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一个媒体推手的自白 【22-23章】

22章笔记

网络媒体,宣泄仇恨与报复的工具

过去人们有绞刑架,现在他们有媒体。——奥斯卡·王尔德

人类学家将这种仪式化的破坏行为称为“退化仪式”:

这种行为的过程是,从群众中选出一名成员,然后大家一同对其进行谴责,降低其社会地位或将他从集体中驱逐出去。目的在于通过剥夺其尊严,集体性地宣泄我们的愤怒。最后,这个名誉扫地的人,就“不再是我们中的一员了”,关于他的一切都会被毁掉,重写。

今天,网络媒体成了退化仪式的代表,他们代表“愤怒的公众”衡量那些罪行。

你首先必须是一个名人(民族英雄,富翁,艺术家或总统什么的),媒体和公众才有兴趣抨击你,他们之前一首将你捧红,然后毁掉你,对公众来说,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去抨击和谴责别人的感觉很好,所以媒体愿意担任这个角色。

案例:维基解密阿桑奇,从英雄到罪犯。

我们不知道阿桑奇是否有罪,也没有兴趣去亲自考证(政府机构一直喜欢利用丑闻抹黑敌人),我们都知道阿桑奇得罪了世界上几乎所有位高权重的人,所以许多网站怀疑阿桑奇的网络暴力背后有媒体推手在操纵,但破坏性仪式一旦开始,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阿桑奇并没有改变,只是人们对他的看法改变了,网站希望他扮演的角色改变了。所以根据这些报道,阿桑奇成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人,同样是他的工作,最开始被热情讴歌,后来又被贬得一文不值。

这件事也可能发生在你我身上,网站捧红阿桑奇之后,又毁掉了他,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事,而是想要发泄自己的情绪。

23章笔记

网络营销的操纵体制

传媒界将发生的事件多次过滤,筛选出能带来最大利润的消息编写成新闻,这些新闻构成了一个符合他们需求的世界——非现实世界。

这个汇聚新闻人思想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实世界。

新闻构成了一种伪环境,但人们根据这个环境做出的反应却是真实的,那会化作实际行为。——沃尔特·李普曼

这个畸形的世界介于虚实之间,虚假消息和真实信息互相交织,无法辨别,在这个世界中,新闻是否重要,并不是由事件本身决定,而是由读者的点击量决定,整个媒体系统飞快地运转,新闻只会以持续却不完整的面貌呈现,丑闻疑云可以断送政治家的征途,也可以让上市公司的市值瞬间蒸发。

新闻的本质是一个漏斗:

新闻的作用是告诉我们周遭都发生了什么,这些经过媒体过滤后的消息就形成了一个构建的现实。

假消息比真的更有意思

与非现实相关的是一组概念是假事件、假新闻。

20世纪60年代,丹尼尔·布尔斯廷曾给它们下过定义,假事件是指有意策划以吸引媒体注意的事件。(如新闻发布会、颁奖典礼、首映式、新品发布会、公开声明、有争议的广告、“有意泄密”、丑闻曝光后安排的专访、澄清会等等)

把虚假新闻送给网站,就像递了一杯水给一个口干舌燥的人,截稿期越来越紧,记者越来越少,现在网站最需要的就是假新闻了,而最重要的是,假新闻结构清晰、逻辑简单,而且编写也不受限制。对发布商来说,假事件比真事件更有意思。

因此,发起一个假事件,在媒体链条中不断炒作,然后引起人们的真实反应和行动,这样你就改变了现实本身。

图文无关,选这图原因是觉得,这两章的笔记打得我很压抑,放张美图舒缓一下。

摄影者:Elizaveta Porodina

链接:https://www.behance.net/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 一个媒体推手的自白 【22-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