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后的我们,并不会丧失表达欲

图片发自App

文 | 刘奕欢

图| 微博@云朵插画

一. 

前段时间在一个初中同学群里,大家在群里分享了一篇日志。

我看了一下日志最初的记录时间,2013年。

是一个曾经玩的很要好的一个朋友写的,记录了很多初中时代的人和事,以及大家处在当时那个青涩年龄的各种状态。

没有很多华丽的词藻,多的是一种朴质真实,面对过去那种特有的珍贵和美好,日志看到最后的时候,莫名的一阵酸楚感从鼻尖涌过,感动之中又夹杂着很多惊讶。

为那个年龄赋予我们的敏感而感动,又惊讶于那个年龄的心思细腻,原来那个时候的我们,居然有如此旺盛的表达欲。

觉得那个时候的我们,还蛮有生命力的。

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生活的鞭策都比现在更为真诚和温柔。

开心的时候就肆意的笑。

难过的时候也能放开了的哭。

即使是悲伤、惆怅、焦虑、愤怒这些消极负面的情绪,也能敞开心扉的去咆哮释放。

虽然对成熟这个词有些模棱两可,但那种能坦率做自己,一吐为快的年少轻狂,站在这个二十多岁的桥段,又恰是我们现在正缺失的一部分。

图片发自App

二. 

我在平时和周围人聊天的过程中,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这种微妙感觉的存在。

这种感觉是,我们在成为一个愈发成熟稳重的人的同时,能够精确表达的能力却在逐渐退化和缩减。

就像很多人感叹的那样,我们好像变成了一个不会表达的人。

就连编辑一条信息的这种小事,都要在对话框里敲敲打打好长一段时间。

发一条简单的朋友圈,事先也要在心里纠结权衡好久。

甚至有时候,在一些日常的社交面前,都会语无伦次紧张到不能完整精准的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感知事物的能力在消退,这个年龄该有的好奇本能在逐渐丧失,对这个世界和自我的期待也在缩减。

图片发自App

三.   

就拿我自己来说,这些年也是越活越沉默,感知事物和自我表达的能力,就像一个长久没有运行的机器,变得越来越迟钝。

我算是一个95后,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95后或者是90后还在使用QQ这个社交软件。

我QQ里的动态从2017年就没有再更新过。

微博里曾经发过的情绪也早已被删除,平时也很少会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的私人生活状态。

与周围朋友在交谈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听到大家失落的抱怨一句:“有些话说了也未必能懂,还是自己消化吧。”

能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分享出来,公之于众,这本身就是需要一种带有勇气的随性和率真。

就像大多数人的朋友圈里呈现的那样,能够展现出来的往往是那些较为美好的东西,而对于那些负面的不愉快经历,我们都习惯了选择避而不谈。

总觉得大张旗鼓的把情绪全盘脱让所有人知道是一种羞耻和矫情。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不把负能量施加传达于别人,各自立场消化这样的一种策略,不打扰别人,也保护好自己。

开始学着去做一个安静冷漠的人。

图片发自App

四.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网络社交里,时不时会听到这样的叹息:成年后的我们,正在衰竭的表达欲,让我们成为了一个更无趣的人。

但据我所知了解到的是,表达欲丧失只是很多人在情绪之下的一种自我救赎和修复。

我们的表达欲依然很旺盛。

我们在某些事物面前的触动并非在退化,恰恰相反,那种雀跃的好奇心和情感触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更为强烈。

内心仍有着汹涌澎湃的丰富情感,想要表达的情绪依然很迫切。

对这个世界感知事物的敏感和细腻分毫不少,百味夹杂的情绪一如既往地充沛。

我偶尔会收到一些陌生朋友的留言,在留言框里是很长的一大段悲伤难过的话,向我倾诉内心的焦虑和绝望。

在这样的反馈下,我感受到的是,很多人缺失的不是充沛情感和表达能力的下降,缺少的是一个情绪释放的出口。

简言之,是没有可以倾诉悲伤和难过的对象。

“感同身受”这四个字放在现实中去体验并不容易。

是价值观和理念的不同让我们把想要继续表达的欲望给压制了起来。

我们只是不再轻易地把那份敏感和细腻透露出来。

最后. 

“表达”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

我希望成年后的我们,能始终保持那份充沛丰富的情感以及持续不断的表达欲。

不要让自己的思维就此枯竭。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年后的我们,并不会丧失表达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