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榨汁机般的阅读模式——探究式阅读

有这样一本书,大小16K,约500页。那么,阅读这样的一本书,你需要多长时间呢?

一个月?我相信对不少人而言,这样的速度已经很快了,毕竟一年12本书的节奏了啊。但是,对不少牛人而言,这样的一本书,阅读只需要1-2小时!

震不震惊?惊不惊喜?

随着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的到来,阅读这种自我学习方式已经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亦是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仿佛知识的国王,却仍旧摆脱不了贫穷的本质;有人却通过阅读步步高升,获得了事业和知识的双丰收,真正地实践了知识就是力量。

不得不说,对所有人而言,高效阅读是改善自我状态的不可或缺的高效实惠的学习方式。

那么,怎样才能高效阅读呢?笔者通过对番茄阅读法、拆书阅读法等阅读方法的了解,通过对社群阅读教学的亲身体验,笔者认为将科学探索思路引入阅读,进行“探究式阅读”,简单易行,且成效斐然。

一、我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爱丽丝梦游仙境》,有这样一个桥段。走到岔路口的爱丽丝,见到一只柴郡猫坐在树上,爱丽丝问:“我该走那条路呢?”猫反问:“你要走哪条路?”爱丽丝答道:“我不知道。” 猫说:“那么,这个问题不重要。”

不知道自己的目标,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所谓的选择就毫无意义。转移到阅读上,我们在阅读前需要知道:“我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或者说,我的需求是什么?我想通过阅读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比如,我阅读的目的是夯实自己的职业技能,或者拓展自己的眼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等。有了目的,阅读才有了动力和意义,接下来的一切才会更加的水到渠成。

虽然看似功利,但却十分有效。解决问题是所有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也是科学研究的源动力,甚至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用在阅读上,成效显著。

二、针对这个问题,我应当寻找怎样的书籍?

在科学探究领域,有了问题,下一步就是着手寻找相关资料了。用在阅读上,就是寻找我们的目标书籍。那么,我们如何寻找目标书籍呢?

《五维学习力》提出了一个概念,“学习金字塔”,很好地对我们学习的内容进行了分类。想象,我们站在金字塔的中间,亲密接触“自我认知”,是我们一生最核心最难的事业;头顶“世界观”,是我们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完善的产品;脚下踩着“做事效率”和“做人乐趣”两大基石,一紧一松地平衡着我们的人生。

这就是阅读的四种目的:加深“自我认知”,可以选择心理学、情绪、沟通、性格方面的书籍,比如《情商》《被讨厌的勇气》等;构建“世界观”,不妨选择哲学、历史、生物学、科学方面的书籍,如《世界观》《大历史》等;提升“做事效率”,可以翻翻《高效能认识的7个习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做事的常识》《这就是OKR》等;寻找“做人乐趣”,可以选择漫画、散文、小说等等。

知道了大概的类别,就容易找到书籍的大致位置了,接下来就是精挑细选的活儿。带着问题浏览目录,搜索答案可能存在的章节,大致浏览章节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初步判断能找到答案的可能性,如果可能性大,那么就是它了;如果并未找到想到的一字半句,那么另觅它书,直到找到为止。

在寻找书籍之前,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想要的内容,可以得到大数据的推荐,进一步缩小筛查的范围。这样的试错成本很低,能解决自己问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何乐而不为?

三、如何在茫茫文字中寻找目标信息?

笔者从小就是很珍惜书的人,认为对书的尊重不但在于保管,而且要从头读到尾。和大多数人一样,读书就只是读书,和行为处事是隔离开的,并不是追求改变目前的现状,而是填充知识拓展眼界,有点像死读书造就的书呆子,纸上谈兵。

这样的阅读仿佛复读机,知识的复制并不是阅读的真正目的,解决问题才是。阅读不应是复读机,而是榨汁机,榨出书中精髓,找到想要解决的问题的答案,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那么,如何把阅读修炼成榨汁机呢?

敲重点:千万别从头到尾地阅读!更不要每一次都是从头到尾地阅读!除了浪费时间只有浪费时间。

正确的做法是,快速浏览目录,和问题可能挂钩的章节,做上标记,然后随自己的喜好,可顺着读,也可倒着读,也可跳着读,怎么舒服怎么来,直到筛查完标记章节。

读完一本书,找到答案最好,没找到的话,换一本书,从头来过,直到对问题做出解答。这就仿佛科学探究的具体研究过程,一步步验证,一步步试错,直到得到更靠谱的结论。

四、我真的在阅读吗?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自己真的阅读了呢?

在这里,我们引入美国心理学家J.H.弗拉维尔在1976年提出的概念,“元认知”,简单来讲,就是我们“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就像采用大脑的第三视角,不断地审视大脑产生的每个想法,并进一步判断其是否正确,从而决定如何应对、如何改善。

迁移到阅读上面,我们可以利用“元认知”思维模式,对阅读这件事展开思考:我心中我用了什么方式读这本书?我的什么问题或者困惑被解决了?这本书好吗?为什么?如果自己来是作者,这本书还能怎么改善? 现在,更多的人称之为“复盘”。审视自己做过的事,进行总结、反馈、提升。用知识的输入,促进输出的能力,用知识输出,加强知识输入的效力。

有好的判断方法吗?笔者推荐阅读效果自评表,除书籍名称和阅读时间基本信息外,还包含阅读目的、阅读闭环、阅读监测等,如图2所示。

其中,阅读的闭环学习最有效的模式。就仿佛科学探究,得到结论并非终结,而要对结论进行验证,若验证正确,皆大欢喜;若验证不合适,或者发现了新的问题,那么新的科学探究就开始了。阅读也是一般,得到答案,并不是阅读的最终阶段,用答案来引导实践才是,实践时若发现答案需要更新或者遇到了新的问题,则当开启新一轮的阅读。

学习法非常多,阅读法也不少。但万变不离其中,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技能,指导日常学习和生活。

简而言之,探究式阅读,就是引用科学探究的思路,从问题入手,紧扣问题寻找资料,犹如榨汁机般寻找答案,最后进行实践验证。

当然,可能有人会问,如果没有问题,就不能开启阅读了吗?当然不是,阅读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展的一件事儿,不少问题,我们都是通过阅读提炼出来,再通过阅读解答的。

这样的探究式阅读,亲民实惠,适合任何人的需求,但愿一生实践。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启榨汁机般的阅读模式——探究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