课可以上成这样!
最后一天给我们上课的尹祖琴老师,作为重庆语文学科的名师,告诉了我什么是真正的专业素养!教材内容脱口而出,教学案例信手拈来,她一路秉承着“真”,上真课,说真话,做真研究,风风火火地走到了今天,成为了重庆语文届的领航人!作为一名语文学科教师,我爱极了这场讲座,它真的堪称压轴。三个小时内,尹老师的激情与专业素养一次又一次吸引我,感染我,甚至震撼我,而她的“真”更是深深打动着我,我欣赏并仰慕这样一个长相平平却魅力四射的小个儿中年女老师。
………
不止是这四位,所有老师都这样卓越!不管他有怎样的专业,不管他的研究方向是什么,不管他是管理者还是一线教研员,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专业素养极其深厚,研究态度极其专注。在此基础上,他们用强大的思想,丰厚的学识,圆润俱足的智慧,构成了自己闪光的人格魅力!恰如三月里绽放的朵朵鲜花,虽香味不同、各美其美,但是都散发着浓郁的春天气息,深深地吸引着教室里的每一位学员。正所谓“万紫千红总是春”!我相信,这就是知识的魅力,这就是培训的意义,这就是对师者之师最好的注解!
专程从兰州赶过去给我们做培训的兰州文理学院张兆勤副院长,从甘肃本土的乡村教育现状分析入手,给我们讲解了新时代教师培训团队的使命、任务及构建培训团队的路径、方法、建设策略等,她满怀激情地以极其接地气的讲座内容从操作性层面给了我们方向,同样令人受益匪浅。
当然,从所有讲师这里,我也看到了自己的无知与浅薄,所以,整个培训中,我一直在做一件事:反观自己。这种种反观,让我得以遇见自己。
三、“春入眉心两点愁”——遇见期许中的自己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诗人白居易的《春词》中,低低的花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而此次培训,将点点愁意带入了我的内心。
培训过程中,我被老师们的专业素养、专业精神、丰厚学识及人格魅力一次又一次感染着、打动着,但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无知与浅薄,让我在一次次为知识陶醉的同时,也一次次汗颜。汗颜之余,我不断追问自己:
我有什么——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什么?
作为一名师者之师,我又有什么?
数次追问之后,我惊觉:不论是理论素养的积淀,还是专业技能的夯实,不论是站在讲台上的水平,还是研究课题的能力,和这些卓越的师者之师相比,除了一点雕虫小技,我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自信展示并征服同行的东西。身为一名教学副校长,一名骨干教师,我怎能不为自己发愁?!静下心来,将目光放在未来,我默默地告诉自己:师者之师,唯学为上!是的,未来,唯有学习才是上策。
1.自我学习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那么,最好的学习一定是自我学习。今后,我将在现有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再多一点专业自觉性,挤出更多时间,加大读书力度,扩大阅读范围——不只要精读专业书籍,还应略读一些跨专业的书籍,身为一位语文老师,更要去阅读人文书籍,以夯实专业素养,增加自身底蕴。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我愿意在书写自己阅读史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精神成长。
当然,光读书不行,在读书的同时,我还要结合支教把写随笔这件事坚持下去,并期待做得更有质量,因为行思结合方能致远。
成长是永远的事,自我学习是不懈成长之旅中最好的一条路,我愿一直走在这条路上。
2.多视角学习。
如果说以前的学习,我只是从“教师”这一视角出发的话,那么今后的学习,我还将关注“师者之师”这一视角。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师,除了具备一定学识和专业素养之外,他必须还要从“成人学习需求”和“成人学习心理”这两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要积极关注国家的教育政策、要多收集教育教学案例、要学习适合成人的表达方式、要练习培训技巧等,以此拓宽视野,提升素质、夯实底蕴,让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师者之师,同时也能更好地去带动和引领身边的人。
3.聚焦性学习。
几天的培训下来,我有一种很强烈的危机意识——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没有站稳自己的三尺讲台,自己的专业能力正在面临来自身边人的威胁与挑战。
其实,三年来,因种种原因离开语文讲台的这段时光中,这种危机意识从来没有消失过,但是此次培训有力地强化了它。此刻,再次思考这一问题,我深深地认识到:身为教师,站稳讲台才是最大的底气。好在我开始了自己的支教生涯,这段初中语文教学的经历,一定能成为我这个小学语文老师底气的组成部分之一。
向后看,为的是往前想。今后,我一定要在追求精神成长的同时,聚焦于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带着工作室成员一起致力于教学能力的二次发展,走出“学科育分”的窄域,追求“学科育人”的目标,努力做到让老师在讲台上成就学生,让学生在成长中成就教师!
师者之师,唯学为上!有了文化的底蕴,才能有智慧的底色,才能自信地站在一名培训师的讲台上!期待在今后不断的学习中,我能从多方面成长为一名师者之师,以不负此次甘肃省教育厅及诸位西南地区学者培训的辛劳。
想到这里,我的愁意顿减了一半,仿佛有希望从心底升起。原来,所有的发生都是有意义的,先前心底泛起的那点愁意,是为了让我遇见期许已久的自己!
三月,西大的校园紫藤正盛,摇曳生姿处若蝶舞翩跹;三月,勃发的自然春意渐浓,唤醒万物时似灌顶醍醐。而我,则因在西大邂逅了一场知识之盛宴、精神之洗礼,正搭车前往春天。新时代的筑梦者们,师者之师,唯学为上,愿你我能在知识的春天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