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精进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0.为何要读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是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崔翔宇(笔名采铜)在2016年出版的一本个人成长类的畅销书,目前《精进》系列已经出到了第三部。第一次听说《精进》时,原本只以为这是个常规的个人提升图书,无非讲些选择、学习、自律等等的内容。同样一件事,不同人去做也会有不同的结果。最近看到《精进》已经出到第三部了,想来必然是个很不错的作者,《精进》必定会有其独到之处。怀着这种心情,我开始了《精进》的阅读之旅。这段话其实十分狂妄,先不说采铜博士如何了得,一个作者能将自己的学识整理成文出版成书,对我来说已经是个神一样的存在了,我是没有资格去指点的。不过,读书笔记就是要将自己的所看所想真实的表达记录下来才更有意义。这里会大致按照书中结构进行整理,对那些让我记忆犹新的重点描述。

        书中每个章节末尾都有精彩提炼,每一条单独拿出来,都可以作为精进的指导。

        每个章节末尾也会有一些实践练习,这个练习能够引导我们一步一步的去思考、去审视我们的所做所想,相比只讲不问的图书来说,这种方式效果极佳。

        《精进》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7个方面做了分解。

        时间是我们的坐标,我们做任何事都离不开这个坐标,所以,处理好与时间的关系,是我们生活、成功和改变的前提。选择往往发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它令我们迷茫、无助和焦虑,而学会选择也就是学会认清自己以及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行动是生命力的象征,也是解决一切为问题的归依,而令人不解的是,现代人行动的步伐越来越沉重,无力感不断蔓延,所以我们需要行动的勇气和智慧。学习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志,对很多人来说更是融会一生的修行,学习的规律和技巧正是很多人需要补上的一课。思考发生在生活的每时每刻,但是对思考本身对思考却显得稀少和珍贵,当我们要解决工作和学业中的各种难题时,你会发现它的价值。才能 在这个激烈的竞争社会里,一个人的才能是立身之本,但如何获得不凡的才能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难解的谜团,解开这个谜团需要打破一些流播甚广的迷障。成功是一个让人爱恨交织的字眼,无数人为了所谓的成功变成了他们原本讨厌的人,而我相信,只有坚持做一个你所喜欢的自己,你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1.时间

        和时间做朋友,你怎么样对待时间,那么时间就怎样对待你。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的投入。有时在孩子专心画画或者做手工时,和她说话总不见回应,当时也知道她在专注的做事,但却没能想到,自己应该向孩子学习,进入这种高度专注的状态,并用“郑重”来形容。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提出的“时间视角”概念,从时间前后和积极程度提出了五种不同视角:

        积极过去:积极心态看过往,易怀旧,怀念过去的美好,珍视亲情和友情,但容易忽视当下的快乐。

        消极过去:消极心态看过往,沉浸过去的伤害法自拔,出现心理问题几率比较大。

        享乐主义:对回首过去和展望未来都无太大必要,尽情享受当下。幸福感较高,但易出现上瘾行为。

        宿命论看当下:对现在的事情感到无能为力,自己只能顺从或忍受外界的安排。

        未来视角:具有前瞻性,关注未来的目标和任务。愿意放弃当下的享乐,时间利用效率高,易取得较高成就,但担心未来,幸福感不强。

        这五种时间视角每种都不是完美的,需要在适当的时刻使用不同视角去审视。工作场景适合未来视角,强调计划性、执行度和效率。生活时间适合享乐主义,享受当下。要灵活切换时间视角,让我们更加从容自如。过去最远的延伸正在此刻,未来最早的起点也在此刻,我们可以完全掌握的自我也在此刻,所以只有此刻才是最重要的。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有太多信息干扰我们,需要过滤掉干扰。主动过滤掉的噪声越多,你就有越富裕的时间、精力来寻找和领会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对于时间的使用快慢书中提供了一个原则。尽可能求快的事情:做家务等体力劳动、常规的事务性工作、简单的执行性任务、常用商品的购买、无法达成共识的争论。尽可能求慢的事情:与家人共度闲暇时光、欣赏艺术品、自我反省、思考重大决策、创造性活动的酝酿过程、为挑战任务做准备等。

精彩提炼

  • 用平衡观点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用郑重的态度过好当下的生活,并联结起过去和未来。
  • 明确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用未来视角工作,用享乐主义视角生活。
  • 使用“时间之尺”,审视事件的长期价值,尽可能删减非必要事件。
  • 让“远期未来”更加具体,为“近期未来”增加挑战。
  • 把握好做事的节奏,区分“求快”的事件和“求慢”的事件。
  • 提升时间使用的“深度”,减少被动式休闲的比例,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实践练习

检视你现有的时间观

1.你会经常想起过去的事吗?大多是开心的事还是不开心的事?它们分别给你当下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2.你是否认为最重要的是享受当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是否经常不顾后果或者禁不住诱惑,做一些对未来有所损伤的事?

3.你会不会觉得很多事情自己无能为力,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或者觉得未来变数太大,无法真正为未来做规划和打算?

4.你是否有自己对于未来的目标,并且为此做出实现的计划?你是否常为了实现目标,而不顾个人的健康、休息,甚至身边人的感受?

调整你的时间使用方式

1.举出3—5件过去发生的不好的事情,写下每件事可能带给你的积极信息。这些事情可能对你的未来产生哪些好的影响?

2.检视一下自己最近做的事情中,哪些事情只是对当下有好处,却对未来几乎没有价值甚至有害?你决定减少做其中哪些事情的频率?你会采取哪些方法来避免自己做这些事?

3.列举出3—5件你做过的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这些事情对你或者他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请写下3—5个你未来五年打算实现的目标,以及你将如何去实现它。

5.除了工作,请写下3—5件你打算每周去做的让自己放松下来的事情。

6.请写下一件你打算长期保持的爱好,以及每周打算至少用多少时间去专心致志地做这件事。

2.选择

        巴菲特说过,必须擅长说“不”,以便去做哪些真正特别的事情。

        当我们限于某个人生困局时,困住我们的不仅有外界的客观事实,还有我们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这些东西会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从而限制了思考的角度和范围。我们通常只是在两三个“可见选项”中做决定,而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对于这种现象,作者给出如下三步法:

        1.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

        2.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进行修正;

        3.形成新的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文中提到了“精细化思考”的概念,利用适当的工具,对各个选项从不同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终综合分析结果得出答案。对于如何选择工作可以利用如下维度进行选择,从得出哪份工作更适合自己。

第一步重新定义问题,我为什么要工作。

        这是我目前对自己工作目标的定义,这个定义是在整理读书笔记的前两周写下的,现在看了看,目标中的家庭因素太少了,因此需要再次审视自己对家庭的投入与贡献是否足够。

  1. 有基本与稳定的收入,保障生存。
  2. 参与到社会协作的网络中,成为"社会人",而非"自然人"。
  3. 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
  4. 在一次次具有挑战的任务中,强化与完善自身。
  5. 在计算机的世界中,探索一个又一个未知,满足好奇心。
  6. 为国家公安事业贡献力量,间接实现儿时的警察梦。

第二步 因素穷举

        列出考虑或避免的因素,部分参考《生涯咨询与辅导》和《精进》,结合自己所关心的内容进行调整。这里有个隐含信息点,对有工作经验的人来说,"我能做什么"这会直接关系到收入、影响力、说服力、声望等因素,因此选择工作不仅仅是"我想要什么",也需要评估是否真的有能力去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对于因素,某些因素会具有一票否决权,比如违法的、违反道德的或者坚决不能接受的某个因素。

序号

内容

描述

1

冒险

工作充满挑战,需要冒险。

2

权威

在工作上运用自己的职位控制别人

3

竞争

工作中必须经常与人竞争

4

创造性与自我表达

在工作中经常能运用想象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

5

弹性时间

可以自行决定工作的时间

6

助人

能够对别人的困难提供直接的帮助

7

收入

工作能够赚大钱

8

独立

自己有充分的自主权,决定要做什么和怎样做

9

影响他人

工作上能影响他人的意见或决定

10

领导

在工作中能够指导、管理、监督他人

11

户外工作

工作的地点在户外

12

说服

工作的性质是说服他人行事

13

劳动

工作需要用到许多体力劳动

14

声望

工作能使自己在别人面前、在邻里之中有地位、有尊严

15

公共关注

工作能使自己很快地得到别人的注意

16

公共解除

工作需要经常与公众接触

17

认可

工作有利于自己变成公众人物

18

研究

工作上能发现新的东西然后应用它

19

例行性

工作有着固定的流程,不必经常改变

20

季节性

只在每一年的固定时段才工作

21

旅行

工作需要经常旅行

22

变异性

工作的职责经常更改

23

照顾小孩

工作的对象是孩童

24

手部操作

工作中大部分需要用到手部的动作

25

机械操作

工作中大部分需要运用到机械等设备的操作

26

数字运算

工作中大部分需要运用到统计学或数学

27

培训指导

有 优秀的导师或主管进行一对一知道或可参加有体系的培训

28

工作强度

工作需要经常性地加班,工作节奏快

29

团队氛围

和谐、附有生产力的团队氛围

30

考评制度

有公正、透明、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

31

晋升空间

公司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职业上升通道

32

工作环境

公司为员工提供舒适、环保、健康的工作环境

33

食物

员工在上班期间能获得营养、健康、美味的食物

34

艺术性

工作内容与艺术什么相关,以顺带获得审美愉悦

35

社会责任感

工作的内容充满了正向的社会责任

第三步 为因素赋权并评分

        权重在-5分到5分。越希望该因素出现,分数越高;越不希望该因素出现,分数越低;如不关注,写0。机会得分可在1-5分之间,不同机会使用相同的标准打分即可。机会A的加权分=权重*机会A得。当设置完权重值之后,对齐进行降序排序,再次确认是否与个人对工作选择的因素相匹配。最终为不同机会进行评分,得出更改选择哪个。

        对于选择,我们对自己做了太多的框框,阻碍了我们的思考。我们更多的在想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只能做什么、我们现在是谁已经是谁,而不是我们擅长做什么、我想要做什么、我未来是谁我还能是谁。就像上述选择工作时,不自然的就会关注到曾经的能力或经验。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要想突破这种限制,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气与决心。

精彩提炼

  • 所谓选择,就是要权衡好本末轻重,清楚自己人生中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 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就会发现更多更好的选项,做出更加完美的决定。
  • 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常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让我们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如果有太多的可选项,应该把选择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维度,然后对可选项从不同的维度做出评估。
  • 在做涉及情感、喜好等主观性特别强的选择时,最好的方法是聆听内心的声音。
  • 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最终带着你走向目的地的,可能并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实践练习

  1. 你最近面临的一个选择困境是什么?列出其中的可选项。
  2. 检查上面的选项是否包含着一些隐含假设(可参考P51—P52提出的四种典型的隐含假设),思考一下这种假设是否存在不合理。
  3. 去除掉不合理的隐含假设后,你还可以列出哪些选项?
  4. 你要作出的这个选择,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不太确定,你可以先回想一下与之相关的人生经验,其中最让你感到有意义的一次经验是什么?为什么?

3.行动

        即刻行动应该是我们最重要的一条行动法则。

        以精益创业的方式:1.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2.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乐于接受负面意见并慎重地审视。3.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多线程工作的秘诀:需要一个专注且不受干扰的、能纯粹跳脱出来思考的、能达到“心流”状态的、能把最关键的“硬核”搞定的半小时。

        书中提到了一个观点:从理论出发不一定能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反思积累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要相信科学,如软件工程、数学原理等,这些都是经过大量实践并抽象出来的理论知识,是具有指导意义的。但对于这些科学理论的应用,需要边实践边理论。对于解决问题时,生搬硬套任何理论都有可能会出现偏差,因此需要分迭代逐层应用。

书中提到了如何反思,我们可以借助反思工具、模板,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反思,使得每次反思有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更远的影响。从如下几个维度对反思进行了分解。

  • 信息
    • 在做这件事时我利用了哪些信息?其中哪些信息是最关键的?
    • 这些信息是从哪些渠道得来的?哪些渠道被证明是很有价值的?
    • 我可能遗漏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怎么得到?
  • 预期
    • 在做事之前,是否对事情的过程和结果形成了正确的预期?
    • 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预期?是什么造成了预期和事实之间的偏差?
    • 我的预期是否促进或阻碍了事情的进程?今后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预期?
  • 结果
    • 怎样描述这件事的结果?怎样评价这件事的结果?
    • 在描述和评价这件事的结果时,我用了哪些指标?这些指标是否需要改进?
    • 如果需要哪些赶紧?如何改进?
  • 进度
    • 事件的进度合适吗?是太快了还是太慢了?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 当进度出现问题时,使用了哪些手段进行干预?效果如何?为什么效果理想或者不理想?
  • 工具
    • 在完成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我使用了哪些工具?
    • 哪些工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哪些工具起到了阻碍作用?
  • 情绪
    •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情绪状态是什么样的?是否出现过情绪失控的情况?是什么引发的?
    • 我是否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在这期间使用了什么方法?是否需要改进?
  • 阻碍
    •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哪些阻碍?其中最重大的阻碍是什么?
    • 我是如何应对这些阻碍的?取得了什么效果?
    • 这些阻碍中哪些会长期存在?我需要通过什么持续的努力来减少这些阻碍?
  • 优势
    •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发挥了什么样的优势?是否有什么优势还没有利用和发挥的?
    •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主要收获有哪些?我的哪些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 我可以向做同类事情的其他人学习什么?他们有哪些优势是我不具备的?
  • 缺憾
    •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遗憾有哪些?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遗憾?
    •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暴露了哪些缺点?其中哪些缺点是必须且迫切需要改正的?
    • 关于这件事,别人对我有什么批评和评价?他们的批评有哪些可取之处?
  • 意义
    • 这件事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对我的短期生活和长期生活分别有什么影响?
    • 这件事对周围人、对社会、对整个世界和地球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 我发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意义?

  • 反思的关键点
    • 保证及时性,完成后尽快开始反思,避免细节信息丢失,最好将其写下来,以便查阅。
    • 梳理反应链,如何开始、如何发展、如何转折、如何结束,背后的动因、阻力与关键节点是什么,相关因素如何串联一起的?
    • 关注意外现象,应可以保持对意外现象的敏感性,克服原有思维的惰性,通过理解意外来拓展认知和行动的边界。

精彩提炼

  • 当一件事,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直接开始做吧。只要开始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 乐于接受反面意见,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 多线程工作,首先需要一段专注不受干扰的时间,完成工作中最核心部分的思考。
  • 集中处理同质性的工作,可以减少不同质工作间的转换损耗。
  • 从理论出发不一定能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反思积累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
  • 行动后要及时反思,并梳理这件事情的“反应链”,特别关注其中发生的意外现象。

实践练习

 建立即刻处理生活小事的习惯

请回想一下,在你生活中有哪些小事,经常因为你的拖延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负担。请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坚持立刻完成这几件事情。

完成一个你的“最小化可行产品”

1.请在你的工作或者学习中,选择一件较为重要的事情,构建一个你的“最小化可行产品”。2.它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请拿出一段不被干扰的时间来完成它。

3.完成这个“最小化可行产品”的工作,可以分为几层?请尝试采用图层工作法完成它,并与之前完成它的方式进行比较。

4.请将你的成果在相应的线上或线下平台公布,收集外界的反馈意见,列出其中对你最有启发的3—5条建议。

5.根据收集的建议,以及个人的思考,重新修正你的“产品”。

在行动中反思

1. 回想一下,最近发生的对你来说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这件事情是如何开始、如何发展的,其中有没有什么转折性事件,最后怎样结束?

2.在梳理中,你可以得到一些什么样的启示?

3.在行动过程中,是否有什么意外发生?这个意外对你有什么启发?

4.学习

        只有最后用作现实的学习,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在这一章节书中上来就进行了灵魂拷问: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读书?对于我来说,希望可以通过学习与读书,有以下几个目的:

        1.发现些自己的知识盲区,减少哪些“未知的未知”,不一定能够成为“已知的已知”,但也能够达到“已知的未知”的程度,便于自己在某天需要时想起:有这么个方法或许可以伴我解决某个问题。

        2.对于优秀的、经典的观点和方法,不同作者会在不同场合都提起,如果这些方法我没有应用,那么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提醒或触发,让我注重这种方法的应用。如果这些方法我已经应用,那么可以帮助我分析我的应用是否可以更上一个台阶。

        3.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储备,准备的越足,抓住机会的几率也就越大。

        4.满足好奇心。在工作相关领域有太多的为什么我无法给出答案。

        哲学家罗素在《人类的知识》中写道:一个人求知的历程,就像是一个登山者靠近一座被雾霾笼罩的高山,一开始他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所有东西都无法看清,慢慢地走近时,这座山的各个部分才渐渐地清晰起来。

思考四个问题: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

1.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2.我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哪些补充或挑战?

3.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经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4.还有哪些知识无法轻易获取或解答,同时又值得我去探索的问题?

        通过问题来提升学习质量,问题构成了学习的连续性。当没有问题引导时,我们常常知识零散、随性地涉猎学习材料,捕获一些不相干的知识。这种学习的结果得到的是一盘散沙。在问题引导下的学习,则连续不断地构筑着知识之间的联系,使他们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连在一起。

        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通过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不只要取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要把知识当成意向技能操练。求知分为三个层次:信息、知识和技能。最差的学习者只接收信息,贪多求广;好一点的学习者看重知识,以记忆为目标;高手磨炼技能,只求日日精进。信息、知识和技能本不冲突,只不过技能是重点,前两者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与桥。

精彩提炼

  • 学习,应该以学习者心中的问题为中心,让问题引导着我们去探求答案。
  • 问题的提出,需要基于已有的知识体系,并通过问题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
  • 通过深入事物内部的解码,我们可以发现事物深厚的内涵,有机会掌握其中精巧细微的技法,不断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 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
  • 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技能是学习的终点,信息和知识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与桥。对一个现实问题的解决,或者对一个现实情境的洞察,往往需要同时调用不同知识谱系上的知识。
  • 学会有意识地去分析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潜在关联,通过不同知识的迁移、印证、互补,获得启发,甚至生成新的思想或者发现。

实践练习

从问题开始

  1. 请写下一个最近一直困惑你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你已有的观点是什么?内心还存在哪些未解的疑问?
  3. 请你寻找一个或一套关于这个问题的经典材料(包括人)进行学习。

解码与融合

  1. 关于这个问题,该材料的观点是什么?
  2. 你认同其中的哪些观点?对你有什么启示?
  3. 作者是如何去论证并得出他的观点的?
  4. 这个观点,在哪些情况下适用,哪些情况下可能不适用?
  5. 这个观点可以迁移到哪些不同的领域?
  6. 还有其他不同领域的知识,同样可以印证这个观点吗?
  7. 7.你是否还可以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补充?
  8. 8.材料中,是否有你所不认同的观点,为什么?

学以致用

  1. 以最初的问题为中心,写一篇关于该材料的学习心得。然后将其分享到相关的平台,如网络、老师、同行,并根据他们的反馈对你的写作进行修改、完善。
  2. 请根据你最初的问题设计一个情境,用你学到的知识进行解决。

5.思维

        精简并过滤掉没有价值的信息,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

        培养足够强大的潜意识,用足够多的资料喂养潜意识。当某个问题想久了,会按照某个思路想下去,但一直想不通,钻进去出不来。这时需要看些无关的书、做些无关的事,或许可以在其他场景找到灵感。詹姆斯韦伯扬在《创意的生成》介绍了产生创意的五个思维步骤:1.尽可能地收集原始资料;2.重复“咀嚼”原始资料,构思初始创意;3.中止有意识的思考,启动潜意识思考;4.随时准备迎接”灵光乍现“的到来;5.加以改造、完善,使之切实可用。随机与混乱,可以为我们带来灵感。

        将思维图形化,如思维导图、流程图、序列图等等。

        当思考一个现实场景中的问题时,如果很快就找到了答案,那么可能意味着这个答案并不周密,只顾及了问题中的某个侧面或者局部。如果需要把问题的方方面面想清楚,则要苦难得多,只有少数思维能力极强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这里借用一位老领导的话:任何问题都至少有两种以上的解决方案。

可以利用清单进行强制思考,清单如下优点:

  1. 是知识传递的一种高效方式;
  2. 可以减少遗漏;
  3. 可以减少信息的冗余;
  4. 可将不同质的事物罗列在一起,只要这些事物在某个方面具有一致性;
  5. 可以作为行动指南;
  6. 可以规律性复用,培养行为习惯;
  7. 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固定模式,使思考过程低于情绪化或非理性因素的干扰。
  8. 建立清单简单、快速;
  9. 可无限扩展,可反复完善。

书中对于清单的用途举了个例子:每周快乐清单,列出那些让你感觉到快乐的事情。

精彩提炼

  • 既要简化外界输入的信息,也要简化我们表达出来的信息,为思维腾出更多的使用空间。
  • 基于深入了解的简洁,不是乏味,而是意味着更加丰富的内涵。
  • 为了让思维更好地发散,获得更多的灵感,一是要关掉大脑里评价的声音,二是要适当地引入混乱与随机。
  • 思维依赖于工作记忆,通过将思维外显为图像,给予思维更多的探索空间,也能进一步推动思考的进行。
  • 现实中的问题,总是牵涉太多的因素,借助矩阵、清单等工具,可以完善思考的周密程度。

实践练习

1.统计你每天关注的信息所包括的领域,去掉其中价值不大的,最终保留3—5个最有意义的信息领域。

2.为你所关注的领域,选取3个最有用的信息渠道来源,并写下这样选择的原因。

3.在你确定关注的领域中,最近最值得你关注的一件事是什么?

4.你的有效信息渠道中,阅读足够多有价值的事实报道或介绍。

5.借助适当图像,将你所了解到的信息表达出来。

6.基于上面的已知信息,你现在最大的疑问是什么?

7.关掉你脑中的评价或不可能的声音,列举你所能想到的所有答案。

8.先搁置上面列出的答案,去看一些与此毫无关系的信息或资料。然后再去看你之前列举的答案,你是否有新的补充?

9.对全部列举的答案进行审视,写出为什么你会得到这个答案。把现在你觉得不合理的答案去除,形成关于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清单。

10.寻找更多类似事件的资料,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寻找它们之间的共有模式。

11.通过对类似事件的思考,选择其中一个你认为最有可能的答案,通过已有的和寻找更多的事实材料(包括其他事件的材料),来论证这个答案,并写成一篇文章。

12.请用一句话来表达你的文章的核心观点。

13.利用下面的乔哈里窗格,对你的文章进行解析,并修改。

6.才能

        努力,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才能。努力不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而是一种需要学习的策略。克里夫顿通过对大样本人群的眼球,归纳出人可能具有的34种优势,比如适应能力、分析能力、统筹能力、沟通能力、专注力、创意能力等,并设计出了一个才能发现工具:优势识别器。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了理论,具有“成长型心智”的人认为只要足够努力,自己就能变得更有能力;而认为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人则具有“僵固性心智”。若想从僵固性心智转变为成长型心智,则需要进行开放式的启发式提问:要做成这件事我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把这件事搞定、我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的更好、从他们身上我是否能学到些什么东西。对于天赋的重要性不能忽视,但也不能太过于重视,借用知乎的一句话: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要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木桶理论适用于团队,但不适用于个人。要基于岗位要求找出最具有相应能力的人,而忽略他在其他方面的弱点。要专注在一个领域走到最后,把一件事请做到极致。齐白石学画画、张艺谋学摄影,都是这方面的故事。如果凡事只是蜻蜓点水,永远只能浮于表面,很难成为T型人才。

        不要凡事追求完美,想要一丝不苟的做事、把事情做到完美,必须进行取舍。选取一件你认为最重要、对你来说最有价值的事,兢兢业业地把他做精、做细、做好;而其他次要事情,用七八十分的标准去完成他们就够了;另一些无足轻重的事,则能不做就不做。假设每天有10小时学习时间,用28理论,8小时在主业上,避免各种信息噪声干扰;余下2小时,可以自由学习,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要照看好自己的注意,以尽量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在这个领域培养出非常高的才能;对其他事物,我们也要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用较小的时间广泛涉猎。

        为自己设计必要的难度的挑战,从而激发无限潜能,为学习增加难度。

        只有深入下去,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兴趣。凡事靠意志力的事情,基本不会做完。做一件事情,先做起来,投入并专注的做,并把一件单向的事情变为双向,得到正反馈,那么会越来越有动力。不需要有意志力拖着走,自己就勇往直前了。

精彩提炼

  • 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并且可以通过努力变得更优秀。
  • 努力不是一味地用力,而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可以不断学习和优化。
  • 在个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首先应该集中资源,投入发展自己的一项优势才能。
  • 把时间主要投放在一个领域里,以尽量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出非常高的才能。
  • 用相对少量的时间广泛涉猎,以捕捉和发展未曾预料的资源和机会,实现个人才能的最大化。
  • 不断为自己设计有难度的“非标准动作”,在挑战中获得才能的提升与飞跃。

实践练习

  1. 请利用盖洛普“优势识别器”测验你的优势才能,并结合你的实际,看看是否符合。
  2. 在你现在的学习或工作中,以上对你具有最大价值的优势才能是什么?在你所在的群体里,属于什么级别?
  3. 为你的优势才能设计下一步要挑战的难度,并落实成具体的训练计划。
  4. 在你的每一次挑战中,把事情做到十分满意,再开始下一步挑战计划。
  5. 你对你现在的学习或工作感兴趣吗?如果没有兴趣,是因为什么?
  6. 多了解你所从事的领域,并专注地投入进去,你是否对它有了更多的兴趣?
  7. 对于这件事,你可以主动去做哪些,让它变得更好?

7.成功

        创造成功,而不是复制成功。因为你的存在,这个多元的世界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成为一个主动探索的学习者,书中提到了作为大学生该如何去主动探索,稍加调整也可以适用于职场人。

  • 利用好本校/公司的平台资源。包括图书馆、老师、同学。
  • 善用互联网的优质教育资源
  • 主动试错
  • 了解和评估自己智力资产的价值
  • 以完成具有创造力的作品为目标

        书中提到了如何求解现实问题,一旦进入荒野求生,你必须了解,这个世界还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法,只有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很好地活下去,其要旨包括:

        1.正确地认识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使用别人的问题表述。可以基于对现实处境的深入和缜密的观察,对问题重新进行定义,以接近该问题的本质。

        2.对问题进行完全独立的思考,不借助书本和搜索引擎,因为你面前的问题是独一无二的、全新的。你可以大胆提出若干个假设性的求解方向,然后去尝试,此时失败是正常的,但你会从中得到意外的收获。企业里给出的问题都是具体而特殊的,断无前路可循,必须养成主动思考、先行分析的习惯,通过思考提出若干假设后再去找文献或其他方法探索论证。

        3.继续独立地思考,有针对性地寻找相关联的知识,此时你需要快速筛选和学习新知识,甚至需要不带偏见的、尽可能多地寻找各种可能有益的知识,也包括与他人交流意见。

        4.在结合知识以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你可能会试着提出一些假设性的理论或者模型。构建理论的过程可以帮助你对问题的分析达到一个新的深度,同时也能将问题简化到最本质的层面,并且可能在将来复用于近似的问题。

5.你提出的理论必定需要修正,这时你可以用你的理论去尝试解决问题,也可以试用于各种扩展情境,如果发现其bug就立即修正。迭代之后,你的理论就变得越来越有力度,解决问题的大门就此渐渐打开。

        6.但由于理论毕竟是对现实的抽象,所以你还需要去关注各种细节性的问题,去通盘考虑现实情况,去穷尽和评估各种因素,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完备的解决方案,来彻底解决这个复杂的现实问题。

        7.通常解决一个难题的方案是非常巧妙的。如果你觉得这个方案不够巧妙,不妨试着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找到那个巧妙的方案。

这个方法和麦肯锡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十分相似,都明确了要明确问题、思考、论证。

只有独一无二,才能不可取代,如下都是成为独特人的进阶之路。

  1. 在主流观点之外洞察出别人未曾发现的机会;
  2. 形成个人核心竞争力,避免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使自己不可替代;
  3. 拒绝他人和大众给自己贴上的标签,以更开放和自由的心态发展自己;
  4. 因不必迎合社会主流而解决了大量时间精力,可以专注与最好自己的事情;
  5. 为大众带来新鲜的见解和启发,形成对公众的影响力;
  6. 具有更高的可辨识性,更已于形成个人品牌;
  7. 吸引到其他独特而优秀的人,与他们成为朋友或者合作伙伴;
  8. 抗拒自己的欲望,或者延迟满足欲望;
  9. 质疑貌似最可信的言论,不盲从任何人;
  10. 屏蔽流行信息,或者只在固定的时段接收流行信息;
  11. 思考最不可能的事,为其发展出可能性;
  12. 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怪癖,并将其发展成自己的竞争力;
  13. 为小事物狂热,并在小事物中发现大世界;(在读到《精进2》时,采铜老师通过对一只铅笔的解读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小事物发现大世界)
  14. 开展思想试验和行动试验,让思想和行动相互激发。

精彩提炼

  • 做一个主动的探索者,敢于突破种种局限,不断试错,形成自己的优势甚至是独特的知识资产。
  • 不只在理想化的情境下去思考问题,而且要磨炼把理论融汇于现实、考量现实复杂情形的本事。
  • 在理论与现实的充分联结中,一步步地构筑自己独特的知识和经验体系,逐渐打磨出属于你个人独一无二的智识。
  • 根据自己的内心需要,而不是外界的认同,做出独立的选择,甚至去做一些酷的事情。
  • 如果你找到了一条别人都还没走过的路,只要把这条路走完,你就赢了。

实践练习

1.请你选择一门可能枯燥但有用的课程进行学习,并做好具体的学习规划。

2.这门课程能够让你增长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在社会上有多大的价值?

3.对于这门课程,你可以从互联网上寻找到哪些优质资源来帮助你的学习?

4.在学习中,有哪些理论可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5.经过现实的检验,对于原本的理论你是否有了新的思考?

6.在这门课程中,对比他人的观点,你有哪些独特的看法?

7.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是否有什么比较酷的想法去尝试?

8.请你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作品。

8.读后书单

        书中引用了很多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我所工作的领域有些相关,因此需要将其列为下一步的清单。

  1. 克里夫顿 优势识别器
  2. 彼得德鲁库《自我管理》
  3. 《程序员修炼之道-从小工到专家》
  4. 唐纳德诺曼 《设计心理学》
  5. 唐纳德诺曼 《情感化设计》
  6. 库伯《交互设计精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