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无法错过的文化盛宴

       印度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讲述的是一个失语症的巴基斯坦小萝莉莎希达与家人去印度清真寺拜佛祈愿,却在回国途中与家人走散后被印度大叔帕万千辛万苦送回国的故事。

       帕万心地善良,是印度教猴神哈努曼的虔诚信徒,在送小萝莉回国的过程中,他克服了宗教偏见,历史仇恨,一路上不但受到巴基斯坦士兵的阻拦,也受到来自内心的信仰的拷问,国家偏见,宗教信仰,历史问题,在他面前的种种困难,都被他的爱心所克服。当然,也遇见善良的士官,记者和好心的民众在帮助他们。最后,小萝莉平安回到巴基斯坦,猴大叔在民众的帮助下得以回国,并治好了小萝莉的失语症,感动了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人民,用爱感化两国历史仇恨。

       这部影片开头运用宗教的歌舞将观众带入情节,色彩斑斓的妆容与欢快的歌声使人仿佛身在此中,犹如一场宏大的歌舞视觉盛宴。

       然而,镜头一转,便到了与家人遗失的的小萝莉目不转睛的盯着猴神大叔,善良的大叔为小萝莉水喝并买了吃的,将小萝莉放在寺庙门口,然后不放心又送到警察局,最后被骗,差点将小萝莉送入火坑(妓院),一通折腾下来,大叔决定亲自送小萝莉回他的国家。于是,在大叔女朋友的支持下,大叔与小萝莉踏上了回巴基斯坦的路。

困难重重归乡路

       首先,帕万遇见小萝莉时,他并不想收养留她,而是将她送到警察局,希望官方能够帮助安顿小萝莉,警察的不作为让他不得不找黑中介,然而,黑中介将小萝莉卖到妓院后,大叔很愤怒,女友的支持加上本身的善良让他相信这是他所信奉的猴神对他的考验, 可是当他知道小女孩时穆斯林时,帕万心中十分纠结,这种宗教的纠结并没有使他退缩,而是接受了女孩穆斯林的身份。巴基斯坦与印度在历史问题上相互敌对,国家关系紧张,这让送小萝莉回家变得十分困难,大叔无法走正常程序出国,只能选择用偷渡的方式,偷渡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做的事情,可见大叔的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然而,在巴基斯坦边境被士兵逮住当成间谍还能脱身的,也是神一般的脱身了。正是这种大爱使他即使困难重重,也常常能够得到更多帮助,化险为夷。

       巴基斯坦的警察将他当作间谍,发动民众逮捕他,记者当开始是为了抓他,后来竟然成了他的同伙,一起护送小萝莉回家,还将他的事迹发到网上,把真相呈现在民众面前,发动民众的力量去救他,帮助他。在大爱面前,民众选择了帮助帕万,他们跨越了国际障碍和宗教拘束,一起齐聚边境,送帕万脱离危险。

       影片情节,节节紧扣,以爱为引导,宗教和国家问题为线索,一起一伏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契合紧密,在大爱这个主题面前,宗教信仰,国家敌对,历史不合,大人物与小人物,大环境与小环境,民众与军官,都是渺小的。

关于宗教

       印度猴神哈奴曼(Hanuman),别名哈鲁曼,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神猴,拥有四张脸和八只手,解救阿逾陀国王子罗摩之妻悉多,与罗刹恶魔罗波那大战,打败了魔王。相传,哈奴曼可飞腾于空中,其面容和身躯可随意变化,能移山倒海。又说,哈奴曼面如红宝石,毛色金黄,身躯高大,尾奇长,吼声如雷,力大无比,可移动山岳,可捕捉行云。哈努曼在印度的地位可谓是非常高的,人们供奉哈努曼,一方面是祈求本领高强的哈努曼帮助他们战胜困难,一方面是由于罗摩曾经许诺过,只要向哈努曼进贡朱砂和油,罗摩就会保佑他的愿望实现。

关于国家矛盾

       1885年,印度人成立了第一个本土政党“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民族运动领袖,“圣雄”甘地。

       穆斯林领袖的真纳于1920年脱离国大党,1931年,由英印穆斯林省份各省的首个字母组成的单词——“巴基斯坦”产生,作为英属印度穆斯林地区的统一称呼

       1945年二战结束,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对自治方案意见不一,导致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相互残杀的骚乱。

       1947年8月,印、巴正式分治,巴基斯坦宣告独立。此后,印巴两国为争夺克什米尔发生多次战争。成为双方解不开的死结,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相互屠杀产生的长久不信任和相互憎恶,对印巴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以小人物,平凡事,又冠以大爱为导线,剧中穿插宗教等民风民俗,以原生态表演呈现在屏幕之前,让观众在感动情节的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感受民风民俗,主角的选择上,也满足了观众的审美,故事矛盾起伏平缓而紧密,剧中不乏幽默与搞笑,是一部看了还想看的影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无法错过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