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阳光,晴朗的午后,五二班的教室里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原来孩子们在掰大蒜,他们把一头头饱满的大蒜一瓣一瓣地掰开,为种大蒜做准备,偌大的蒜瓣儿和蒜头在孩子的小手里显得真大。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孩子们抱着大蒜种子,拿着工具,兴高采烈地地坐上大黄蜂校车去田园校区的班级一亩田里种大蒜。
“七月葱,八月蒜,九月不栽是懒汉”!此时正是种大蒜的季节。
平整的班级一亩田,土地松软而又湿润,七个家长早已来到地头笑眯眯地等着孩子们。
大山老师来了,告诉孩子们种蒜的时候,尖尖的小头朝上,有须根的大头朝下。
洋葱老师来了,看到蒜比较多,建议孩子们种得稍微稠密一些,到时候可以剔着吃蒜苗。
班级一亩田被整齐的畦分成了均匀的六块儿,孩子们分成了十二组,东边六组,西边六组。每组由家长或老师带着,从东西两边开始种,最后向中间“会师”。
大人挖横沟或者刨坑,孩子们负责种蒜。有的拿蒜递蒜,有的摆蒜,有的封土,各小组成员分好工后便开始忙碌了。
你拿着装大蒜的筒、箱子、袋子在前面递蒜“打前锋”,我接过蒜往横沟里或小坑里摆蒜“做主力”,他在后面封土“当后卫”,大家分工明确,合作密切。
虽然孩子们的动作不是那么娴熟,但是他们一个个认真地按老师或家长的要求去做。一条横沟里摆六个蒜瓣儿,他们一定会做到一个不多,一个不少,为了保持株距均匀,他们用小手量了又量,把数学老师教的平均分知识及时用上。
34个小身影撒在一亩田里,一亩田里热闹极了,叽叽喳喳的声音不时传来。
“呵呵,你的鼻子上都是土!”
“哈哈,你的头发上有蒜皮!”
“嘻嘻,这个大蒜长得这么大,白白胖胖的,多像你呀!”
“哦!那么这个小不点儿就是你了!”
明媚的阳光照在一亩田里,一亩田里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希望。这些可爱的小身影在一亩田里晃动着、忙碌着,像一个个灵动的小天使。他们擦着汗,种着蒜,一个个额头上亮晶晶的,每一张脸都在笑,像红扑扑的苹果上挂着晶莹的露珠。
“谢梦昊,这个蒜瓣儿摆在这里好像太挤了!往右边挪一点儿吧!”
“好的!唐中楷,你看这样可以吗?”
“可以了,间距绝对平均!”
“哎!小心这里哦!别踩这里,我刚刚种下了一行蒜!”
“高易霏,王家妮组好像比咱们组快了一些!我们得加油了!”
“好!我们绝对不能落后!加油!”
“赵哲昊,你出汗了!”
“呵呵,杨意然,你也出汗了!”
家长手把手地教孩子种蒜,这样的画面很美、很温馨!
“赫男,你看爸爸是这样封土的!两只手扒着土往中间拢,土埋得太浅的话大蒜容易晒干,埋得太深的话大蒜不容易发芽!大约四五厘米深就可以了!”
“好!是这么深吧?”孩子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比划着。
“对!这样的深度最合适。”
“对,就是这样摆!你真聪明,一学就会!”林杨一心妈妈一边教一边表扬秦子涵,她教得很仔细,孩子学得很认真。
“来,叔叔给你做个示范,认真看哦!”杨意然爸爸一边给李赫男做示范,一边耐心地讲解,他们认真的样子令人为之动容。
“刨坑也是有学问的哟!坑距均匀,深浅适宜!”李赫男爸爸又来手把手地教安奕臣和魏子骞了。
“蒜的小头朝上,大头朝下,是不是很简单?”热心的林杨一心妈妈又在教张科诺和郑佳乐了。
“孩子,蒜要摆正哦!”郑佳乐妈妈一边帮张嘉一扶正大蒜一边说,旁边的郭宸溪认真地看着、听着、模仿着、做着。
“子骞,你学会了吗?”李赫男爸爸又带出了一个徒弟!
“前锋”递大蒜,“主力”摆大蒜,“后卫”封土,每一组的孩子都是这样分工,他们分工完美,配合默契!
“对,就是这样,恭喜你学会种蒜了!”
“阿姨,一行种六个,您怎么种了八个呀?”较真的孩子不解地问。
“呵呵,好认真的孩子!洋葱老师说咱班的大蒜太多了,我们可以种得稠密一些,等蒜苗长出来的时候剔苗。”
“哦!”孩子甜甜地笑了。
你摆蒜,我埋土,合作愉快。
“阿姨,大蒜什么时候发芽?”
“大约一两个星期吧!”
“叔叔,什么时候可以吃蒜苗?”
“农民有句谚语叫‘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绿丛丛。’意思是:冬月正是白菜收获的时节,家家户户都能吃到白菜,而在腊月,大蒜长成了蒜苗,葱绿葱绿的,就可以吃蒜苗了!”
“哦!下周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浇水,让大蒜赶快发芽!”
“下周日我们也来,咱们不见不散哦!”
“老师,我们组快种完了!”
“好厉害!效率真高!”
“老师,我们组东西两头‘会师’了!”
“老师,我们这一组也种完了!”
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一亩田都种上了大蒜。
望着种好的一亩田,老师、家长、孩子都开心地笑了!
在一亩田里忙碌的人最美,最美的人在做最有意义的事。艾瑞德的孩子在教室里琅琅读书,放下书本来到班级一亩田里会种地,他们爱读书、懂稼穑,更爱劳动。二十四节气背得滚瓜烂熟,每个节气该种什么该收什么张口即来,他们和老师、父母一起亲手种小麦、玉米、油菜、红薯、大豆、芝麻、花生、萝卜、大蒜、菠菜、香菜……亲身体会“粒粒皆辛苦”的含义。种植是快乐的,收获是开心的,艾瑞德的孩子个个都爱劳动,因为他们知道: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