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郑爽为戒:我真的想要有孩子吗?

          往往我们看到恶魔的诞生——恶行和犯罪等,都只是结果,其背后的初始动机才是需要慎思的。当人们把自己把动机看清楚,看看能否去重新评估那个动机,或许能从源头避免这些恶果。

追问一种初始动机

代孕+弃养,让郑爽被绑在道德的耻辱柱上,只能任由社会鞭挞和惩罚。她越不认错,越表达委屈和找理由,人们越厌恶她。因为人们认定了她又疯又坏,只想除之后快。

不过,假如仅仅停留在用“自私无情,没人性,道德败坏”等来总结她一家人的“恶行”,似乎有点偷懒。

我觉得,试试去追问探讨:她一家既然不缺钱,养孩子应该不存在经济负担和压力,为何会对“亲孩子”持有这般“只想无情抛弃”的态度?除了他们的道德瑕疵,有没有别的更关键的初始动机?

自始就不想要孩子

我个人目前看到的角度,有个更根源和强势的原因在于:郑爽选择孕育(即使是找人代孕)这件事的初始决策就是一个重大失误——她对自己的“生育意愿“有非常大的误解。

说白了,郑爽及其父母,在整个过程中其实都“不想要小孩”。不是张恒出轨时才不想要的,是从始至终并不想要小孩。

因此,他们才会下意识的轻松说出“弃养”。如果这不是真实的心声,不会这么轻而易举脱口而出。

往往我们看到恶魔的诞生——恶行和犯罪等,都只是结果,其背后的动机才是需要慎思的。当人们能够把动机看清楚,看看能否去重新评估那个动机,或许可以从源头避免这些恶果。

就像大多数恶人几乎都觉得自己有苦衷一样,郑爽一家也有关于“要不要孩子”的一个真实心理脉络可以仔细探索。

我并不觉得,仅仅因为张恒出轨,两人决定分手离婚,她一家子就可以不顾一切的弃养孩子——这么脆弱不堪的理由,实在难以服众。

所以,有一个最大的可能性浮现出来——“要孩子”本身,至少在那个时间段里要孩子,并不是郑爽一家人的真心意愿。

张恒出轨只是刚好像个是天降的理由,好让郑爽一家来趁机中止“已经实施了孕育”这个错误。

就像可能有人体会过的某种状况:当自己勉为其难的去做一件以为自己该做想做但并不真心愿意做的事,做到了一半遇到一个突发的阻碍或理由,发现可以把这件事给取消了,那人们往往可能会感觉如释重负——因为本来就不是真心要的。

那么,郑爽一家人在表达“弃养”时,应该就是被类似想要赶紧卸下重担的感觉所驱动,逻辑就变成了:既然张恒出轨了,要分开了,那顺便孩子也不要了是应该的。

只不过,她一家想要中途放弃的这件事实在是太特殊了,是孩子,是人命关天——才触犯到如此剧烈的众怒。

有人可能不信,因为明明显然是郑爽主张并计划参与了整个“代孕过程”,似乎完全可以说明她一家多么想要孩子。但我的看法是,这也不能说明郑爽“真心想要小孩”。

注意,我想说的是“郑爽最初对于她究竟要不要小孩”这个单独问题的单纯意愿。

因为普世观念太习惯于把“恋爱、结婚、生孩子”看做必然相互配套的因果关系,而事实上,当我们诚实清晰的去看待时,会发现,这些事情每一个其实都需要单独做出决定。

尽管“恋爱、结婚、生子”这三件事最好和谐一致的发生在每一对伴侣身上,这才像是圆满剧本。

但真实人生从来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事事圆满,不按理想剧本的人生样本比比皆是,所以我们更需要把这三件事拆开来做清晰的决定。

如此才可以让自己每一步的选择,都符合自己的真心所向,不至于因为把它们紧紧绑在一起,而做出像郑爽一样误解自己,进而糊涂错误的决策,导致自己无法想象的恶果。

我们看到,凡是真心要孩子的人,不论TA的婚姻如何,一定不会首先想到去放弃孩子,这不是单纯的负责任的伦理选择,是关于为人父母的单纯意愿,这种意愿在众多离婚案的抚养权争夺战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因此,之所以下意识的选择弃养,是“郑爽一家自开始就不想要小孩”的心理动机的延续。

关于生育,郑爽原本可以如何做决定?

在选择实施孕育之前,人们经过考量,选择暂时不生育孩子,甚至有人选择丁克,这几乎是再普通不过的现象,无可厚非。

郑爽明明可以做一个“事前选择暂时先不要孩子”的普罗大众,却因为一系列前期的错误决策,而导致最后要扮演“抛弃孩子”的异端恶人。

她基于对自己的误解,一步错,步步错走到了现在。

想不想要孩子,其实跟郑爽的经济能力也够不成因果关系。

其实,若要真心投入并享受一件事,本质上是来自人们内在真实意愿的支持,这种支持会使人有决心将这件事坚持负责到底,这种意愿本身并不是金钱可以替代的,金钱只是辅助资源。

而就“选择要不要孩子”这件事来看,当初的郑爽其实是犯了很多人都容易犯的失误。她当时没有彻底认清:对于“无论如何,我想不想要有自己的孩子”这个选择的真实意愿到底是什么。

那些并非发自内心真实意愿的生育行为,比如很多人迷迷糊糊生下了孩子,才发现非常排斥自己的小孩,就很难营造出良性的亲子关系和家庭环境,虐待、漠视甚至遗弃孩子的事情很多都缘于这种随波逐流的生育行为。

而为了避免这种遗憾的增加,我们都应该更认真且谨慎的对待“生育决定”这件事。

如果郑爽当初可以多觉察一下:假设不论发生了什么,即使自己有可能未来会成为单亲妈妈,当时会不会还依然想要拥有自己的孩子?

如果她弄清楚了这一点,或许能够做出跟现在不同的选择。

希望我们都能以郑爽的失误为戒。

不论情况多复杂,人都要做决定,而这个决定到底是不是符合自己的真实意愿,往往是最关键的。

任何人,只要还没做过真正符合个人真实意愿的决定,就永远会觉得受制于各样情况,这是永远不会消停的,直到你愿意忠于自己的真实,才能真正有力量执行到底。

其实,很多人会误以为自己需要达到某个年纪、成就、地位或身份,才有力量或资格为自己做决定。但恰恰相反,每个人只有做出对自己而言最真诚的决定,才会感受到来自个人内在的支撑和能量。

比如金星选择变性手术时28岁,那是她当时唯一的意愿,她可以接受不打麻药,冒着可能终生残疾的风险,她都要做这件事,完全因为这件事是她发自内心觉得自己必须要完成的事。这种内在力量的支撑,才可以让她如此不凡。

忠于自己个人的真实意愿,这不是叛逆。叛逆是为了反对别人的意志而反对,恰恰是受制于人的另一种形式。

这仅仅是了解自己,对自己真诚相待。

这样做决定,才可以无怨无悔,遇到突发变动也能从容应对。

回到关于“生育选择”这个单独的议题,到底具体该如何操作,我认识的很多女性用自己的亲身经验,给出了或正或反的答案,或许我们都可以从中受到一点启发。

我是单亲妈妈,喜欢孩子,还想再生一个

我有一个亲近的女性朋友,婚后两年向我表达多次她非常想要生孩子,我问了她几个问题:

你确定是你自己想要怀孕吗?

你了解过生育这件事的全部过程和风险吗?

你觉得你想要跟身边这个男人共同繁育后代吗?

你确定他是否跟你一样想要做这件事?

如果你可能未来会成为一个单亲妈妈,你确定现在还想生孩子吗?

如果你的孩子有任何健康问题或先天的生理缺陷,比如自闭症,你还会想要孩子吗?

如果你的孩子未来不会按照你的意愿去生活,你现在还要生孩子吗?

在她认真听完这些问题之后,她通通给出了肯定回答时,我说:那我支持你。

一年以后她生了孩子,在她剖腹产手术第二天,我去探望她。躺在医院床上见到我,她第一句话就是虚弱的对我耳语:“我跟你说啊,千万别生孩子,太……太疼了……”

我有点吃惊,定了定,也没有说什么。

又过了不到一年,她早已生龙活虎又是一条好汉,而且非常喜欢自己的女儿,她甚至对我说:“跟孩子在一起可真幸福,好想再生一个孩子……”

女儿五六岁时,她丈夫出轨了,催着赶着她离了婚。其实出轨只是结果,因为夫妻之前早就积怨已久,比如她在小孩两三岁的时候就不断表示觉得丈夫不合格,想要给孩子换个更称职的爸爸。

所以,我觉得,离婚也算她得偿所愿。她成了单亲妈妈。至于未来她能不能给孩子找个称职的爸爸,我们都不知道了。好在我发现,她离婚后的工作及生活境遇都比在婚内时更好。

我接受自己单身,且可能不会想生小孩

我另一个女性朋友,婚姻波折,离婚两次之后,前夫又回来求复合,而且反复催她生个孩子。

她已经41岁,或许也有关于生育适龄的焦虑,有点担心今后还有没有机会生孩子,因此对于前夫的要求她很犹豫,又觉得前夫对自己不够体贴,所以很矛盾。

当她不断向我表达对前夫的不满,而又同时觉得自己也着急要孩子,所以既担心前夫失职,自己无力做单亲妈妈,又觉得生育机会似乎难得,唯恐以后更没有机会。

我跟她说的是:

其实我觉得你目前不是真的想要孩子,因为你不断强调的重点是生孩子这件事的难度和自己担忧面对有了孩子之后的生活。

你的前夫称职与否其实并不是关键,关键只在于,我感觉不到你内心欢迎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你眼中更多的困境和恐惧,觉得孩子会带来很多你无法应对的麻烦。

假如你真心想要孩子,你应该就会去寻找更多解决难题的预案,或者至少对孩子本身有喜爱和期待的情绪,然而这些你都没有。

那你要不要承认“我并不是真的想要生孩子,至少目前还不想。我承认自己当前并不真的热情欢迎有孩子进入自己的生活轨迹中。”

认清了这个事实,那么不论你现在是不是有生育年龄的焦虑,又有什么关系呢?何不再等等看。

她听完我的分析之后,突然就安静了,沉默下来。我感觉她似乎看明白自己的真实意愿了。

过了不久,她切断了跟前夫的纠缠。后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把更多心思用来投资理财,给自己攒养老金。

她说她并不排斥再婚,但她现在就把一辈子可能单身到老的准备做好。

“呵呵,孩子想我,但我一点儿也不想孩子”&

“我是18岁未婚先育的,女儿就是我的全部”

多年前,在我接近30岁的时候,参加过一次全是陌生人的培训,随机分配给我的搭档是一位同龄的女生。

熟悉了几天以后,有次听到她接电话,语气有点不耐烦,挂了电话之后她嘻嘻的笑了笑,那种笑并不是喜悦的,而是有点嘲弄意味的轻笑,对我说:“咳,是孩子说想妈妈了……孩子快两岁了,他老给我打电话说想我快点回家陪他,可我怎么一点儿也不想孩子……还是出差好啊,可以让我少在家呆着,不用去管跟孩子有关的事儿……”

我静静听着,稍微有点诧异,也有点好奇,她的孩子是否感觉得到妈妈并不想跟他亲近呢?一方面为这个孩子感到遗憾,这孩子就像承受着单相思的煎熬。另一方面,也有点为这个女生感到遗憾,明明不喜欢跟小孩相处,明明更喜欢出门在外,却已经做了别人的妈妈,无法融入、更无法享受做母亲的角色,承受身心不和的压力,也挺不容易。

她说着话突然停下来问我:“那你呢?”

我直言:“噢我没结婚……”还没等我把“我也没有生孩子”说出来,她就立刻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微微提高嗓门,努力靠近我,用有点怀疑的语气追问:“还没结婚?!怎么会呢?在我们那里,如果过了26岁,女人就嫁不出去了……”

然后课程刚好开始,我们没再继续讨论下去。

只是我感觉得到,我跟她同龄且未婚未育这件事,对我的搭档似乎造成了不小的“震动”。

课间的时候,她跑去跟另一个朋友说了会儿话,然后隔着好几个座位,在培训教室里,她突然大喊我的名字,大声又问:“那你没有结婚的话,你有孩子了吗?”

她这一喊,几乎对整个教室起到了“哄堂大笑”的喜剧效果。我想,可能很多人觉得她的问题有点傻,多数人或许想当然觉得“既然没结婚,怎么会有孩子呢?还用问?”

我反正也乐了,我的笑点是觉得她突然变得很可爱,她还沉浸在发现了我这枚奇葩的困惑中,所以她想把事情搞清楚。

我也大声回答她:“哈哈哈,我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

然后我看着她脸上出现了怅然若失的表情,呆呆的坐下,思考了很久。她大概怎么也想不到,她当初也可以不用怕嫁不出去,同时也不用急着生孩子,她也可以有选择。然而她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其实可以有选择——这才是最刺激到她的全新发现。

教室里坐在我座位前面的一个漂亮女孩,总是不停的回头来找我要笔记去抄,渐渐我们也熟络起来,甚至在培训期间变成了最要好的小伙伴。

她经常从手机里翻出她女儿的照片给我看,一边对养孩子这件事津津乐道。

我得知她那时只有19岁多一点,孩子已经1岁多了,她是未婚先孕,但她现在跟老公和公婆一起生活,已经办了婚礼,却得等年龄到了才去领证。她告诉我,她婆婆也是18岁时生了她老公。

出来参加培训,她太想念孩子了,以至于开口闭口不离女儿,语调表情都特别温馨甜蜜,可见她有多么享受做妈妈这个角色。

我想,不管她的婚姻关系在未来有没有变数,能否等到去领证。但有一点可以确信,能做这位姑娘的孩子,真的是那个宝宝的幸运,因为她的妈妈喜欢“做妈妈的身份和角色”,而且也非常钟爱她这个女儿。即使身为妈妈,她的年纪看似过于年轻了,但一点儿也不会减损她身为母亲角色的“完美”。

等待内心召唤,顺其自然

关于女性要不要选择生育,杨丽萍的回应很酷:只要自己认为过得好,没有伤害其他人,就可以。

当金星问俞飞鸿:“有做母亲的冲动吗?”

47岁的她说:“其实我一直在等内心的召唤,冲动,但一直没有。我有喜欢并且可以在一起生活的伴侣,但我们两人好像都不觉得要为了证明爱情的结晶而去生育,所以就没有特别的规划和努力去做这件事。”

我觉得,很多女性或许可以参考俞飞鸿的这种观点,如果还来得及,就好好的感受自己真实的身体意愿,是否真心选择想要进行孕育这件事,是否真心想要在此后人生中体验亲子关系这件事。

男性也同样可以选择更尊重自己。

相信,如果大家都足够尊重自己真实的意愿,就会有更多自在的单身,更多和谐的夫妻,更多负责和有爱的亲子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郑爽为戒:我真的想要有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