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对话|论评判及中正状态

在ICF评估标准有一条:

保持教练状态

今天早晨教练小伙伴聊到不能“评判”,评判是一个中性词,是最难最高的境界~

我们的中正状态不是一根“电线杆”,而是

跟随客户,是一种活的“中正状态“,是“不倒翁”,有时我们去肯定鼓励客户,比如说:“非常好”,激发Ta的状态~

有时我们要挑战客户,让Ta关注更想要的~

例如客户提到“出去工作就不能带孩子,带孩子就工作不了”,当教练听到这句话时,要先去关注客户“真实意图”~

我听到你说在家待着带孩子啊,就不能工作啊,出去工作就不能带孩子,那我问你了,你想要的是什么啊?”

我想要平衡,那想要平衡,你的这个观点是在支持你达成你人生中的平衡呢?还是在障碍你呢?

如果支持那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去激发他呀,如果不是这样啊,那就挑战他呀,

所以我们是基于所有的评判的背后,我们到底是欣赏他,鼓励他还是去挑战它,完全基于什么,基于他的想要的,他的目标是什么?

所以我们基于这个来进行评断评判,说这个信念到底是一个限制性的信念呢,是一个障碍,还是一个支持他的信念?

当我们一旦有了有了这个支持是支持的还是限制了,我们就有一个评判出来了,

我们在评判说,这好像是一个限制性的信念,为什么是限制性的训练?例如:因为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对于达成他想要达到人生中的那个平衡是有障碍的,所以我们开始定义了对吧,

所以是基于目标,基于它的需求,那这里面就有个问题了,有个更深入的问题就是那个真的需求是什么?

如果我们搞不清那个“真的需求”,你就很有可能就会被那个被那个表面的那些信息所干扰,就像你说的被认同举个例子,他刚刚开始聊的是说,唉呀,其实我就想过的,唉呀,不要让我这么操心,如果操心这是他的教练目标。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就有可能说,那只要不操心就行了,管他得不得对不对,但如果他说我想人人生过得更丰盛,唉,那鱼和熊掌兼得就变,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就变成了一个限制性的信念,那我怎么能够在对话当中去找到帮助客户找到他真的真的想要的呢,这个就是逛心灵花园的目的了~


附教练词汇注解:

1.评判包括评价和判断,评判是中立的,对客户的认同和嘉许也是一种评判,基本做不到在对话中对客户无评判。

评判怎么作用,关键看目标:

服务于目标的可以给予肯定,

阻碍目标实现的要进行挑战。

要保持充分的好奇和充分的觉知,不要认同客户的观点,认同了就失去了好奇。

2.对于人的整体性要充分拉阔视角,在时间纬度,空间纬度和对于客户这个人本身要多视角的看,看到不同和阻碍,看到客户没看到的东西。

3.逛心灵花园:是指问完话题后,带领客户探索内心,内在,寻找后内心真正的需要和渴望,这是拿合约的必经步骤.

这个步骤是在起钩之前

4.起钩:这是一个比喻,指问出拿成果的问题.如:谈话结束那一刻,你真正想要的成果是什么?

5.钉钉子:指的是教练步骤中成果检核步骤,教练是用封闭式问题和客户确认合约成果,你怎么知道你拿到了这个成果呢?

今天探索到了评判,没有区分个人评判还是教练评判,减少个人评判,增加教练评判~

教练的魔力就是像个大宝藏,挖掘了这儿,那儿还有新奇的东西等着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练对话|论评判及中正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