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自卑与卓越
在每个人身上,追求优越感和自卑感是并存的。而二者并不是紧密连接的,他们之间是有一条沟壑。
沟壑的宽度和深度取决于自卑程度和卓越目标的设定,也可以说只取决于自卑程度。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越是自卑的人,越想通过努力去获得优越感以补偿自卑心理。因而常常设定过高的目标。比如,把自己幻想成为一位十分卓越的人物。
一旦发现自己无法到达那样的高度,或者无法对抗遇到的困难,就再也不能勇往直前,而是主动放弃了追逐。
于是,掉入了沟壑。
02自卑的影响
据数据统计,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其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不过别担心,正常的自卑感给人带来的影响并不大。
因为任何自卑感都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相应的补偿。
比如,害怕游泳的人,一旦学会了游泳,他在这方面就会变得更加自信。
或者一个不善长交际的人,他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不错的成就,就会对先前的自卑感给予相应的补偿。
除非这种自卑感已经阻碍了他对优越感的追求,或者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自卑感加剧到使人无法承受的程度时,就会形成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是自卑感的膨胀和放大,它驱使人们追逐唾手可得的补偿和似是而非的满足。
同时,这种自卑情结过分夸大、消减了自己对抗困难的勇气,于是就会堵住通往成功之路。
03自卑的表现
众所周知,那些不敢直视大人眼睛的孩子都心存疑虑。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品德缺失,或者沾染了什么不良习性。他们回避眼神只是表明他们不想与别人接触哪怕只是短暂的一小会儿。
有时,你招呼一个孩子过来时,他靠近你的距离也类似眼神回避信号。许多孩子会先保持一段距离,观察一下情况如何,然后决定在必要的时候才接近你。
有些孩子在和别人说话时声音很小或者口吃,胆小退缩,或者身体摇摇晃晃不能站直。
这是一般容易理解的自卑感。
然而它的相反方向,甚至对立面也同样存在自卑感。
有的孩子在和别人交谈时咄咄逼人、言辞锋利。
有的孩子试图欺压弱小,或者只与比他们弱的人交往。
也有些孩子总是表现得傲慢无礼;他也从来不在人前抱怨,因为他把别人的同情视为奇耻大辱。他从来不在人前落泪,甚至在本该哭泣的时候大笑起来,因此给人一种缺乏感情的冷酷印象。
事实上,这正是他脆弱的表现。
有的孩子上学总是忘记带书包,或者忘记老师留的作业。或者一件事情你告诉他多少遍他就是记不住。即使你打了他他依然会忘记。他不但对抗你的告诫,很有可能他还会像你证明他不怕挨打。
也有些对抗性极强的孩子经常不修边幅,他们习惯性地咬指甲、抠鼻子、顽固不化。
这样的孩子多数生长在严厉苛刻的家庭,他们会以一贯的敌对态度看待他人。把任何督促他们的手段都理解为压制他们的手段。他们总是感到束缚,稍有机会就会反抗。
也有成年男孩交往女朋友的时候,只选择那些非常温柔顺从的女孩。这不是异性相吸,而是一种补偿心理。
04自卑情结的形成
上述说过,一般的自卑感影响并不大,但出现自卑情结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自卑情结的形成大概有如下原因。
一、自身的身体状况。有的孩子天生身体有某方面的缺陷或者身体孱弱、或者相貌丑陋,一旦自卑感强烈占据内心,即使后面和其他孩子一样,也很难消除心理阴影。
二、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在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影响。
三、苛责的成长环境。认为自己被压制,一味的反抗,并形成错误的追逐目标。
了解了上述种种,但这似乎并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下面的章节才是。
05如何防止儿童出现自卑情结
我们还要了解一个事实:影响儿童成长的决定性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客观环境(虽然受它们的影响也很大),而是他们对外在环境的评价,以及他们对自身以及世界关系的看法。
这段话不难理解。举个例子。
一般认为,健康的心灵与健康的身体总是相伴而生。其实,未必如此。
健康的心灵也可能寓于有缺陷的身体之中,只要他能鼓足勇气面对生活的困难。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器官完好、身体健康,但他遭遇了不幸的经历,并由此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错误的看法,那么,不健康的心理也会因此而生。
通俗地说,也就是儿童成长关键在于自己对自己以及世界的看法。
比如,当一个孩子的大部分科目都比较优秀,但只是某一个科目——通常是数学——成绩不尽如人意时,他们的智力就会遭到怀疑。那些算术不好的孩子,一旦被这一学科难住,就不再愿意在这方面继续努力。
他们一开始并没有否定自己,而是外界对他们错误的评价导致他们对自己进行了错误的评价。从此在这一方面便止步不前。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普遍的谬论认为:男孩比女孩更擅长数学。
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发现,许多女性都成为了非常优秀的数学家和统计学专家。
女孩听到人们常说的论调就是,“男孩比女孩更精于计算”,她们听到这种话自然会对数学失去信心。从而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了错误判断。
通过上面我们可以了解到防止儿童产生自卑心理的最直接的一点就是:不要随便否定孩子。
如果你能积极鼓励并对他进行正确的指导固然是好,如果不能,至少不要随意否定他。不要因为你的否定使得他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错误的判断。
其次,我们还要帮助他们培养伴随年龄成长应有的能力。如,独立吃饭穿衣、与人交朋友、正确表达自己、礼貌待人等等。
和同龄孩子一样,他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更少的产生自卑感。
第三点:不要忽视孩子的感受。
这一点在有两个宝宝的家里比较容易出现。一方面是爸爸妈妈的精力有限,有了二宝以后必然没有更多的时间放在大宝身上。另一方面更小的宝宝总是更讨人喜欢,本身具备着可爱的特质。同时,通常人们对小宝更有耐心,他们的理由是:他还小嘛。
本来属于大宝全部的爱现在要分一半给弟弟/妹妹,甚至更多,他/她突然感到备受冷落。他/她想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的爱,但可能屡次不得逞。于是他/她无理取闹,甚至表现出了很多令人生气的行为。父母训斥他、责罚他。但这种情况却发生的越来越多。因为他用错误的方式成功的引起了父母的关注,即便是责罚。
第四点:不要溺爱孩子
有个成语叫做过犹不及。对待孩子也一样,既不能忽视,也不要溺爱。溺爱中成长的孩子同样危险。
有些被上一辈人带大的孩子,因为“隔辈亲”,他们享受到了更多纵容。只要孩子有要求,一般都会无条件地得到满足。这就造成了他们身上可能存在一些不良的习性。当有一天离开这个溺爱的巢穴时,他们会极度不适应。从而引起了心理极大的变化,甚至留下阴影。
成人的教育是自我指导的过程,孩子的教育是需要成人指导的过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认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