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清醒地意识到死亡将至,并为之恐惧忐忑,是高智商物种-人类,独有的困境。

认识:

第一、人类应对死亡的方式:

1、共享的文化世界观-获得意义,感受对永恒世界的贡献。

2、自尊,让每一个个体感受到自身意义所在,相信自己存在持久、有价值。

总结:在意识上,让一个人感受到,即使死亡,其仍然在这个世界中留下了痕迹。

第二、自尊:我们相信的某些文化世界观认为某些行为和成就有价值时,它才会让我们获得自尊感。

文化价值塑造和引导价值。

1、自尊增强时,人即使被提醒死亡将至,焦虑程度也会大大下降。

2、自尊的毁掉:

(1)对文化世界观失去信仰;

(2)主流文化否定一个人的社会角色。

3、真正的自尊:持久而稳定,平静、满足、自信但又谦卑。

4、如何实现自尊:把心理的“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我们就会获得更多更持久的良好自我感觉,选好最合适的“篮子”,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多角度多方面获得自尊的有效方式,你可以是职场精英、也可以是一位充满父爱的父亲,也可以是某位俱乐部的明显会员,多方面建立的自尊,在遇到困难时,即不会被瞬间击倒。

第三、不同时代应对恐惧的方式

1、远古通过仪式和故事;

2、艺术-宗教,让人获得心灵上的归属;

3、真实永生:陪葬品、冷冻技术。

4、象征性永生:生命中留下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继续留在世界上,生命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

第四、抗争与缺陷

1、争端因何而生:承认对方的信仰,对自身文化价值观的自信和自尊水平就会降低,自身被压制的恐惧就会降低;所以通过贬低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来加强自身的信仰,争端、邪恶、阴谋也会不可避免的产生。

2、先贬低,然后吸纳,无法吸纳则消灭。

3、人类想要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为了防止肉体本能危害到虚构的意义和价值观体系,人类蔑视自己的动物性,例如排泄物、血腥、性等等一切透露动物本性的事物,进而美化装饰肉体。

4、心理防御机制:

(1)近端防御机制:

抑制死亡相关的想法,分散注意力。

(2)远端防御机制:

贬低否认我们文化的人减少死亡威胁,增强信仰,相信死亡之后还会以真实或象征性的形式继续下去。

5、用死亡解释一些疾病:

(1)精神分裂:对死亡的挑战,构建内心的世界抵御死亡。

(2)恐惧症和强迫症:死亡的转移,把死亡转移到了可控的细节。

(3)创伤后应激障碍:防御盾牌被粉碎,直面死亡恐惧的后果。

(4)抑郁症:对于死亡的沉思。

6、修复裂纹的方法

(1)解决丧失人生意义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到具体的日常事务中;

(2)消除生存孤独感:参与到社交中。

思考:

死亡不可避免,能做的就是举起盾牌去对抗,过好属于自己的医生。

死亡,每个人都或许不想面对,但是,这哪里又是一个人可以控制的。

自然界的力量,会让死亡变得更加的不确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