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磁盘

磁盘的结构

磁盘

表面由一些磁性物质组成,可以用这些磁性物质来记录二进制数据。

磁道

磁盘表面被划分成一个个隧道,一个圈就是一个隧道。

扇区

一个磁道又被划分成一个个扇区,每个扇区就是一个磁盘块,每个扇区存放的数据量相同。
最内侧的扇区面积最小,数据密度最大。

操作系统——磁盘_第1张图片
可以用(柱面号,盘面号,扇区号)来定位任意一个“磁盘块”
①根据“柱面号”移动磁臂,让磁头指向指定柱面;
②激活指定盘面对应的磁头;
③磁盘旋转的过程中,指定的扇区会从磁头下面划过,这样就完成了对指定扇区的读/写。
操作系统——磁盘_第2张图片

磁盘的分类:
根据磁头是否的数量分类:

1、活动头磁盘:
磁头可以移动的称为活动头磁盘。磁臂可以来回伸缩来带动磁头定位磁道,每个盘面只有一个磁头。
操作系统——磁盘_第3张图片

3、固定头磁盘:
磁头不可移动的称为固定头磁盘。这种磁盘中每个磁道有一个磁头。
操作系统——磁盘_第4张图片

根据磁盘是否可以更换分类:

1、可换盘磁盘
盘片可以更换

2、固定盘磁盘
盘片不可更换


一次磁盘读/写操作需要花费的时间:

寻找时间(寻道时间)Ts: 在读/写数据前,将磁头移动到指定磁道所花的时间。
①启动磁头臂是需要时间的。假设耗时为s;
②移动磁头也是需要时间的。假设磁头匀速移动,每跨越一个磁道耗时为m,总共需要跨越n条磁道。则:
寻道时间Ts = s + m*n

延迟时间TR: 通过旋转磁盘,使磁头定位到目标扇区所需要的时间。设磁盘转速为r(单位:转/秒,或转/分),则
平均所需的延迟时间TR=(1/2)x(1/r)= 1/(2r)
传输时间T:从磁盘读出或向磁盘写入数据所经历的时间,假设磁盘转速为r,此次读/写的字节数为b,每个磁道上的字节数为N。则:
传输时间Tt=(1/r)x(b/N) = b/(rN)

总的平均存取时间Tt=Ts +1/2r + b/(rN)


磁盘调度算法

1、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

根据进程请求访问磁盘的先后顺序进行调度。

优点: 公平;如果请求访问的磁道比较集中的话,算法性能还可以。
缺点: 如果有大量进程竞争使用磁盘,请求访问的磁道很分散,则FCFS在性能上很差,寻道时间长

例题

操作系统——磁盘_第5张图片

2、最短寻找时间算法(SSTF)

优先处理的磁道是与当前磁头最近的磁道。可以保证每次的寻道时间最短,但是并不能保证总的寻道时间最短。

优点: 性能较好,平均寻道时间短
缺点: 可能产生饥饿现象

例题

操作系统——磁盘_第6张图片

3、扫描算法(SCAN)

只有磁头移动到最外侧磁道的时候才能往内移动,移动到最内侧磁道的时候才能往外移动。由于磁头移动的方式很像电梯,因此也叫电梯算法。

优点: 性能较好,平均寻道时间较短,不会产生饥饿现象
缺点: ①只有到达最边上的磁道时才能改变磁头移动方向,事实上,处理了184号磁道的访问请求之后就不需要再往右移动磁头了。
②SCAN算法对于各个位置磁道的响应频率不平均(如:假设此时磁头正在往右移动,且刚处理过90号磁道,那么下次处理90号磁道的请求就需要等磁头移动很长一段距离;而响应了184号磁道的请求之后,很快又可以再次响应184号磁道的请求了)

例题

操作系统——磁盘_第7张图片

4、LOOK调度算法

在scan算法的基础上,如果磁头移动方向上没有别的请求,就可以立刻改变磁头方向

优点: 与SCAN算法相比,不需要每次都移动到最外侧或者最内侧,缩短了寻道时间。

例题

操作系统——磁盘_第8张图片

5、循环扫描算法(C-SCAN)

只有磁头朝某个特定方向移动时才处理磁道访问请求,而返回时直接快速移动至起始端而不处理任何请求。

优点: 比起SCAN来,对于各个位置磁道的响应频率很平均。
缺点: 只有到达最边上的磁道时才能改变磁头移动方向,事实上,处理了184号磁道的访问请求之后就不需要再往右移动磁头了;并且,磁头返回时其实只需要返回到18号磁道即可,不需要返回到最边缘的磁道。另外,比起SCAN算法来,平均寻道时间更长。

例题

操作系统——磁盘_第9张图片

6、C-LOOK调度算法

如果磁头移动的方向上已经没有磁道访问请求了,就可以立即让磁头返回,并且磁头只需要返回到有磁道访问请求的位置即可。

优点: 比起 C-SCAN算法来,不需要每次都移动到最外侧或最内侧才改变磁头方向,使寻道时间进一步缩短

例题

操作系统——磁盘_第10张图片

减少磁盘读数据延迟时间过长的方法:

交替编号

若采用交替编号的策略,即让逻辑上相邻的扇区在物理上有一定的间隔,可以使读取连续的逻辑扇区所需要的延迟时间更小。
操作系统——磁盘_第11张图片
磁盘的物理地址是(柱面号,盘面号,扇区号)而不是(盘面号,柱面号,扇区号)
读取地址连续的磁盘块时,采用(柱面号,盘面号,扇区号)的地址结构可以减少磁头移动消耗的时间

错位命名

若采用错位命名的策略,即让位于不同盘面上逻辑相邻的扇区在物理上有一定的间隔,可以使读取连续的逻辑扇区所需要的延迟时间更小。
操作系统——磁盘_第12张图片


磁盘的管理

磁盘的初始化

Step 1:进行低级格式化(物理格式化),将磁盘的各个磁道划分为扇区。一个扇区通常可分为头、数据区域(如512B大小)、尾三个部分组成。管理扇区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结构一般存放在头、尾两个部分,包括扇区校验码(如奇偶校验、CRC循环冗余校验码等,校验码用于校验扇区中的数据是否发生错误)
Step 2:将磁盘分区,每个分区由若干柱面组成(即分为我们熟悉的c盘、D盘、E盘)
Step 3:进行逻辑格式化,创建文件系统。包括创建文件系统的根目录、初始化存储空间管理所用的数据结构(如位示图、空闲分区表)

引导块

计算机开机时需要进行一系列初始化的工作,这些初始化工作是通过执行初始化程序(自举程序)完成的。
ROM中只存放很小的“自举装入程序”
完整的自举程序存放在磁盘的启动块(即引导块/启动分区上),启动块位于磁盘的固定位置。拥有启动块的磁盘称为启动磁盘/系统磁盘/C:盘。
开机时计算机先运行“自举装入程序”,通过执行该程序就可找到引导块,并将完整的“自举程序”读入内存,完成初始化

坏块的管理

对于简单的磁盘,可以在逻辑格式化时(建立文件系统时)对整个磁盘进行坏块检查,标明哪些扇区是坏扇区,比如:在FAT表上标明。(在这种方式中,坏块对操作系统不透明)
对于复杂的磁盘,磁盘控制器(磁盘设备内部的一个硬件部件)会维护一个坏块链表。
在磁盘出厂前进行低级格式化(物理格式化)时就将坏块链进行初始化。
会保留一些“备用扇区”,用于替换坏块。这种方案称为扇区备用。且这种处理方式中,坏块对操作系统透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王仙贝的操作系统学习,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